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直播預告
正文
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印記不能改變:第一,你的生身父母;第二,你曾經讀書的大學。
我家的老三今年大學畢業了。套用去年的一句網路流行語,就是全家都洋溢著愉快的心情。因為他是全家最小,所以大家都看著他長大。他也不負眾望,長成1米93的個頭,是家裡最高的一員。
老三大學畢業了,意味著我們全家都是大學畢業生了。這在現代社會很正常,但是想著我當年考大學多麼艱難,心裡有很多感慨。
來美國以後,看著三個孩子相繼大學畢業,我心裡很高興,至少不再需要付大學學費了。孩子們長大以後,我和家裡領導也完成了撫養孩子的社會責任。
當然,我會永遠牽掛著他們,這就是父母們無私的愛。我大哥四十多歲的時候,早上出門去上班,我媽叮囑他路上小心。那個時候,我大哥是他研究所的一把手領導,但是我媽仍然把他當作孩子。
我剛來美國的時候,有一位師友(Mentor)。我們第一次會面的時候,他給我帶來了當地學校優秀學生教育(Gifted Student Program)小冊子。他說,以棟,孩子才是我們的終生專案(life time projects)。我們也是有緣分,後來我女兒跟他兒子是本科校友,跟他女兒是研究生校友。
因為我的三個孩子在美國讀了六所大學,所以我對美國的高等教育多少有點了解。這裡講一些我的個人觀點,期望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美國的高等教育包羅永珍,不是這篇小文章可以全部覆蓋的。
01
美國學位是辛苦掙來的
我孩子這次大學畢業,有兩次畢業典禮活動。一次是星期五下午系裡組織的畢業典禮,一次是星期天下午的全校本科畢業生畢業典禮。研究生畢業典禮是在星期六。
我自己的觀察,美國的大學畢業典禮一般都非常隆重。相比我自己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是班裡開會把我們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發下來。
美國的大學教育基本都是學分制,完成必需課程和修夠學分才能畢業,所以大學畢業是一門課一門課的學分掙來的。
我孩子今年全系畢業生有215人。孩子跟我說,他們入學的時候有400多人,中間有的同學轉別的系,有的同學可能退學了,還有同學推遲畢業,當然這215人裡面也包括以前推遲畢業的學生,所以實際四年折損率大概50%。我孩子說,他們系過去折損資料是平均40%的學生不能四年按時畢業。
我估計我兒子的大學不是太好,所以四年沒有畢業的比例高一些。還有就是他所讀專業可能要求比較高,許多同學承受不了。我孩子說,他的專業一般需要5到6年畢業。
我剛才去網上查了一下,加州大學37%的學生不能四年畢業。
我自己大學畢業的時候,全班同學除一位同學轉系以外,其他同學都一齊畢業。
因為這樣的畢業要求,所以每一位畢業生都不容易。在畢業典禮上,主席臺上每叫到一位畢業同學的名字,就會有家人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
雖然這些叫喊聲讓我頭疼,但是我心裡能夠理解各位家人的心情。除了我孩子的名字,其他人的名字對我都是噪音。由己及彼,其他人肯定也是這麼想的。
我孩子畢業前,知道他父母肯定會參加他的畢業典禮,但是他很想知道他的兩個姐姐能不能參加他的畢業典禮。兩個姐姐學校還沒有放假,她們自己都很忙,離得又遠,但是她們都參加了弟弟的畢業典禮。
我兒子的大學不如他姐姐就讀的幾個大學有名,但是他自己努力了,並且達到了他自己的目標。我們都對他的成就表示祝賀。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必要用別人的成就來傷害自己。
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位韓裔故事,他曾經是美國海豹隊成員,然後哈佛醫學院畢業,又完成了美國宇航員培訓。而給留下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評論是,幸虧我媽媽不認識他媽媽。
02
大學排名,
專業排名和個人排名
大部分家長,都期望孩子能夠就讀一所世界級名校。我們華裔家長,在這方面可能更強烈一些。
不可否認,名校畢業生在畢業前幾年是帶著美好的光環的,去投行,去科技大廠,或者讀研究生等,都會得到額外的青睞。
但是,世界上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要取得成功,就要付出代價。
首先,父母要付出代價。要有錢有資源培養孩子。這對許多普通工薪家庭,是很難實現的。參加課外活動,經常需要父母全天候陪伴。
孩子的成長,跟孩子父母有很大關係。名校的孩子比較優秀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比較優秀(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
