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或許就如蔡瀾所說:要那麼正經幹什麼?能吃就吃,能愛就愛,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吃喝喝,用奢侈的快樂點綴生活!
富書作者:李晴朗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或許就如蔡瀾所說:要那麼正經幹什麼?能吃就吃,能愛就愛,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吃喝喝,用奢侈的快樂點綴生活!
近日,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的著名作家蔡瀾,於2025年6月25日在香港養和醫院安詳離世。親友發出訃告:遵從先生意願,為免叨擾親朋,不設任何儀式,遺體已火化。
訊息傳出,四方唏噓,無數網友在社交媒體留言為蔡先生送別:“食盡煙火,笑別江湖,真正‘活過’的老先生,請一路走好。”
質樸的話語,與蔡先生一以貫之對生死的看淡,對人生際遇的灑脫不謀而合。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走得從容,走得安然,或許這正是對他瀟灑一生最好的註腳。


蔡瀾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在廣東潮州,父親是邵氏兄弟在南洋影片公司的發行經理蔡文玄。
因為生在南洋,蔡父說:“叫蔡南吧。”但考慮到家中有位長輩的名字中也帶“南”字,又改為斑斕的“瀾”。
雖然寄希望於“人生斑斕”,但蔡瀾的童年其實相當艱辛。當時的祖國正處於抗日戰爭時期,新加坡也未能倖免,在被日軍佔領後,食物變得短缺,併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蔡瀾一家人很快陷入困境。
身為讀書人,蔡父有自己的傲骨,他不屑於利用職權去賺外快。母親洪芳娉雖然嗔怪丈夫是“和平時的君子,亂世中的窩囊廢”,卻並未真的怨氣沖天。她一面教書,一面採樹上的芒果醃製,拿到街市上去賣,她還在遊樂場開了一家小百貨店,每天半夜摸黑進貨。她的辛苦,為全家人掙來了活下去的口糧。
父親的風骨,母親的堅韌,對幼小的蔡瀾影響深遠。他並不苦大仇深,而是很重視舌尖味蕾的享受,習慣於“活在當下”。

蔡瀾一家人,後排中間為蔡瀾
有一年蔡瀾過生日,母親遵照潮州習俗,為他煮了紅雞蛋,可剛剝開雞蛋皮,炸彈就在蔡瀾的屋頂響起。全家人往防空洞裡跑時,蔡瀾竟還不忘把雞蛋黃一口丟進嘴裡,“差點啃死!”
多年後,許知遠在採訪中由衷感嘆:“在我的視野裡,蔡瀾是最會享受人生的人。”
因為自由隨性,整個青少年時期,蔡瀾沒少讓父母操心。他的數學經常考不及格,一次一次地留級、轉校。他還屢屢裝病不去上學,躲在被窩裡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或者去影院,把當時放映的電影看了個遍。
因為書和電影看得多,蔡瀾的文字功底很不錯。14歲時,他便在新加坡《南洋商報》上發表了影評《瘋人院》,文筆之老辣,令很多人為之驚歎。
四年後,蔡瀾赴日留學,進入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電影科編導系。讀書的同時,他把邵氏公司在日本分割槽的業務擔了起來,幫公司賺了不少錢。

有文化,有學歷,加上知根知底的“邵氏子弟”背景,畢業之後,蔡瀾很自然地進入了香港邵氏電影本部工作。
60年代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期,才華橫溢又風華正茂的蔡瀾,趕上了這波紅利。
他傾注所有的時間精力,一邊擔任監製、編劇,為電影縮減成本,一邊大力度提高產量,一年甚至能拍攝四部電影並全部上映。《獨臂刀》《飛刀手》等叫好又叫座的動作電影,就出自於他的麾下。
進入80年代後,蔡瀾又加盟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監製了《快餐車》《龍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獵人》《霹靂火》等影片,打造出成龍、林正英等叱吒香港影壇的巨星,一路做到嘉禾副總裁的位置。
那時的他,是真真正正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只是這樣的盛譽並不能讓蔡瀾完全滿意,一向豁達灑脫的他,居然對對友人傾訴:“我只是趕上了電影最容易賣的時候,但是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電影人,其實挺痛苦的。”
為什麼會痛苦?因為骨子裡放不下文人情懷的蔡瀾,不想一直被商業片捆綁:99部片子賺錢,就不能拍一部不那麼賺錢,卻立意高遠、能夠長存於世的經典影片嗎?
可惜這項提議最終被公司高層否決了。蔡瀾在落寞之餘,開始認真思考:電影是生意,是團隊作業,自己不能為了個人主義讓老闆虧本,那究竟要做什麼,自己的這份“個人主義”才能有存活的空間呢?
那一瞬間,他福至心靈:“那就寫作唄!”


