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長的十年雙語教育困局,幾乎每天想放棄

本文授權轉自:領優國際Linked U(ID:Linkiedu),作者:熊靚
在雙語教育這個世界級的教育難題面前,我逐漸放下了執念。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我的兒子說一口純正的倫敦腔,一聊天都是莎士比亞名句,一到書店就直奔原版英語小說區。
現實是,我的兒子今年讀小學六年級,英語成績班級墊底,滿口都是東北大碴子味,一聊天都是破解打遊戲的作弊碼。
看著越來越“庸俗”的兒子,我越來越感到失望。我開始對自己堅持了十年的雙語教育產生懷疑,這個曾經在我心目中精英教育的概念,在現實中看起來是如此蒼白無力、毫無用處。
我的英文名是Elizabeth,也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名字。當時取這個英文名是因為我考上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英語專業,我希望透過大學的學習,能夠站在世界的舞臺上。
大學畢業之後,我入職了上海一家外企,擔任翻譯和秘書工作,英語是我的工作用語,我也透過不錯的英語能力獲得了去美國總部工作的機會。
從一個小鎮女孩到都市精英,我認為如果我的兒子擁有雙語能力,也會走上成功者之路。但是經過了十年的實踐,我消耗了太多精力在培養兒子的雙語上。我現在感覺太疲憊了,真想放棄 “雙語”這個世界級的教育難題。
家人對雙語的掣肘
成了媽媽的“獨美”
在雙語教育圈流行一個說法,就是雙語教育開始的越早越好。從語言學的角度,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從實際操作來說,真是見仁見智。
從兒子學習說話開始,也就是他還只有12個月的時候,我就用中文和英語兩種語言同時和他溝通。當時我還專門寫了雙語教育日誌,把每天和兒子學說一個英語單詞作為目標。兒子很爭氣,中文還沒說明白,就跟著我說英語,特別愛說也很積極。那段時間我覺得是兒子這輩子最喜歡英語的時候。
實話說,進行雙語教育最累的是我。我的說話量是其他說中文媽媽的兩倍,我在日常生活中對兒子都是說一遍中文,再說一遍英文。有一次參加大學同學的聚會,同學們見我堅持在日常中進行雙語教育,都非常佩服。
他們說,雖然大家都是英語專業八級,但是都放棄了親自教孩子英語,這個活兒可不是那麼輕鬆的。大家對教英語也有些經驗,大學時也兼職做過英語家教,但是教自己的孩子都是第一次,失敗和成功都不好說,索性就送到雙語學校去學。至於能學成什麼樣,只能看孩子的造化了。
同學的想法和我遭遇到的現實不謀而合,我發現啟蒙語言和教第二外語完全不是一回事。
都說環境改變人,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我關注的一個叫張踩玲的網紅,她的混血兒子拿鐵只愛說中文,不愛說英文。哪怕是張踩玲的老公大胖媳婦和拿鐵只說英語,哪怕拿鐵去讀了雙語幼兒園,但是幾年過去,拿鐵的英語一點都沒長進,反而對英語更不感興趣了。
拿鐵的情況和我兒子的情況是一樣的,身邊掣肘的人太多了。我晚上在家拼命給兒子做雙語培養,到了白天我公婆給兒子用東北話講段子。我也分析過,東北方言確實比倫敦腔更有語言魅力,更有語言環境。
我也曾經試圖阻止公婆的語言教育方式,但公婆特別不高興。他們認為我是拔苗助長,中文都沒有學明白就跑去學英文,完全沒有必要。這種配合非常多,我的雙語規劃也就泡湯了。
到了兒子去雙語幼兒園讀書之後,看我每天唾沫星子橫飛教兒子英語,我老公都說,人各有志,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讓我就不要在雙語上較勁了。
現在想起來挺遺憾的,兒子就這麼華麗麗錯過了幼兒園最佳的雙語學習時期!在小學去考國際學校的時候,看著其他孩子都能流利介紹自己,再看看說英語磕磕巴巴的兒子,我真後悔當初讓公婆幫我帶孩子。
國際學校沒有雙語執念
只要留學夠用就行
