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第二款車型亮相:SU7“膨脹”了|觀潮一線

增肌增脂後的小米SU7,就成了小米YU7。
作者 | 沃特爾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提前半年,小米官宣了旗下第二款車型——小米首款SUV車型YU7。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就有網友曬出一款帶有重重偽裝的路測車,透過該車整體線條與法拉利的極高相似度,判斷該車型正是小米正在籌備的首款SUV車型。憑藉AI作圖工具,還有人做出了改款車型的概念圖。當時,已有爆料稱小米的第二款新車定位為純電SUV,內部代號MX11,將於2025年上半年推出。
(來源:見水印)
與其在路測時被網友“扒光”,不如自己來爆料。於是,小米YU7正式官宣。按照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的解釋:我們希望YU7測試車可以儘早拆除重偽裝,有助於我們做更全面、更細緻的長時間大規模測試,來確保產品質量,做出更好的產品。
(來源:雷軍微博)
小米YU7將在明年六七月份上市。
外觀打幾分?
不會再有小米SU8了,小米汽車的命名風格不是改數字,YU7的名稱也讓人頗感意外。
SU是Speed Ultra的縮寫,Y所代表的單詞很難捉摸,文心一言給出的答案是Model Y的Y”。大模型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或者說這是大資料賦予它的想法。
(來源:文心一言)
而在讀音方面,“文字會發音”的規則失效了。雷軍表示就直接讀Y-U-7,但評論區依然分立出“魚”和“油”兩個陣營。後者認為“逾期”的寓意很不好,前者認為YU和YOU的拼法並不同。
(來源:雷軍微博)
SU7的代言人姓蘇,難道YU7的讀法要透過代言人來判斷?這種猜測過於本末倒置,還是等釋出會再揭曉吧。
因為急於開啟大規模無偽裝路測,小米公佈了YU7的外觀,目前也只能以此作為切入點來分析。
按照工信部新車公告上公佈的資訊,小米YU7的長寬高分別為4999/1996/1600mm,軸距為3米。
(來源:工信部官網)
在純電SUV車型中,小米YU7的尺寸並不多見,接近5米的車長與接近2米的車寬,賦予車身與空間設計更高的靈活度,但也需要更高的續航能力支撐。
比如,特斯拉Model Y的長寬高分別為4750/1921/1624mm,軸距2890mm,僅高度略高於小米YU7,因為特斯拉Model Y是大拱背設計,儘管整體設計協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美觀度。
比亞迪宋PLUS的長寬高分別為4705/1890/1670,軸距約為2765mm;長安旗下深藍S07的長寬高分別為4750/1930/1625mm,軸距2900mm;小鵬G9的長寬高分別為4891/1937/1680mm,軸距為2998mm。
車長超過5米的新能源SUV有理想L9、問界M9,但前者是增程車型,後者也有增程版本。
從車身造型來看,小米YU7保留了車頭的修長式設計風格,如果你強行忘記法拉利Purosangue的外觀,就可以承認前蓋的肌肉線條充滿了美感,線條優雅流暢且運動感十足,與小米SU7的風格高度統一,“小米汽車家族”的風格特徵正式成型。
也正是因為這個低趴修長的車頭,儘管小米YU7的車身尺寸大於同行,但也很難讓人對車內空間保持更高的預期。在保持設計風格統一的同時,YU7更像是在SU7的基礎上等比例放大,是標準的運動車型比例。
10月份,何小鵬在釋出會上從轎跑車型P7+裡拿出了33個20寸行李箱,這麼能“裝”的行為藝術大機率不會出現在小米YU7的釋出會上。眾所周知,雷總不喜歡抄襲。
在設計風格方面,隱藏式門把手是小米YU7一眼就能看到的不同,因為雷軍曾強調過他對於半隱藏式門把手的偏愛。
(來源:雷軍微博)
不過,小米YU7的隱藏式門把手上並沒有解鎖彈出的按鍵,這大機率還是一個半隱藏式的設計,但考慮到SUV車型更高的風阻係數,以及技術方面的改進,改變了開啟結構。
小米YU7與SU7的背部設計風格依然高度統一,倒C型尾燈是典型的家族化特徵。由於高度的提升,YU7的車尾線條像是被鬆開一些的彈簧,不像SU7那麼緊湊。紅色車燈的C型更像衣架了,想必設計師在晾衣服的時候滿腦子都是工作內容。
新車公告中還公佈了兩款可以選裝的輪轂樣式,跟SU7也有明顯的區別。
(來源:工信部官網)
目前已知的資訊大部分停留在外觀層面,一句話總結小米首款SUV車型——這是小米SU7在健身房增肌增脂後的效果。
在小米SU7火了一整年後,SUV車型的使用者或許早就在等待小米出手,如今外觀亮相,是否還要持幣觀望?

