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25日,香港養和醫院靜默的病房裡,在親友溫存的守護下,美食家、專欄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如一片秋葉般悠然飄落,終年八十四歲。

6月27日下午,“蔡瀾”個人微博釋出訃告:先生已安詳離世,並遵從其寧靜辭別塵囂的遺願,不設任何儀式,遺體已火化。
訊息既出,四方唏噓,一代風流人物瀟灑轉身,告別了這煙火人間。
蔡瀾先生身影雖遠,其精神氣息卻如佳釀彌散於字裡行間、光影食色之中。多年來,一則軼事在人間口耳相傳:
夜航飛機突遭氣流劇烈顛簸,鄰座乘客緊握扶手、面如白紙,唯見一位銀髮老者於驚濤駭浪中安穩舉杯,從容品味著杯中琥珀色威士忌。待機身復穩,驚魂未定的旅人聲音顫抖:“老兄,你死過嗎?”蔡瀾放下酒杯,眉眼舒展,笑意清朗:“我活過。”
“活過”——這二字箴言,是他一生行跡最透亮的註腳。

訊息傳出,網路世界瀰漫著不捨與追思。無數網友自發留言送別:“食盡煙火,笑別江湖,真正‘活過’的老先生,請一路走好。”
這質樸言語,正是對先生一生最妥帖的概括。

他嚐遍煙火滋味,笑看江湖風雲,最終帶著一腔“活過”的從容與豐盈,揮手告別塵世喧囂,走向了生命旅程下一站——那份融入天地的永恆安寧。

送別蔡瀾,維港茶涼
其實一切早有預兆,還記得4月底的時候:
八十三歲的蔡瀾先生舊疾猝然復燃,被悄然送入ICU。
維港之水依舊奔流,那個慣常倚欄而立、手捧普洱、笑聲朗朗的老頑童身影,卻已從世人眼中消隱了整整一月。

秘書對外僅以“稍事休養幾日便好”淡淡掩過,然而港島敏銳的紙媒,早已在字句之外嗅出風雨欲來的凝重氣息——
不過三個月前,他那七十八歲的胞弟蔡萱,剛剛在新加坡因急性白血病溘然長逝。當噩耗越過重洋傳來,彼時臥病的蔡瀾竟連掙扎起身、奔赴最後訣別的力氣都已耗盡,咫尺之隔,竟成天涯永隔。
港媒筆下,這雙重陰翳沉重地交匯。蔡萱先生猝然長逝的悲訊尚未在公眾心頭淡去,如今又見蔡瀾先生沉痾不起,生命如風中殘燭。
奈何此刻,病榻之上,連一滴哀悼至親的淚,竟也成了難以負擔的奢侈。命運冷酷的伏筆,早已在三個月前那場未能成行的訣別裡,默默埋下。
我們記憶中的蔡瀾先生,始終是那個自嘲“老不正經”、將人間煙火氣嚼得活色生香的“食神”。

他一生信奉的,恰如那碗看似粗糲卻深藏至味的豬油撈飯——世事紛繁,何須過分雕琢?熱騰騰的白飯,拌入一勺瑩潤豬油、幾滴醇厚醬油,便是踏實的飽足。
他以這樸素至簡的生存哲學,在人間煙火裡從容遊走,嚐遍百味,笑罵由心。縱使此刻身陷病室,四周是儀器冰冷單調的滴答聲,想必他眉宇間那份洞悉世情後的豁達與詼諧,依然未曾被病魔全然掠去。
一個多月時光無聲淌過,維港的燈火依舊璀璨如星河流淌。然而那個臨風品茗、笑談人生的熟悉身影,卻遲遲未歸。

公眾的關懷如潮水,無聲湧向那道緊閉的病房門。蔡瀾先生的生命終章,此刻正以令人屏息的靜默姿態緩緩書寫。
而今噩耗傳來,可悲可嘆。

威士忌浸泡的黃金年代
蔡瀾之名常與“香港四大才子”並提,他卻連連擺手:“怎麼可以把我和查先生並列?跟他相比,我只是個小混混。”
這份自謙裡藏著香江最璀璨的歲月。1989年,他與黃霑、倪匡共築《今夜不設防》,攝影棚威士忌酒瓶林立。
開錄前必暢飲一小時,待微醺上湧,巨星心防盡卸——張國榮自曝初戀被騙,林青霞剖析豪門壓力,關之琳在節目上坦言自己的確有婚外情,一時之間,一片譁然。

港媒戲稱三人“鹹溼佬”,夜總會姑娘甚至願倒貼聽他們嘮嗑。
風流不下流是蔡瀾的底色:倪匡笑他“蹭飲蹭食皆是精品”,金庸在《江湖老友》序中追憶:“除妻子外,蔡瀾兄是我結伴同遊最長的人”。

