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黃仔 | 撰稿: 海芋 | 責編: 海芋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在這個動不動就要人「情緒穩定」的時代,有時候我最想做的,就是——爆粗口!

▲圖片來源:giphy
聽起來不太文明,但說實話,誰都會遇到一些令人生氣的人或事,這時候說句髒話真的很爽!其實不只是爽,說髒話的好處還多著呢!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髒話那些事兒」~

有多少人在說髒話?
我們先來看看,有多少人說髒話。
先做一個小調查:你們說髒話嗎?
說過髒話的人不用不好意思,因為,喜歡說髒話的人其實很多。
《世界博覽》上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提到一個有趣的調查:一個講英語的普通人,每天說的話裡,有0.7%是髒字。換句話說,大概每說140個單詞,就有一個是髒話。髒話的使用頻率,和「我」差不多。
另一項研究也指出:超過一半的人「有時」或「經常」說髒話。
幾乎每種語言都有髒話,甚至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學習第二語言時,除了最基本的數字、稱呼等,最早學會的詞彙往往是髒話。像「fu*k」「shit」「バガ(八嘎)」「씨발(西八)」……這些詞,你一定都不陌生吧

。

▲圖片來源:giphy
所以,人類到底為啥會說髒話!?
你別說,很多人都好奇這個問題的答案,甚至做了深入研究。
有研究人員認為,人爆粗口的行為其實和動物的咆哮類似。有時候,我們需要用這種「專屬於人類的咆哮」來釋放訊號,比如:我不高興了,從而阻止對方的攻擊。或者,作為一種成本更低的替代性「進攻」。

▲圖片來源:giphy
還有一位英國作家埃瑪·伯恩甚至專門創作了一本書《我們為什麼會說髒話》來解釋這個有意思的現象。

▲圖片來源:豆瓣
書中提到語言學家們認為人說髒話本質上是為了打破禁忌。想想看,那些髒字,是不是總離不開「性」「排洩物」「歧視」這些敏感話題?這其實是因為人類的一種本能——我們天生就想挑戰規則、打破限制。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現在告訴你「別想大象」,你的腦子裡,是不是除了大象什麼也想不到了?
當然,髒話也是有不同的。
有些髒話屬於指向型髒話,主要由大腦左半球加工,它們的構詞、聲韻和語義,都是經過有意設計的。簡單點說,就是故意的,有「預謀」的;而有些髒話,是非指向性的,更多是情緒的爆發,由大腦右半球主導,不是為了罵誰,而是單純下意識的,脫口而出的。
原來日常生活中的髒話有這麼多學問!看到這,估計有不少讀者已經和海芋一樣震驚了。但其實,科學家對髒話的研究,遠不止這些——很多研究發現,說髒話居然還有不少好處!

髒話,其實好處很多
-
宣洩情緒,減輕壓力
髒話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宣洩情緒。
在一項針對200多名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罵人時最常被提及的情緒是憤怒和沮喪 (53%), 其次是幽默 (9%) 和痛苦 (6%)。
這表明,人們往往還是在激烈時才會說髒話,也就是說,髒話可能有減壓的作用。
還記得海芋上大學那會兒,平時宿舍裡大家都是文文靜靜的小女孩,可一到期末周背書備考的時候,整個宿舍就充斥了x*&@$#$%^&(此處省略一千字)……別說,罵完心情真的輕鬆不少。

