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120萬份簡歷”事件引爆熱搜,撕開了“雞娃”最後一塊遮羞布……

文 | 桌子先生 · 主播 | 聞悅

來源 |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從來沒有想到,清明節假期的一條訊息,竟會讓打工人和畢業生同時破防。
事件的起因,是中核集團的官方公眾號上釋出的一條訊息:
他們公司在全國10座城市、14所頂尖高校招聘。
然後,收到了1196273份簡歷!
乖乖,近120萬份的簡歷,這個數字一出來,連呼吸都變得沉重。
這是什麼概念呢?
就是,如果一份簡歷是一頁A4紙,那120萬份簡歷加起來大概有100多米,相當於一座40層左右的高樓,比肩一座埃菲爾鐵塔。
10個HR篩選這些簡歷,不誇張地說,最快都需要400天。
可是,每一份簡歷的背後,凝結的都是大學生十幾年苦苦求學的心血。
那麼,這個讓人擠破腦袋的中核究竟是什麼單位?
它是響噹噹的“國字頭”,能源領域的巨無霸,穩定、體面、待遇好。
這一份工作,在當下這個嚴峻的求職市場裡,是多少畢業生眼裡的“香餑餑”。
但,他們今年招聘的崗位有多少呢?
據媒體報道,今年,中核集團約有1730個崗位缺人,預計錄用人數約8000人。
千里挑一,競爭之激烈,不亞於考公。
而他們的官網,也大大方方地將這個資料展示了出來,後面還配了一個滿眼星星眼的表情。
也許,企業也是在透過這樣的一種方式,炫耀他們的實力。
“看,這就是我司的實力,多少人擠破頭都進不來!”
但實不相瞞,這一份“凡爾賽”,卻讓人覺得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針氈。
“00後吃盡時代黑利”這句話,再一次被具象化。
無數大學生頭懸梁錐刺股,在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終於考上了一個本科,但萬萬沒想到,他們連這120萬分之一都很難夠上。
就算你畢業於211,985高校,但在殘酷的人才市場裡,你仍然不過是被挑挑選選的物件。
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什麼叫“天下英傑如同過江之鯽”。
你曾以為,翻過高考這座大山,就能看見遼闊的海洋。
但沒想到,高考只是人生中的第一座高山,山的背後,還是連綿無盡的大山。
上完大學後,你以為等到的是社會對“天之驕子”的優待。
但沒想到,一份份簡歷石沉大海,一次次面試杳無音信,甚至連投遞簡歷的門檻都很難夠上。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天之驕子”,如今在求職市場上,被蹂躪摩擦。
這種落差,足以讓很多年輕人感到絕望。
我們不禁反思、懷疑:
家長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將孩子送到大學,結果畢業後,孩子連好工作的門檻都很難摸到。
孩子被打了十幾年“雞血”,刷了那麼多年的題,結果一找工作,發現自己連分母都夠不上。
曾經的那種“雞娃”方向,真的對了嗎?