兩人遊歐亞時,武俠宗師餐後總以牙籤當高蹺行走;病中偷藏巧克力被護士發現,竟狡辯:“蔡兄作證,這是查良鏞吃的,與金庸何干?”
蔡瀾的情史更成傳奇。自稱14歲起“一年一個女友”,61段情緣無紅顏怨懟。

黃霑失戀時,他拉倪匡陪其夜夜買醉;林青霞贊他“成熟女人仰慕的男人”,歌后白光迷得他直言“若早生數十年必成其裙下臣”。
2018年金庸葬禮後,2022年倪匡離世,四大才子唯剩他獨對維港燈火。老友辭世月餘,他在日記中落寞寫道:“以為倪匡是外星人,永遠不死……”

以吃入道,一碗白飯見眾生
“當今覺得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最好吃。”當網友在微博問及最愛美食,蔡瀾的答案令饕客愕然。
這位嚐遍23國54道名饌的“食神”,晚年竟在至簡至樸中品出真味——這源於刻在基因裡的美食哲學。
父親蔡文玄是南洋詩人,母親洪芳娉為女權先驅校長。奶媽抱幼年蔡瀾穿行新加坡“大世界”遊樂園,炒粿條的鑊氣、肉骨茶的辛香,滋養著少年味蕾。

“奶媽花五分錢買碗雲吞麵,自己餓著看我吃完——那碗麵的鮮香,勝過所有米其林。”
當全球追逐米其林星輝,他在《“死前必吃”清單》中為豬油撈飯正名:“穀類之中,白米最佳,一碗豬油撈飯,吃了感激流淚”。
被冠名“豬油佬”的他揭秘其中門道:米飯需用泰國香米,豬油要雪白純淨,醬油必選頭抽——那是豉油初次提煉的精華,一甕僅得一次機會;蔥只取“頭二度”嫩白,半熟炒香拌入飯中。

金庸曾見他在新加坡大排檔教人吮吸牛骨髓:“我皺眉頭,他始終開懷大笑”。
面對健康焦慮的年輕人,他大笑:“精神不健康,什麼毛病都跑出來。今天要吃得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精彩,淺嘗即止,身心愉悅自會化解毒素”。
任世界紛擾,他自守一方餐桌的澄明——那是他對抗虛無的禪道。

老頑童的人間清醒
2023年,妻子方瓊文跌倒猝逝。蔡瀾攙扶時摔碎股骨,醒來竟成永訣。世人以為風流才子將一蹶不振,他卻變賣家產住進維港酒店,將妻子骨灰撒入大海,笑稱護理團隊中有“漂亮女孩子”。
“活得不快樂,長壽有什麼意思?”他在《活得通透》中寫道。

這份豁達早融進骨髓——曾有人見他乘機遇強氣流,鄰座死抓扶手面如土色,他卻悠然品酒。脫險後對方顫聲問:“老兄,你死過嗎?”蔡瀾放下酒杯:“我活過。”
自2013年起,這位 “反矯情達人”每年開放微博問答,用毒舌戳破精神內耗:

問:“該如何維持婚姻?”答:“問上帝。”
問:“不結婚老了誰端茶?”答:“你怎麼知道對方不會先死?”
問:“表面清純卻看黃書的女生如何自處?”答:“都如此。”
面對深圳網友質疑“您留影的店是否真好吃”,他耿直回應:“好吃的我笑,不好吃的板臉——真的。”

當許知遠在《十三邀》追問人生意義,他斟滿威士忌:“不要想太多啊老兄!”年輕時拍四十部商業片換一部藝術片的理想破滅,反而讓他徹悟:“任性而活,是人生最過癮的事”。
2025年初春,蔡瀾在鏡頭前談笑風生。主持人問是否畏懼死亡,他指指製冰器笑道:“怕窮多一些。若伸進去取不到冰,那才真可怕。”

曾有記者問:“最後一餐想吃什麼?”他不假思索:“豬油撈飯。”
這答案藏著人生密碼——幼時家貧,母親用豬油渣拌飯哄他,金黃油脂包裹飯粒的豐腴滋味,是窮日子裡的鎏金時光。
家人已在新加坡購置龕位,他卻執意“要死在香港”,因海中撒灰禁令無奈作罷時,仍孩子氣嘟囔:“不過我更喜歡香港!”
此刻維港燈火在他病房窗外流淌,恰似六十年前南洋少年初抵香江的夜。金庸說他瀟灑,倪匡贊他風流,黃霑嘆他通透。而蔡瀾在新書扉頁寫下:“萬事生情味,人間太值得。”

食盡煙火,笑別江湖,這老頑童早已把每一天都活成豬油撈飯——至簡至樸,卻讓靈魂感激流淚。
當最後時刻來臨,他定會如那年萬米高空般舉起酒杯,對死神眨眼:“急什麼?我活過。”
⇧ 點選圖片 即可購買《蔡瀾“人間有趣”四部曲》全4冊
蔡瀾精華之作全收錄
毫無保留的人生智慧集
本本經典 解鎖快樂人生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本文已完結
作者:滾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