▲圖片來源:giphy
其實,很多人也應該都體會過:當壓力爆棚、委屈難言、憤怒無處釋放時,說幾句髒話,能讓我們短暫地從情緒泥沼裡抽離出來。
那這種感覺,是真的有科學依據,還是隻是我們的自我安慰?
一項名為《Effect of swearing on strength: Disinhibition as apotential mediator》的研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們做椅子俯臥撐。過程中要求ta們每2秒重複一次同樣的髒話或者普通中性詞,並且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狀態進行打分。
結果發現,重複同一句髒話積極情緒評分升高了65%!
所以,說髒話是真的能讓我們開心一些!
-
緩解疼痛
我們來模擬一個場景:你正走著路,結果大拇腳趾狠狠撞上了桌角。疼得你倒吸一口涼氣,但你只能說一句話——你會說啥?
我猜你八成會先尖叫一聲,然後脫口而出:「臥槽!」或者「我靠!」。(or其他,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奇怪的是,說完這句髒話之後,好像真的沒那麼痛了。這可不是錯覺。
一項名為《Swearing as a Response to Pain—Effect of Daily Swearing Frequency》的研究發現,說髒話真的具有減輕疼痛的作用。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7]
研究人員選擇了71名志願者(其中,12小時內服用過止痛藥、患有慢性疼痛、心臟病或雷諾氏綜合徵的志願者被排除在外),讓他們把手浸泡在5°C的冷水中(作為一種疼痛刺激)。
期間,志願者們需要同時重複一句髒話或一個普通詞語。
最後透過記錄和分析參與者的疼痛耐受時間(即手部在冷水中浸泡的持續時間)、心率變化以及自我報告的疼痛程度發現:
說髒話能夠顯著增加參與者的疼痛耐受力和心率,並降低他們感知的疼痛程度。73%的參與者在說髒話時,手在冷水中堅持得更久。
不過,研究還提到:日常生活中髒話說得越多的人,緩解疼痛的效果會越弱。簡單來說就是,髒話如果說太多了,人體會逐漸對它的「止痛效果」產生耐受,變得沒那麼靈了。
所以,如果下次感受到疼痛,或者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不如大罵幾句!偶爾說幾句可不是咱素質差,而是科學止痛!
-
增強說服力
2005年,一項名為《Indecent influenc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obscenity on persuasion》的研究發現:說髒話,居然能增強說服力!
研究選擇了88名學生作為參與者,並把他們隨機分配到不同的演講中(分別是不說髒話、演講開頭說髒話、演講結尾說髒話)。
*演講內容是關於是否應降低學費。
隨後,研究者使用問卷評估了聽眾對演講者的看法,包括他們對演講者的強度、可信度和對話題的態度。
結果發現:
-
髒話能增強說服力:有髒話的演講比沒有髒話的演講更能影響聽眾的態度,尤其是在演講開頭或結尾使用髒話。
-
髒話能增加語氣強度:聽眾認為含有髒話的演講更加有力、情感更加強烈。
-
髒話對演講者的可信度沒有影響:儘管髒話使演講更具說服力,但它並未影響聽眾對演講者的可信度。
但是,說髒話可不是隻有好處,也有不少壞處,比如:它可能會引起他人的恐懼和敵意影響說髒話人的人際關係等,因此,海芋特意為大家準備了「說髒話指南」👇,一起來看看吧~

說髒話指南
-
注意場合
朋友聚會、運動比賽時爆一句粗口可以達到活躍氣氛、發洩情緒的效果,但在職場會議或公共發言時說髒話,可能會適得其反。
-
儘量不要傷害他人
有些髒話帶著強烈的攻擊性。如果你的髒話讓人感到難堪、羞辱甚至被歧視,不僅對他人是傷害,還有可能引發衝突和爭議。
-
注意尺度
把握髒話的尺度,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同樣是髒話,有人說出來會讓大家覺得幽默、暢快,但有些人說出來就令人感到不適。

▲圖片來源:giphy
關鍵不在於詞語本身,而在於語氣、語境和情緒的拿捏。一句恰到好處的粗口,可能一針見血,更能傳達真實情緒;但如果失了分寸,就容易變成「冒犯」。
-
避免成為習慣,影響思維表達
如果你發現自己三句話離不開髒話,那得小心了——髒話一旦成為口頭禪,會逐漸腐蝕掉你的語言多樣性。
表達變得單一,不僅影響溝通能力,還可能讓你在重要場合失言而不自知。