上海這座城市是中國最洋氣的城市,對於英語教育的認知也是最高的。我認為上海提供的雙語環境是最好的,但是從兒子讀國際幼兒園到現在讀國際小學的體驗來看,我認為學校和老師們對於雙語的認知和我對於雙語的要求是有差距的。
從我作為家長的角度來看,兒子在嬰幼兒時期雙語教育失敗是可以在兒童時期彌補上的。現實是我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國際學校和雙語學校,沒有一家能夠承諾達到我的要求。
我記得給兒子擇校的時候,遇到一所上海國際學校的校長。聽了我對兒子的雙語教育經歷,校長表示非常佩服我的精神。校長告訴我,我的兒子其實擁有的雙語環境比很多父母不會英語的要好很多。
而雙語教育一直處於實踐階段,到底雙語教育能比單語教育強多少,這個是需要長期培養和觀察的。校長還說,現在市面上的國際學校對雙語教育都很看重,誰都不會說學校沒有雙語能力。至於雙語能力能夠達到什麼水平,還是根據留學的需求決定。
學校不是培養語言家的地方。從國際學校出去的孩子一般留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如果說孩子的雙語能力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得看家長提供的語言環境了。
既然上海提供不了我要的語言環境,我也曾經動過去美國進行雙語教育的念頭。我聯絡了一個兒子在美國讀書的同學。同學的兒子在幼兒園就去了美國,現在已經讀高中了。我想借鑑同學的經驗,如果可以,我就帶著兒子去美國看看能不能實現雙語教育夢。
同學聽我說完訴求,在電話那頭不停地笑。她說:“你怎麼還在做這種不切實際的夢呀!我早就放棄雙語的想法了。我們是學外語的,對於語言學習天賦加努力的道理太清楚不過了。男孩的語言能力本來就比女孩差,現在你還要搞雙語教育,這不是難為自己和孩子嗎?如果你真要來美國,帶著一個語言天賦不好的孩子,你得做好失敗的準備。”
我的同學認為,選擇一門語言作為第一語言就得放棄另一門語言,這是她在雙語教育上實踐失敗的經驗。同學的兒子現在英語能力已經遠超中文,在接受教育過程中一直都是用英語,吸收知識和思考也是用英語。
她兒子也會說中文,但僅僅是會說而已,無論是思考和寫作都不會。同學在美國一直堅持給兒子補習中文,十幾年過去了,也就獲得了會用中文聊天和簡單文字交流的能力。
同學語重心長的告訴我,我們認為的掌握雙語可以提高人的認知能力是沒錯,但對於雙語教育的要求,每個小孩都不一樣,因為現在的雙語標準考核只是以透過雅思和託福這樣的語言考試來評測。而很多通過了雅思和托福考試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掌握較高的雙語能力,這也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靠背單詞提升英語水平
雙語是一場教育騙局?
現在的我就像是鬥敗了的公雞,說起雙語教育就有挫敗感。兒子已經開始準備申請美高,但他的英語學習主要方式是靠背單詞。在申請美高的老師指導下,以我兒子目前的英語水平,要達到託福90分到100分,除了背單詞這種硬辦法之外,沒有其他的捷徑可以走。
申請美高的老師告訴我,我兒子的英語不是不行,是他對用英語學習持排斥的態度。之所以排斥都出在我對他要求過高上。老師認為我兒子的英語學習能力不差,但就是不愛學。
他跟老師說:“怎麼學都達不到我媽的要求,她希望我的口語能夠是同聲傳譯的水平,甚至更高;她希望我的寫作能力能達到美國作文獲獎水平;她希望我的閱讀能力可以一天看一本英語小說。我也配合過,但我真的達不到。”
聽了兒子的負面反饋,我也開始檢討是不是我的要求真的太高了。檢討的第一步就是搞清楚什麼是雙語教育。我認為的雙語教育是以中英文兩種語言進行教育。從中英雙語教育的環境來說,這是不現實的。既然環境不好,那就營造環境,這是我跑偏的第一步。
帶著一個英專生的執著,身邊人都被我提醒過少跟兒子說中文。從實踐的反饋來看,家人也好、朋友也好都對我有牴觸,明裡暗裡都故意教我兒子中文。
