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需要達到“母語者水平”嗎?

侃哥的第 2337次原創

最近有網友向我發出了靈魂拷問:
請問您的英語達到母語者水平了嗎?英語學習者學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母語者水平?
感覺這位同學對“母語水平”有個誤解,也代表了相當多英語學習者的一個誤區,今天我來破除一下。
我這裡有一個壞訊息和一個好訊息,先聽哪個?

先說壞訊息吧,像我們這樣把英語作為second language(第二語言)學起來的人,一輩子都無法到達“母語水平”,除非少數有語言天賦的,但也只是限接近母語水平,但無法達到。
所謂“英語母語水平”指的是一個人在語言獲得的“關鍵期”(“2-12歲”)在英語語境下成長起來,才會達到的能力。
雖然我們正在學英語,但英語母語者成長過程中讀過的書、看過的電視、聽過的歌、老師的教育、同學的打鬧、跟周圍人的互動,這麼多年的耳濡目染,是我們再努力學習也無法複製的。
母語人士他們看英文小說可以一目十行,即使是碰到不懂的字,也可以瞭解全文的意義,咱們看英文小說一目一行都要小心翼翼,往往就卡在一個單詞或俚語上。
我們看英美劇,或老美的單口喜劇,很多時候都get 不到笑點,不是你的英語不好,而是思維方式、文化環境不一樣,導致在語言上沒辦法跟他們完全同頻。
那位網友問我是否達到母語水平,我只能這樣回答:
我大學4年英語專業,畢業之後進入新東方教了7年英語課程,然後創業做了10年的自媒體英語博主,20年的英語學習和教學之路,讓我的“聽說讀寫譯”沒太大問題,可以說,我是“掌握了英語”,完全沒有達到母語者水平,畢竟英語不是我的母語。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 一旦大腦已經被母語佔領,第二語言只能在邊緣地帶生存。
所以,接下來我想說的好訊息就是,我們學英語,沒必要追求所謂的“母語水平”。
打個比方,你是南方人,跑到北京去發展,雖然你說話沒有京腔京味,北方食物也吃不慣,也不太瞭解當地的風俗,但這些影響你在北京發展嗎?是不是完全不影響?
同理,我們學英語的目的也沒必要完全達到“母語者水平”,能大概看懂他們的書籍報刊、能聽懂他們的新聞、能跟他們進行基本的交流就可以了,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成就了。
馬雲的英語達到母語者水平了嗎?很明顯,沒有。他的發音中國味挺濃的,甚至把 China 念成Chinar,用詞也非常簡單,談不上高階,但影響他成為國際商業領袖了嗎?影響他去哈佛、斯坦福、牛津、劍橋做演講嗎?
總而言之,對於大多數非母語者來說,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在工作中能用,在海外能生活,而不是為了達到“母語水平”。

再回到一開始那位同學的問題,“英語學習者學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母語者水平?”這是一個誤區,也是一種執念,如果你也有的話,一定要破除。

《侃哥陪你讀外刊》·22季


第17

課預約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