髒話是一種情緒釋放的方式,就像哭、笑、嘆氣一樣。希望大家在憤怒、痛苦或無奈時,能適當地用幾句髒話來舒緩壓力、釋放情緒,而不是把它當作傷人的武器。
當然,如果你發現別人說的髒話讓你感到不舒服,或者超出了你的底線,也不妨主動表達你的想法,告訴對方你不喜歡這樣。這種溝通,能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彼此,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世界博覽.我們為什麼說髒話[EB/OL]. (2013-06-29) [2025-05-12]
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sjbl/201605/t20160526_321785.html#:~:text=%E4%B8%80%E9%A1%B9%E8%B0%83%E6%9F%A5%E6%98%BE%E7%A4%BA%EF%BC%8C%E4%B8%80%E4%B8%AA%E8%AE%B2%E8%8B%B1%E8%AF%AD%E7%9A%84%E6%99%AE%E9%80%9A%E4%BA%BA%EF%BC%8C%E6%AF%8F%E5%A4%A9%E8%AF%B4%E7%9A%84%E8%AF%9D%E9%87%8C%E6%9C%890.7%25%E6%98%AF%E8%84%8F%E5%AD%97%EF%BC%8C%E4%B9%9F%E5%B0%B1%E6%98%AF%E8%AF%B4%EF%BC%8C%E4%BB%96%E4%BB%AC%E6%AF%8F%E8%AF%B4140%E4%B8%AA%E5%8D%95%E8%AF%8D%EF%BC%8C%E5%B0%B1%E6%9C%89%E4%B8%80%E4%B8%AA%E5%8D%95%E8%AF%8D%E6%98%AF%E9%AA%82%E4%BA%BA%E8%AF%9D%EF%BC%8C%E4%B8%8E%E4%BD%BF%E7%94%A8%E7%AC%AC%E4%B8%80%E4%BA%BA%E7%A7%B0%E2%80%9C%E6%88%91%E2%80%9D%E7%9A%84%E9%A2%91%E7%8E%87%E7%9B%B8%E5%BD%93%E3%80%82,-
[2] 百科知識.人為什麼喜歡說髒話[EB/OL]. (2013-07-25) [2025-05-12]
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bkzs/201307/t20130725_323910.html
[3] Washmuth NB, Stephens R. Frankly, we do give a damn: improving patient outcomes with swearing. Arch Physiother. 2022 Mar 17;12(1):6. doi: 10.1186/s40945-022-00131-8. PMID: 35296368; PMCID: PMC8928588.
[4] Vingerhoets A J J M, Bylsma L M, De Vlam C. Swearing: A biopsychosocial perspective[J]. Psihologijske teme, 2013, 22(2): 287-304.
[5] 埃瑪·伯恩.我們為什麼說髒話[M].中信出版集團
[6] Stephens R, Dowber H, Barrie A, Almeida S, Atkins K. Effect of swearing on strength: Disinhibition as a potential mediator. Q J Exp Psychol (Hove). 2023 Feb;76(2):305-318. doi: 10.1177/17470218221082657. Epub 2022 Mar 23. PMID: 35135411.
[7] Stephens R, Robertson O. Swearing as a Response to Pain: Assessing Hypoalgesic Effects of Novel "Swear" Words. Front Psychol. 2020 Apr 30;11:723. doi: 10.3389/fpsyg.2020.00723. PMID: 32425851; PMCID: PMC7204505.
[8] Scherer C R, Sagarin B J. Indecent influenc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obscenity on persuasion[J]. Social Influence, 2006, 1(2): 138-146.\
[9] 劉佳儀, 張新瀅, 李欣月. 淺談語義視角下的網路髒話[J]. 新聞傳播科學, 2024, 12(4): 1045-1051. https://doi.org/10.12677/jc.2024.124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