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沒有錯的

忙著做一個展廳,檔期緊張,要從建築改造的流程來,內容又都是科技,PPT都看不懂,所以最近在閉關。
這期間好幾次想聊點什麼,放過自己50+點體能,想想就算了,沒有落筆。
每次躲開公號不寫作,都是被一條八卦拉回來的,唉,人性吶。
沒有愛的錯,如果有錯,就是愛得不夠多。
——這句話是我以前說的,只好灰溜溜地撿回來。——還有另一種錯:假借愛的名義的剝削。
年度最大戀愛腦出現了,還是被背叛收場。

我在想,對方是真的愛,還是敷衍,到底能分辨得出來嗎?
這個問題,在媒體上一直是女性話題,從古早的婦女雜誌到現在的流媒體,總有人在教女人去分辨到底男的對你是不是真愛,好像男的根本不需要學習這種知識。
我想大家都跟我一樣,看到那些言情小說般的行文都驚呆了,46歲純愛戰士,老文藝了。人家不僅語言浪漫,作為也是可以的,真的在照顧對方,真的在研究未來。
真的,人是一愛就蠢的嗎?
為什麼?!事主高學歷,還是經營人才,想必智力不會低於平均,為什麼在這個簡單的問題上,會卡殼?他會看不出來小男友心懷恨意?
我看到的是,因為他特別清楚,自己在佔便宜。
46歲對21歲,他把對方的一切傾向、猶豫、負擔,看得清清楚楚。請所有四十歲以上的人去找個大學生聊幾句,會不會覺得對方眼神動一下你就知道啥意思?
除了年齡優勢,還有權力位置,不論當事人如何自我洗腦,說自己是個能照顧孩子的教師,有權,並沒有用,那也是有權。電影《辛德勒名單》裡有這樣一幕,德國軍官天天在視窗瞄人玩兒,我可以不開槍,我甚至還能用一個瀟灑的姿勢饒恕犯人,可帥了。
在這件事裡,瓊瑤式的行文語言,就是那個瀟灑的姿勢。在可以用權力的時候,卻用了懇求的低姿態,那不得必須讓對方感動,或者,必須讓對方震驚,於是“不敢動”。
這種深深的不平等,在第一次請個小地方來的孩子吃飯就吃幾千塊,在送樸實的孩子全套碧歐泉護膚品,在坐飛機刷地就去孩子老家,這些細節裡,無處不滲透。
這種不平等,此刻也正在發生。魚死網破,那是形容詞。在這場鬧劇過後,教授是行業權威,離開公職,總還有企業可以收留他,何況現在輿論對他是同情的,認為他付出過,也是真愛,是被孩子出賣而翻車定。他前幾十年積累的資源足夠他繼續工作。但這年輕人可麻煩了,誰願意僱用一個情緒不穩定,腹黑,會搞偷拍的年輕人。如果他有受迫害思維,會不會在工作中跟同事不好合作?再有,這一次實名,名滿天下,招聘這樣一個人對任何一家公司都有額外的顧慮。

所以,很可能是魚死了,網只是破了個洞,網還能用。
教授為什麼如此舔狗?
因為他在裝糊塗。
當年輕人拒絕來往,要縮回自己殼的時候,他假裝不知道那是心理危機,他裝作無辜,乖乖等在原地等愛人回頭,越糊塗,越合理化。
很多年輕人在被佔便宜的時候,看到高位者坦然的樣子都會迷惑。996是福報嗎?替大哥擋酒擋刀是機會嗎?
這個當事人不算慣犯。網上常有翻車被曝的高校教師,會出現很多別的學生紛紛指責。這一位好像目前還沒有。
也許其人自有長久的壓抑,才會在慾望深淵流連忘返之際要自我包裝:這是愛情!慾望和愛分不清楚,享受和責任分不清楚,這是人常常會犯的錯。
“我從未對別人如此。”因為這機會如此珍貴。不一定是對方的個人品質如此珍貴,而是自己得到這麼一個好拿捏的玩物,機會特別不容易。小孩子的拒絕,對他來說,不是要認真考慮一下對方前程和人生走向的機會(一個真正的愛人會如此),而是以等待的姿態,擺好陷阱,等著對方再一次失足跌落。
這位年輕人恐怕真的是病了。他的語言裡有很多自圓其說,很多虛張聲勢。甚至,全文那麼長,沒見到什麼明顯的反抗拒絕。
他不是一個完美受害者。一個小鎮青年在混亂的價值觀體系和壓力之下,呈現出擰巴的態度,也許他的核心已經碎了。還有一種說法,說年輕人要利益沒得到,或者在利益衝突中被相關利益方收買了。誰也沒有確切訊息,從公開的資訊看,只能看到碎片,真相是碎的,舉報人的畫像也是碎的,只能看到裂縫。
放他躲著吧,沒必要深究。
那些豪華餐、高階酒店、權力遊戲,終究在他心裡種下了恨意,這也是高位者何不食肉糜沒有意識到的階級恨意。年輕人沒有能力開口拒絕,不等於他們不恨。
論是是非非,不是要斷案。
我只是信仰愛,不希望這種事情變成純什麼愛的模版。
在有權益關係的角色位置上,不是談愛的場域。教師誘姦學生,不打折扣的,就不可以。
請不要美化這個尷尬的故事。
小賣部今日好貨
草拖鞋,夏天的。
我們黃小二是個胖腳,她試過了,說胖腳也行的。
圖小一點,以免有人看不慣嘿。
掃碼進去就能買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