價格有驚喜?
當然,決定下單的關鍵因素是價格,不考慮價格就盲訂的使用者大機率也不會只等這一款車型。
而要預測價格,就要先研究配置和戰術思路。
小米YU7的車長與SU7只差2mm,軸距完全一致,兩款車型大機率是採用同一平臺打造的,部分供應商與零部件可以通用,隨著SU7的起量,規模化優勢將會體現在YU7的售價上。
新車公告中只有YU7的一個版本,結合以往經驗應是高配或頂配車型,也就是雙電機版本。YU7前電機的功率為220kW,與SU7 Max一致;後電機功率288kW,比SU7 Max高出13kW,相差也不大。
電池方面,該版本的YU7採用三元鋰離子電池,單體生產企業為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成生產企業為中州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都是寧德時代的下屬公司。
此前曾有訊息稱,小米將在2025年首發一款寧德時代的超長續航新電池,目前來看,這款電池的首發車型將是小米YU7。隨著小米與寧德時代的合作持續深入,YU7的成本可能進一步降低。
文心一言的回答代表了多數人的答案,小米YU7的主要對標車型是特斯拉Model Y。
11月底,特斯拉將Model Y價格下調1萬元,後驅版的價格降至23.99萬元,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的價格降至28.09萬元。這款年銷量超60萬輛的車型迎來了上市後的最低價,為明年即將換代的新版本鋪路,順勢清一波庫存。
據36氪報道,新款特斯拉Model Y將於2025年一季度上市。按照煥新版Model 3的更新邏輯,新版Model Y將在外觀、續航、舒適度、版本方面進行小更新,以更平和的方式進行過渡,平衡存量與增量之間的關係。
因此,相比於明年的新款,老款Model Y降價在提振銷量方面的效果應該更明顯。基於產品力和品牌力的長期積累,特斯拉已經形成固定使用者群,比降價更友好的是付款政策,5年免息,最低月付僅2667元。
結合小米SU7的定價策略,YU7要想完成新舊Model Y換代期的阻擊戰,起售價大機率不會高於對手的24萬元
此外,小米YU7還有兩個潛在對手,分別是小鵬和極氪。
12月初,極氪7X上市75天累計交付3萬臺,蟬聯20萬級中國純電SUV銷量冠軍,這款車型於9月上市,售價區間為22.99-26.99萬元。剛剛打完“復活賽”的小鵬,將更多精力放在了MONA和轎跑上,G6在今年的累計銷量略高於3萬臺,起售價已降低到20萬元以下。
結合小米SU7的21.59萬元起售價,YU7在23.59萬元起售的可能性最高,頂配衝擊30萬價格帶。
不過,小米汽車的另一大定價策略是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公佈售價,距離上市還有大半年,變數仍然存在。


上市即爆款?
決定下單的另一項關鍵因素是這款車的火爆程度。大部分使用者曾低估了SU7的出圈力度,下單晚一秒,排隊多幾周。
訂單順序、車型配置、產能排期、提車城市都是交付週期的影響因素,但這些都沒能影響SU7的火爆,最長超半年的等待週期難擋消費者熱情,SU7在3月上市後訂單持續飆升,目前每週新增鎖單量保持在6000左右。
從4月份的7000輛產能,到上市230天下線第10萬輛車,再到目前連續2個月交付量破2萬,小米不止一次上調全年銷售目標,最新目標是2024年交付13萬輛。
(來源:雷軍微博)
年輕人的第一款“保時捷”、雷軍的最後一次創業、小米的第一款汽車,SU7的火爆中疊加了很多BUFF,可以借鑑的爆款邏輯需要從中抽絲剝繭。
在一個新的領域,剔除了“價效比”標籤後的小米品牌力成了加分項,憑藉此前積累的認知度與信任值,造車的雷軍剛一上線就成了網紅,作為小米第一款SUV車型,YU7的出圈力度不會低於SU7。
SUV的受眾與轎車略有不同,小米憑藉家族化設計語言將目標使用者群儘可能地交叉,基於同一平臺打造的兩款車,在智慧化、續航、動力系統、底盤調校方面也能保持高度統一,在駕駛體驗層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也不會影響穩定交付期的使用者口碑。
除品牌力、顏值、駕駛體驗,SUV的主流消費群體是家庭使用者,他們非常看重空間。在SU7上,修長車頭與溜背造型帶來的是空間上的妥協,坐在後排的“大長腿”們要在縮腿與縮頭之間做出取捨,空間佈置的難題將會因後排乘客的身份產生不同的答案。
YU7的車身尺寸略大於同行,小米顯然看到了家庭使用者市場的需求,可以預見這將是雷軍在釋出會上重點講述的環節。
按照小米汽車的規劃:11月份新增11家門店,全國40城已經有150家門店,12月份計劃再新增50家,2024年全國門店將達到200家,另外還有25家小米汽車服務中心和授權服務中心開業,小米汽車在上市一年時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優勢,線上下觸達消費者、試車與交付流程方面已經探索出相對成熟的體系。
另一項看似玄學實則不容忽視的因素是雷軍本人的網感和影響力。在以“造車新人”的身份頻繁出現在鏡頭前的一年裡,雷軍越來越熟悉直播的節奏,他是車展上的流量風向標,是拿下了駕照的賽車新手,也是在工廠裡打地鋪擺拍的營銷大師。
當這一切的出發點是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成為米粉,讓更多的米粉“激情下單”,也難怪小米造車開局即順風。
從YU7官宣後的評論區氛圍來看,這款車將會承接SU7的潑天流量,至少也是“小爆款”,再度迎來供不應求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YU7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更大。既是因為SUV領域的可選車型更多,也有YU7與SU7內部競爭的因素,但結合小米在造車領域體現出的產能提升能力,後者更像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往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