我偏執的認為這個世界上的雙語教育就是兩種語言必須達到一樣的水平,這也是不現實的。我有個在廣州做了三十年雙語教育的前輩深入瞭解了我的雙語教育過程之後,認為我的雙語教育並沒有失敗。首先,我兒子的英語比中國普通的學生要強。
雖然在國際教育體系下我兒子的英語能力並不突出,但是雅思在六年級就能夠考到5分,這種能力在國產教育體制下的學生是極少的。第二就是雙語教育必然有一種語言強,另一種語言弱。
透過他三十年的雙語教育經驗來看,多數英語不如中文的孩子,都在留學之後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我的問題就是對雙語教育的想法太虛幻了,對著書就敢開始自己實踐,實踐之後還必須馬上要結果。這本身就是不符合教育的規律。
現在我已經開始不斷降低自己的要求,對兒子的英語,我幾乎是不敢插手了。總結這十年的經驗,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不要瞎折騰,教育期待值太高,否則就會得不償失。
花百萬養“雙語”
虛榮心下的奮鬥
前輩的勸解和兒子正在努力奔赴美高,讓我逐漸放下了對雙語教育的執念。兒子跟我開玩笑說:“媽媽,你放下虛榮心,不裝洋人比較順心了吧!你不折騰了,我也知道該怎麼把英語學好了。”
我承認讓兒子進行雙語教育,確實有虛榮心的部分。好強的我希望兒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而且還要領跑,雙語就成了我認為兒子能成為領跑的一把“利劍”。我想,從小鎮考到名校,又從名校到外企,我靠的都是超強的英語能力。站在我的肩膀上,兒子一定能夠問鼎世界名校,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我覺得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拿雙語當領先,在上海外企媽媽圈裡是一種常態。回顧我的雙語教育之路,除了我自己是學習英語專業的,對雙語學習有一定能力外,多數都是受到環境的影響。
在我就職的公司裡,中層管理崗位的媽媽們都是雙語教育的擁護者,比我更甚者比比皆是。
我的直屬上級也是一個雙語教育的踐行者,上級是美國名校碩士畢業,英語口語是同聲傳譯的水平,在同翻領域小有名氣。為了營造雙語環境,她不惜下血本,從女兒出生到讀一年級已經花了一百多萬。她家裡的保姆都是英語專業八級。
她認為女兒日常接觸最多的人儘量做到以說英語為主,這樣才能在中文的環境下實現真正的雙語。
聽著上級說自己對女兒雙語教育的投入,我是羨慕的。在兒子參加國際小學面試時,我給他請過一年外教,因為教全科每天都要上,一年算下來花了三十多萬。直到現在提起這筆錢,我老公都很生氣。在他看來,我是在為自己的虛榮心買單。一個小學的面試能夠用到多少英語,還需要一個外教陪伴。
以他英語六級的水平完全可以把兒子的面試介紹教好,何必花這麼多錢呢,真是特別不值得。
現在兒子準備考美高,老公也是不贊同的態度。他認為,就兒子目前的語言能力,在上海任何一家國際學校都不拔尖,去了美高也不會有太多提升,還不如不去。
但是,對於兒子能夠去美高,我還是非常執著的。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們的孩子都在準備衝美高,即便考不上美高也要試一試。
這種被別人稱為“虛榮心”的狀態,我不想改變。在我的價值觀裡,虛榮心不是什麼優點,但是虛榮心絕對能成為奮鬥的驅動力。
我當初從小鎮考到名校,我承認有虛榮的成分,因為我希望成為名校生、獲得家人朋友的讚揚。在奮鬥的路上,有很多困境,如果遇到困難就退縮,那麼無論是雙語教育還是留學教育都會半途而廢。
近期活動推薦
#直擊標化痛點,深挖提分策略!
底部掃碼加入留學資訊群
其他可預約直播場次如下,點選【預約】,開播提醒👇🏻
3月15日週六,美高留學盛典香港站,頂流業內大咖們來了!面對面分享一手美初、美高留學資訊,歡迎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來聽大咖們的支招,建議帶娃參加!留學全知道和你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