據統計,這幾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
2025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比去年增長了43萬人。
1000多萬的大學生湧入社會,但能夠提供給他們的就業崗位,卻是少之又少。
畢業即失業這句話,清楚而殘酷地照進了很多畢業生的現實。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父母幾十年的期盼,孩子十幾年的奮鬥,可能到了大學畢業這一年,卻又回到起點。
還記得之前那個在“雞娃圈”刷屏的帖子嗎?
一個香港家長,育有3個子女。
在他們身上,他幾乎是窮盡了畢生的心血。
老大34歲,她當年成績並不是很好,父母想盡辦法,找各種門路,供她到英國名校學牙醫,但畢業之後卻根本不想幹這行。
目前家裡蹲,養不活自己,只能跟父母住。
老二31歲,讀書的時候成績還不錯,父母一看,老二有戲,於是也讓他出國留學,學的建築學。
畢業之後在香港政府上班,但薪資不高,勉強能夠養活自己,目前跟父母擠在一起住。
最小的那個今年26歲。
家人也是將他送到英國去讀書。
目前他在澳洲做藥劑師,但收入也無法支撐自己的生活,一直需要父母給錢。
他算了一下,在這三個孩子的身上,他前前後後差不多花費了6000萬。
孩子從小就是在各種培訓班中長大,接受的是不同於普通人的“精英教育”,是令人羨慕的“天之驕子”。
但可惜的是,即使在他們身上花費巨大,但他們依舊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甚至,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精英是這樣,普通家庭孩子也是這樣。
從孃胎裡開始規劃,從小到大各種興趣班、培訓班,還要買學區房、學位房,以及陪讀等等,足以讓一個家庭返貧。
於是,很多家長突然頓悟,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傾盡全力,結局卻依然逃不過“爛尾娃”的命運。
許多孩子經歷了高考的洗禮,踏入大學校門,卻在畢業之後發現自己仍然很難找到工作的尷尬。
看過一個博主的分享:
她跟朋友去東莞的某餐廳吃飯,服務員竟然是一個剛畢業一年的大學本科生。
她大學畢業後出去找工作,找來找去除了進廠打螺絲,就是客服,銷售。
並不是說這種工作完全一無是處,而是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手上一沒人脈資源,二沒有過硬的技能和專業,就只能找到剛剛過溫飽線的工作。
這是一個學歷通脹的時代。
大學生一抓一大把,他們穿梭在城市的各個平凡的崗位,只為養活自己。
這種現象,讓我們不禁想到:
傳統的雞娃模式,是不是開始瀕臨崩潰和瓦解了?
十年前無數家長懷揣美好憧憬,買了學區房、報了補習班、各類興趣特長樣樣不落,渴望透過雞娃這條路讓孩子走上人生巔峰。
可他們怎麼也想不到,經過自己一番運籌帷幄,有朝一日等待孩子的,居然是:
靈活就業。
辛辛苦苦求學十多年,花了家裡幾十萬,就差父母露宿街頭了,可結果還是很難找到好工作。
在這裡我必須宣告一點,我不是在教大家擺爛,更不是在宣揚“讀書無用論”。
而是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時代,對孩子未來教育的規劃,也應有所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對讀書和知識有著天生的渴望,那必然不能埋沒人才;
而如果你的孩子覺得讀書是一種痛苦,你的錢財、精力,如果全部放在提分上,勢必只會讓雙方都感到痛苦。
這個社會在快速變化,像那種“孤注一擲,不做他想,勢必要讓孩子靠死讀書改變命運”的做法,已經漸漸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其實,有心的人就會發現,這幾年的教育動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先是“雙減”,到今年年初開始推行的高中雙休,然後是北京中考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實,這種種跡象串聯起來,我們不難推測出今後的教育方向:
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開始精準篩選了。
我們需要的是天生智商高,理科思維天賦強,身體素質強大的孩子,而不是隻靠刷題刷出來的成績。
現在的很多試卷太靈活,已經靠刷題無法彌補了。
而且現在依然有很多孩子覺得,只要高中時期拼命刷題,就能考上大學,就能在大學裡面混日子。
這就導致了一個難題:
儘管每年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但頂尖的高科技人才仍然緊缺。
那些靠著刷題背書,上了大學之後懶散的孩子,並不是國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所以,花大幾十萬補課,讓孩子上個大學,這種雞娃方式的價效比,已經越來越低了。
那麼,寫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
那普通家庭在這種趨勢下,又該如何應對?
十個字:
學霸放手幹,學渣別硬剛。
學霸當然要努力培養,能走多高走多高,而學渣的話,就真的不要花太多投資,要考慮投入產出比。
儲殷教授說過一個案例:
他一個朋友是個北京人,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成績一般。
在北京那樣的大環境下,他一開始也是被迫“卷”,給孩子上各種培訓班,幾乎沒有一天時間休息。
可時間久了,孩子實在學不進去,甚至人都整抑鬱了。
朋友當下就決定:不捲了!
他不再送孩子上培訓班,不再要求他在學業上有所收穫,只要他身心健康就好。
朋友想得開: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何必費那個錢?
倒不如把錢存著,到時候等他結婚了,給他買個北京的小二居,小家庭溫馨和美,也是不錯的人生。
比起費盡心思,把孩子卷出一身傷,到最後連月薪3000都夠嗆。
還不如多給孩子存點錢,學一門技術,有本事傍身更符合普通家庭的利益。
新趨勢,需要有新對策。
與其執著於“盲雞娃”、“大投資”。
不如降低預期,把注意力轉移到對於孩子作為正常普通人的人格的培養、品性的塑造、體質的鍛鍊上。
這才是陪伴他們終身的東西。
不管什麼時候,健康的體魄,堅定的意志,強大的內心,都是一個人身上最稀缺的東西。
作者:桌子先生,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想要額外增收朋友,恭喜了!
內部「AI變現實戰交流營」
現在對外免費開放!
行業大咖親授最新AI實操乾貨
3大硬核技能+6大變現技巧
帶你從新手入門到實戰高手
提升個人競爭力,發展副業新方向
副業技能✓變現渠道✓技能提升
點選下方圖片,免費加入學習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