38歲,重新開始學英語

從初中的音標開始學,然後背單詞,背句式,瞭解語法。
最後就是學了非常典型的啞巴英語。聽力費勁;口語一句話不會;閱讀理解的長句去套語法進行翻譯;寫作?寫流水賬都費勁。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一直有顆想學好英語的心。上大學聽聞英語角能練英語,結果i人+啞巴英語,遠遠地看到有人在的“角”,就假裝路過而已了。大學還有那個四級詞彙,很多人停留在abandon,我咋不記得第一個是這個詞,難道我買的假詞彙?
後來又聽說看美劇能提升英語,我愛上了美劇,看了N部美劇英劇,一點進步也沒有。
還有英x、華x街英語,剛畢業上不起,上得起的時候又擔心效果,畢竟我身邊英語整得好的沒有一個說是從那學出來的。
再後來又有人說讀新概念,就是讀,不要去思考意思,讀十遍二十遍就能自然的背下來,還是不行,我不理解我下不去嘴和腦啊。
再後來科技狠活來了,各種App小程式,幫你跟讀美劇,幫你精讀文章、故事,幫你用艾賓浩斯曲線記單詞,著人外教陪你練口語,這倆年AI爆火,AI口語老師也來陪你嘮嗑了。
有了孩子之後,知道自己啥也不是,但是又重視英語,就給他送到雙語幼兒園、雙語學校;我偷摸觀察他怎麼學英語,我覺得很好啊,也適合我。
雖然我三十多歲了,憑啥不能像孩子一樣重新學一個語言,我想給自己報個像孩子一樣的英語班;結果報名表裡都讓填孩子資訊,想想也是,如果報名成功了,以後上課在一群幼兒或兒童裡出現一個成人,很奇怪,老師、孩子和我應該看到彼此都會很比較難受。
孩子上的雙語學校,回家要做英語閱讀的作業,我自知自己水平太差,從來不敢插手,但是省城長大的爹可有這個自信,沒事就在那糾正孩子發音,倆人都有理,我內心是跟爹站在一方的,但是兒子說老師就是這麼發的,老師還誇我,你憑什麼說我錯?我在旁邊也納悶,差距真這麼大?還是老師為了保護孩子興趣的鼓勵手段?
直到一天,我看到一個人說我們這代東北人小時候學音標本來就夠嗆,結果還學的英音,我終結了這場無休止的爭論。
“你別糾正了行不?咱們學的是英音,他學的是美音,你是中國人教的他是美國人教的,能一樣嗎?”回想了幾個之前吵吵的單詞去驗證了一下,果然有差別,從此天下太平。看到了吧,水平渣成這個樣子。
英語渣這一路摸著石頭都知道:
學習肯定靠興趣,我有興趣但是一直沒入門
靠背單詞學英語不靠譜,為了考試衝一衝那是必須的
看美劇不認識的單詞太多,聽不懂
精讀裡反覆出現的單詞為什麼記不住,我更不知道
我控制不住翻譯的念頭
………
95後的同事還時不時刺激我們這些85後的“老登兒”,說學英語都是自然拼讀呀~不認識聽也能拼出來(此時已經想打人啦),而我是看單詞想音標。如果說學音標是錯,為什麼沒人來告訴我一聲啊?
總之,我想從頭像孩子那樣學英語,聽說讀寫。我找不到,我自雞無門。
直到我遇到了Amanda,近20年的英語教學經驗。她想幫助想學好英語的成年人,跟英語重新做好連線;幫大家進入空杯心態,不再把英語看成一門功利的技能,看到自己跟英語的更多可能。
上完一期課,我現在非常享受自己“看不懂”英語的狀態,就在乎聲音,不再去翻譯,我無法用語言去形容這種欣喜,我真的開始像一個孩子那樣學英語了。
所以,人到“中年”也能學好英語,是真的。
最新一期課程4月16號就要開課了,推薦給每位想要重拾英語的成人。點選圖片連結即可報名▼

課程透過8周的時間,重新理解英語學習、學會英語每個字母的發音、單詞的發音,更願意開口說英語具體的學習安排是:
◎ 每週2次直播課,每次直播1個半小時。包含:30分鐘的講解+30分鐘的分小組練習+每人1分鐘的練習和校對(老師會示範發音和口型,聽對、會聽英語發音很重要;課上輪流開麥朗讀,不方便開麥的可以跟小助手提前說一聲)
◎ 1次直播答疑,回應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
◎ 作業點評 每次課程之後,會佈置練習的小作業,導師會進行一對一的點評(每個人自己錄製音訊檔案提交,導師音訊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