其次,孩子自己需要付出代價。美國優秀的孩子很多,很多人從小就參加各種活動,所以孩子要付出額外的時間做課外活動,這樣就可能會影響吃飯和睡眠。這樣為上好大學的付出,到底值不值。
第三,社會資源的付出。美國的名校,自然想招社會資源多的學生。譬如,比爾-蓋茲的孩子,只要在大學申請上寫上他爸爸的名字,就會提高很多競爭力。
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家裡的社會資源和環境(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退一步想,美國的機會很多,孩子們只要自己努力,也不一定非要去什麼好大學。
黃仁勳也沒有去什麼好大學,喬布斯上的大學也一般。
另外,在好大學做一個差學生,心理壓力會很大,或者學一個水專業,未來也未必有多大前途。
我認為,個人在畢業生中的排名,所學專業在行業中的排名,重要性未必低於大學排名。
另外,大學排名本身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未必有多少價值。譬如,DEI是一些大學排名的加分項,我卻認為DEI應該是大學的減分項。
UCLA是一所不錯的大學,但是它最近招收的醫學生質量卻非常差。這不僅砸學校的牌子,也對未來的病人不負責任。
03
上大學的目的
我小時候上學,有一篇課文,講周恩來讀書的目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對大部分人來說,上大學是為了有一段美好的學習時光。愉快的度過四年大學時光,同時學到安身立命的生存本領。
像哈佛那樣的世界名校,大概包括兩類人:家庭條件非常好的孩子和絕頂聰明的孩子。
家庭條件非常好的孩子,家裡有企業或者社會資源,只需要一紙文憑。他們的工作已經被安排好了,隨便混畢業就行。大學也明白這類學生的目的,不為難他們,讓他們順利畢業,畢竟未來還等著人家捐款。
絕頂聰明的孩子,學習能力超強,不花很多時間學習,考試成績仍然遙遙領先。
普通孩子進入名校,沒有富人的資源,缺少聰明孩子的智商,容易有心理壓力。雖然勤能補拙,但是這也需要時間才能見效果。並且十幾歲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還沒有那麼強。
普通孩子,如果上一個中等偏上的大學,如果不努力就可以高於普通同學,努力一下就可以進入好的10%,下點苦的化就能夠進入頂級1%或者頂級5%,我認為至少培養了自信心。
進入班上前10%,不僅有了自信,也會得到老師的照顧和同學的尊重,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我兒子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學,所以得到一半學費的獎學金,最後學費跟上公立大學差不多。他除了學了自己的專業外,還參加了學校的樂隊,做到樂隊的指揮助理(Conducting Associate)。他們學校去年畢業典禮的時候,他幫助指揮了一些曲子。今年他畢業典禮的時候,他的朋友們在演奏。
他在大學裡,申請了宿舍助理(Residence Assistant,RA)。我跟他說,不要影響學業,畢竟在學校讀書是第一重要的,但是他還是做了RA。他做RA,我估計他想減少我們的負擔,但是我覺得這種經歷以後也有利他待人接物。
我個人認為,上大學的目的,就是學會學習新的知識,同時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上大學,是為了學會學習。
我們這些早年的留學生,大部分都改行了。我們在中國的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就是培養了我們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我這次去參加孩子畢業典禮期間,抽空去買了一雙運動鞋和一個錢包。買錢包是為了為以後退休存錢,買運動鞋是為了鍛鍊身體。
父母可以給孩子兩個禮物:一個是良好的教育,另一個就是將來不要成為孩子的負擔。
我和我的孩子,就是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中,同行一段路。他們沒有義務照顧我,但是我會永遠牽掛著他們。
我現在對孩子的願望,就是三個孩子以後能夠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這樣方便我去看他們,當然也方便他們來看我!
祝各位朋友的孩子,都有四年美好的大學時光!

作者:劉以棟
2025頂尖美本資料分析報告發佈會:

西安、成都、重慶行程即將確定
🔥席位緊張,歡迎掃碼預定!🔥
相關閱讀:
你願意在普通大學做雞頭,還是在名校當鳳尾?
閒論中美教育目的
大學裡選專業面面觀
作者:劉以棟,系美國資深金融分析師,筆耕不輟的他,業餘愛好閱讀,寫作;他撰寫的金融類點評,教育類資訊和感悟,常在國內外各類報刊媒體刊發,讓多人受益。本文經作者授權發表,版權歸屬作者和本號聯合所有。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