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彭博終端,終端使用者可執行NSN ST32DDDWLU69 <GO>閱讀原文。非終端使用者可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預約演示。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就各公司、行業和市場提供全球投研分析以及互動式資料。BI對ETF的研究覆蓋全球市場,以深度、前沿、獨特的視角為您展現ETF市場趨勢,分析熱門課題,分享專業洞見。
本期主題:個股兩倍槓桿ETF登陸香港;阿里等科技八巨頭收益趨勢
(彭博行業研究)——香港監管機構最近批准了個股槓桿及反向(L&I) ETF和界定收益上市結構性ETF在港發行,這可能有助於提振亟需的散戶接受度,由於美國市場吸引了大量資金,香港的自然增長一直較為緩慢。雖然個股槓桿及反向ETF將僅限於海外股票,但範圍可能在12個月內擴充套件至本地股票。
美式創新是香港ETF市場發展的催化劑
2025年,新產品型別上市和內地資金流入可能成為推動香港ETF市場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香港ETF規模在2024年增長了24%,落後於亞太地區和全球32%的增長率。香港ETF市場需要在本地股票ETF之外尋找增長空間,本地股票ETF在2024年錄得資金淨流出。香港監管機構允許發售界定收益上市結構性ETF和個股槓桿及反向ETF可能會有所幫助,尤其是後者。香港的槓桿及反向ETF市場規模已達到33億美元,而基於衍生品的ETF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資產規模僅為1.3億美元。
此外,ETF發行人可以根據修訂後的ETF互聯互通規則採取行動,吸引更多內地資金流入。
地區排行榜:香港最大資產類別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的範圍可能擴大至本地
香港投資者可能不需要等待太久,就能看到本地個股槓桿及反向ETF上市。2016年,在香港監管機構批准槓桿及反向指數ETF追蹤海外資產後,僅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就批准了追蹤本地資產的同類產品上市。首批香港個股槓桿及反向ETF將專注於海外股票,美股可能是受歡迎的選擇。不過,考慮到目前90%的槓桿及反向ETF追蹤香港和內地資產,散戶投資者或仍更青睞本地股票。
2024年香港ETF成交額、資產管理規模及資金流入情況(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香港ETF市場需依靠散戶來實現增長
美國ETF市場由於收費低、成交量大,吸引了很多機構資金和流動性,香港需要瞄準散戶需求來實現增長。2024年,iShares安碩、南方東英和華夏基金在資金流方面領先同業。iShares安碩受益於獨特的全球分銷網路,南方東英則因沙特與中國的合作而獲得了巨大的資金流提振,而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每年都發生。發行人面臨著激烈的海外競爭,因為美國ETF的流動性更好且費率更低,歐洲UCITS ETF則享有稅收優勢。
根據13F檔案,有138億美元的香港資金投資於美國ETF,而這一數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亞太地區許多市場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但中國臺灣市場提供了啟發,大量散戶買入高息ETF。
您可在本期全文中檢視圖表:地區排行榜:香港領先的ETF發行人(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中資企業逐步披露財報 市場對AI相關增長和資本支出反應積極
北亞市場全面反彈,MSCI中國指數和韓國指數爭奪年初至今的領導地位,投資者對中國臺灣市場仍持謹慎態度,因為特朗普總統對半導體加徵關稅的潛在影響和臺積電與英特爾可能達成的交易存在不確定性。受估值吸引力提振,韓國半導體巨頭帶領指數反彈,今年韓元走強也為回報提供了支援。
MSCI中國指數板塊中,AI相關行業繼續發力。阿里巴巴2月21日釋出財報後股價飆升15%。在市場看重AI驅動的增長和AI投資的優先順序之際,其強勁的雲業務增長和不斷增加的資本支出可以作為中國科技板塊收益的風向標。
您可在本期全文中檢視圖表:中國科技八巨頭2025年收益修正趨勢(資料來源:彭博行業研究)
掃描二維碼閱讀原文
解鎖本期完整版內容

如您還不是終端使用者,想要體驗ETF相關功能並查詢其他領先的ETF,您可點選“閱讀原文”預約演示。
免責宣告:本報告最初以英文釋出,該翻譯版本為彭博本地化團隊和翻譯服務公司的產品。如中、英文版本有任何出入或歧義,概以英文原版為準。
彭博Bloomberg享有對本文的獨家版權,未經許可,請勿直接轉載或用於其他商業用途,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