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於長勳
來源:青藤學苑TsingTengAcademy
2024年12月26日,山東藍翔推出的文章《藍翔校園裡的清華碩士》迅速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清華碩士失業後自費6000元去藍翔學廚”因此上了熱搜,當事人佟潔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自己現在“顛”一點的狀態能給網友一些鬆弛感。
據新黃河報道,在來藍翔技校之前,佟潔瓊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國際建設與專案管理專業,2019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與政策工作。
一邊是清華大學女碩士,一邊是藍翔技校廚藝學員,當這樣的身份標籤放在一起時,難免會有爭議。質疑者的觀點,就是清華碩士去藍翔學炒菜是不是人才浪費?畢竟,想當廚師初中畢業可能就夠了。
2014年,高曉松在談到母校清華時就說:作為清華的學生,不應該僅僅是學一門謀生賺錢的技術,讓自己衣食無憂,而應該具備家國情懷,否則我們的畢業生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區別?

藍翔的校長榮蘭祥也在一次演講中,隔空回應高曉松:“同學們,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咱們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炒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又有什麼區別呢”?此言一齣,更是引發網友熱評!
其實高曉松和榮蘭翔說的是一個意思,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一方面,很多人在感慨讀書無用論,感慨大學生畢業就失業。另一方面,眾多家長在“雞娃”上清北,一些地方政府以考上清北的人數作為政績指標,無所不用其極地用各種手段卷清北,最低也是985、211。
如此分裂,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教育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出現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原因。我們先來看這張圖:

1999年,我們國家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面向21世紀教育的總體方針,從這一年開始,大學開始“擴招”,80後作為主力開始大規模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改革開放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2003年,擴招後第一批本科生參加工作,從2003年212萬到2025年1222萬,22年間大學畢業生增長近6倍。而從那時起,包括世界500強在內的外企蜂擁而至,大量民企蓬勃發展,大學生根本不夠用。這時代的紅利讓80後90後一代人趕上了。
但隨著口罩三年和M易戰以及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大量外企撤離中國,民企紛紛倒閉,就業崗位大量減少,而大學生數量卻逐年增加。人工智慧的出現,好多崗位又被機器取代,大學生畢業就失業就不應該是什麼新鮮事兒。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技術的更新迭代大概只有3年左右,大學畢業時,大學所學的知識根本用不上了,必須重新學習,如果沒有學習的能力(中小學時代就該培養的學習能力),大機率也找不到工作。
這是時代的大背景,誰也無法抗拒!
那該怎麼辦?難道我們就不上大學了嗎?我的回答是,大學還是要上,除非你不想上。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學習究竟是為什麼?學習的本質是提升個人的內在修養,上大學就是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到更大的圈子遇見更多的人,增長更多的見識。如果有條件的話,出國留學也是不錯的選擇。上大學是個人生必經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找工作的唯一手段。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他曾說: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因為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

2000多年前,孔子曾說過:“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一句就是出自《論語》中的學而篇。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在進行過實踐活動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去學習文獻裡面的知識。
所以,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學習或者說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這也沒錯,但是多數人在大學學習的那點可憐的專業知識,大機率是工作專業不對口,所以,真正的學習應該是以學好一門專業為抓手,形成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勝任各種工作,才能保證不失業。因為沒有一個專業和崗位能保證一輩子不失業。
在清華碩士學廚藝這件事上也反映出很多人,把工作分出了高低貴賤,認為清華畢業或者國外名校畢業就該做什麼工作,不該做什麼工作。這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學習是為了成為“人上人”的思想在作祟。在我看來,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是自己的誠實勞動,都值得尊敬。

20多年前,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就引發過種種非議,而今人家已經是身價上億的上市公司老闆,即使他現在依然在賣豬肉,把一件事堅持做了20多年,也值得稱讚。
刷影片時看到,一個外賣小哥送一個生日蛋糕,一個自己過生日的女孩在訂單附言說,希望給她一個驚喜,外賣小哥在女孩轉身的一瞬間,給女孩用小提琴拉了一首“祝你生日快樂”,感動的女孩熱淚盈眶。還有一次這位小哥去送外賣,為客戶彈了一首鋼琴曲。
有人說,這是劇本,無論劇本還是真實場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對生活充滿了熱愛。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興趣愛好使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和樂趣。
不要瞧不起大學生送外賣和快遞,也不必嘲笑清華碩士藍翔學廚藝,她學廚藝純粹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並不是要做廚師,即使做廚師也很好,相信她能把廚藝展現的更有文化內涵。我的一個北京戶籍的學生,高一讀了三個月就去新東方學西點了,現在已經工作了,非常好。
最後說一個與這個話題不太相關又有點關係的事情。
20年前的同事,一位北京某重點中學的退休老師,前幾天跟我說。她的一個學生的女兒,今年初三,孩子抑鬱了,割自己手腕,正在治療。向我諮詢怎樣幫助這個家庭和這個孩子。我說,您這個學生一定很優秀,現在的工作一定很好,她女兒是不是在重點中學讀書?她說是的。她這個學生當年非常優秀,也考上985大學,如今也是企業高管,她女兒在北京某大學附中讀書,學習也非常好。
我說那就對了,抑鬱的孩子多來自這樣的家庭和這樣的學校,因為這樣的家庭氛圍和學校強大的“場”,不允許孩子在學習上有半點失敗,所以才會抑鬱。
怎麼解決?很簡單,給孩子換一個不卷學習的環境,當然,家長必須放下原有的執念,孩子也必須放下。一般這樣的孩子還非常上進,在原來那種環境薰陶下,她還不願意出來呢。我以前就遇到這樣的抑鬱症的孩子,學習非常上進,不讓她學習都不行。
我以前就說過:沒有一個孩子因為考不上大學而餓死,而不少的孩子因為考大學這件事被家長和學校老師給逼死。清華大學劉瑜老師在一檔節目中說:我的孩子正以勢不可擋的趨勢成為普通人。劉瑜老師並沒有焦慮,而且欣然接受。
是的,成為普通人不好嗎?

今日推薦
《AI時代的職業規劃》
適應時代 規劃人生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