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這次玩大了!
首款SUV車型YU7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沒想到一齣手就對標法拉利Purosangue(FUV),這就是“北京欠車王”的實力嗎?
在實車曝光後,各路網友早就各顯神通把這車瞭解得七七八八了,但有些隱藏的細節問題咱們還得繼續扒。
比如它法拉利FUV到底幾成像?
內飾上隱藏的環形螢幕到底是啥?
為啥新車重量竟然超過了三電機的SU7 Ultra?
那麼接下來咱也不廢話了,直接上乾貨!
雖說這車一眼就能看出“小米家族”DNA,但和法拉利FUV對比一下,還是會發現一些玄機。
首先他們都有長長的車頭,兩款車也都是剛好接近5米級的中大型選手。

有意思的是,兩車都用了短前懸的設計,法拉利這麼做是為了讓引擎更靠近中間,為了配重比出發。

那麼小米這麼做,是為了放更多行李。

而且YU7的輪拱和法拉利FUV一樣,都是雙層設計,很有跨界車的感覺。

有個細節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小米YU7在A柱的前端設計了一個特別的“洞”,根據推測應該是為了,從大燈上方空隙進入的空氣就能從這匯出,主打一個輔助散熱。

話說這種設計電車上其實還挺少見的,但傳統燃油車上可不少,比如阿斯頓馬丁的DBX、DB11等等。

當然咯,電車也有過這樣的設計,只是比較少見,比如美國的Lucid Air,不過位置和小米YU7有些不同。

除此之外,YU7的機蓋設計也和Lucid Air很像,仔細看可以發現,小米YU7這個前機蓋是一直延伸到兩側翼子板的。

並不是像小米SU7那樣在前面摳出一個前機蓋,可以說小米這波很有點炫技,因為這樣對沖壓工藝的要求極高,畢竟SU7前機蓋是兩個微曲面。

而新車這次直接把機蓋和翼子板做到一起,等於機蓋金屬面要彎90度左右,曲面極小和極大完全是衝壓的兩個極限。
但這樣一來好處有很多,減少了機蓋的縫隙,更美觀,優化了空氣動力學表現,防水防塵效果肯定也更好。

巧合的是,Lucid Air也是這麼設計的。

不光國外,國內也有這麼幹的,比如曾經的極越01和07,只不過可惜了。

把車往下來看也很有意思,YU7和法拉利FUV的側裙都是往裡收的,來塑造力量感。

側面還有個小細節,那就是之前廣受好評的小米SU7半隱藏式門把手這次在小米 YU7上消失了,換成了一個完全隱藏的門把手。

答案就在小米2023 年 6 月專門為隱藏式門把手申請的專利圖中,從專利圖看,該門把手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內翻式”機械式結構。
也就是當手觸碰到門把手的時候,會帶動內部的機械結構發生轉動,進而觸發車門解鎖。

早前法拉利的FUV用的也是這樣的門把手…不過這次小米有了自家的專利,或許會玩出一點不一樣的。

再往後看,YU7和法拉利FUV的的c柱壓的都是很低。
最後咱們來看尾部,YU7和法拉利FUV都是往上隆起的,翹起來的姿態,這兩輛車尾窗和小尾翼的造型,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十分相似。


從整體來看,除了車頭和車尾,YU7整體車身姿態致敬法拉利致敬得惟妙惟肖,年輕人的第一臺法拉利這下真有了!

不過對於內飾,YU7大機率就沒法跟法拉利去媲美了,但是別急,小米這次也整了“花活”。
從之前洩露的小米YU7內飾圖片來看,小米YU7的前風擋顯示屏,看上去有點環形HUD。

但瞭解過的小夥伴應該能發現,這是一種最新的前檔投影顯示技術。
既不是傳統的HUD,也不是一塊液晶顯示屏,而是將平躺的顯示畫面,反射到前檔玻璃上那條黑色的反射膜上的效果。

小米在2022年就申請了這項專利,2023年已經公開。
那麼這有啥好處呢,我們來看專利的描述,就是為了方便檢視車輛資訊,有利於提高駕駛安全性。

因為前風檔這個位置比傳統的儀表屏要高,比HUD又會低一些,確實是最自然的。
它的顯示邏輯也挺玄妙,就是在前檔玻璃反射膜下放著一塊或多塊顯示屏,好比我們把手機,平放到車的IP臺上,夜裡也能把畫面反射到玻璃上。

關鍵問題來了,如何做到一整條的效果呢?
這就需要讓UI設計和這幾塊反射屏配合,但也有挑戰,經不經得住高溫,光線太強對效果有沒有影響,所以得看小米YU7的實際表現。

話說回來,寶馬也在積極採用這種設計,就看寶馬和小米誰先吃螃蟹了。


接下來動力方面還有能扒的,新車採用前後雙電機驅動,最大功率分別為220kW和288kW等等這些大家都知道了。
作為對比,之前小米SU7所用的V6s電機動力是275kW,估計小米對新車的V6s電機進行了升級最佳化,透過壓榨把功率提升了13kW。

還有個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地方,那就是新車的重量,足足2405kg,它不僅比小米SU7 Max版重了200kg,甚至超過了三電機的SU7 Ultra。

跟其他品牌對比也很誇張,比如ModelY雙電機版是1998kg,而採用了6.5L V12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法拉利FUV,整備質量也才2033kg。
難道說雷軍這次用了一塊超大號電池,所以才這麼重?

最後就是定價問題了,在猜測定價之前,我們要先考慮新車有哪幾個版本,但這次小米似乎有點想“玩個大的”。
從工信部的圖來看,新車尾標仍然只是YU7,也就是說很有可能直接來“標配即滿配”的策略,那麼這輛車售價肯定不會便宜。

二是小米改了方式,這次沒把Max的標誌放在車尾,也許是考慮到距離上市還有半年多的時間,車型配置還需要調整,那麼價格有可能就如網傳那樣,有幾個檔位可選。
不過比起最終定價,小米汽車的交付也是個大問題,目前小米擁有一期工廠,設計年產能為15萬輛。在SU7爆單之後,一期工廠已經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

不知道小米汽車二期工廠,能否在YU7上市時開工,緩解目前“北京欠車王”的境地。
從招聘軟體也可以看到,小米汽車相關的崗位也在大量招人,畢竟明年還有大量的汽車訂單等著交付。

不管怎麼說,對於小米這樣一個入局較晚的造車新勢力來說,僅憑小米SU7一款產品,就能在市場站穩腳跟實屬不易,或許準備更充分的YU7賣得會比SU7更火呢?

蘋果秘密研發新iPhone再曝光!可摺疊,這次真的做到了“0摺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