1980年,蔡瀾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寫作生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沒有繼續寫自己擅長的電影評論,而是選擇了一個與電影背道而馳的賽道——美食。
之所以這麼選擇,首先是因為蔡瀾在做電影監製工作時,長年奔波於世界各地,嚐遍了各種美食。提起哪裡的雲吞麵最好吃,哪裡的牛肉河粉最筋道,他見解獨到,如數家珍。
另外,蔡瀾在日本留學的經歷讓他意識到:食物美不美味關鍵在於製作者的態度。
剛去日本時,他覺得拉麵是世界上最難吃的東西,煮點面,倒點醬油,那就是拉麵。
可是幾十年過去,日本人憑藉精益求精的態度,把拉麵做成了日本的特色美食,推廣到了世界上的各個角落。
蔡瀾認為,這份態度,正是食物美味的根源所在。

進入“食評”賽道後,蔡瀾憑藉著對食物涉獵的廣度和品評過程的精細度,把美食專欄經營得風生水起,積攢了自己的讀者群。
為了貼近讀者需求,他在選擇和介紹美食時從不以價格論英雄,也絕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哪怕是路邊攤,只要足夠好吃,就值得品鑑。同時,他的文章用語淺顯直白,篇幅簡短精煉,方便讀者快速讀完,可以說是傳統媒體人中,少有的掌控了“流量密碼”的寫作者。
憑藉著百分百的真情投入和獨樹一幟的寫作風格,僅僅在開始寫作的第一年,蔡瀾的稿費收入已經突破120萬元,這在80年代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見蔡瀾在寫作上並非玩票,老友倪匡鄭重其事地把他推薦給了金庸。金庸很看重蔡瀾,特意在《明報》的副刊為他開了一個長期專欄,蔡瀾卻給專欄取名“草草不工”,形容自己的潦草和馬虎。
其實這只是蔡瀾的謙辭,對待寫作,他一向有著錙銖必較的嚴謹。有餐廳邀請他去點評菜品,費用全免。蔡瀾謝絕,他堅持自掏腰包消費,畢竟“吃了別人的嘴短”,寫出真實的感受,不欺瞞讀者,是他的底線。

在《明報》,蔡瀾的寫作範圍漸漸由食評擴充套件到了吃喝玩樂、男女情感,讀者群愈加龐大。
這些專欄文章,後來成為了蔡瀾出版的書籍的主要來源。
2005年,蔡瀾與山東畫報出版社合作出版《蔡瀾談吃》,第一次印了8000冊,僅用了兩三個月便銷售一空不得不加印再版。
2008年出版的《蔡瀾食材字典》系列,也賣出了五萬多冊,這種銷量,在美食類書籍裡傲視群雄。
除了專欄和出書,蔡瀾針對美食業務的另一項投入是製作美食類節目。由他主持的《蔡瀾嘆名菜》,是TVB周收視率前五名的常客,最高收視率曾經達到32%,意味著全香港700萬人中有200萬人觀看了此節目。
2012年,亞視為了提升收視率,也邀請蔡瀾來製作節目。有著40多年電影監製經驗的蔡瀾深諳吸引觀眾之道,他的節目,從未讓觀眾和投資人失望過。
他還進軍實體飲食業,打造了自己的茶飲和點心品牌,推向市場後一炮而紅。

當然,蔡瀾的才華絕不侷限於美食品鑑,他在書法篆刻方面也有著很強的功力,曾師從書法篆刻泰斗馮康侯學習,書法風格自成一派,在北京和香港的榮寶齋均辦過書法展。
他亦主持過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訪問過諸多明星嘉賓,節目散發的那種由內而外的鬆弛感大受觀眾好評,創下了70%的收視率,是同時段電視節目的最高紀錄。
金庸評價蔡瀾:“琴棋書畫,財色酒氣,文學電影,什麼都懂。於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說是第一流的通達。”能讓一代武俠宗師,才華輝映香港的金庸如此高看,蔡瀾的厲害程度可想而知。

網路時代,蔡瀾也沒有落伍。80多歲的他,玩轉了抖音、豆瓣等各大平臺,僅在微博就有1000多萬粉絲,不遜色於當紅明星。他曾開玩笑“比香港的人口都多”。
為了回饋新老粉絲,每年農曆新年前,蔡瀾都會開放微博評論,直接和網友交流。無論是人生中的重大抉擇,還是難以啟齒的隱私,亦或是刁鑽古怪,甚至雞毛蒜皮的問題,他都會給出誠懇而精煉的答覆。
網友:“活著挺累的。”
蔡瀾:“有誰輕鬆過?”
網友:“我還可以相信愛情嗎?”
蔡瀾:“可以相信,不要迷信。”
網友:“一直找不到人生伴侶,成為大齡剩女了,怎麼辦?”
蔡瀾:“又如何?”
網友:“生命的盡頭是死亡也是重生?先生怎麼看?”
蔡瀾:“死了就死了,研究那麼多幹嘛。”
話語雖短,意蘊卻深。


雖然在事業上所向披靡,對人生的看法也瀟灑通透,但在情感經歷上,蔡瀾卻飽受爭議。
他曾經毫不顧忌地描寫女人身體的每個部位,語言之露骨,讓人不忍直視。
74歲時,蔡瀾接受《十三邀》訪談,主持人許知遠小心翼翼地詢問:“總共交往過多少女朋友?”
蔡瀾哈哈一笑:“一年一個不過分吧。”
許知遠開玩笑:“那61個,總是有的吧?”
蔡瀾大笑:“最少吧。”
雖然真假難辨,但蔡瀾言語中的叛逆不羈,卻實實在在展示著他的真性情。
有人見蔡瀾女人緣這麼好,向他討教:“如何才能交到女朋友?”
他幽默答覆:“交女朋友需要練習,練習方法就是醜的照殺,殺多了你就成了把妹專家,美的自然就來了。”

話雖這麼說,但當別人問蔡瀾最愛的女人是誰時,他還是嚴陣以待:“沒有,哪裡有這樣的事情,目前這個就是最愛的。”
他指的是自己的太太,一位能力出眾的電影監製——方瓊文。
早年間,兩人在一次聚會中認識,相同的職業經歷和灑脫的生活態度讓兩人一見如故,自然而然地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後,蔡瀾稱妻子“會做,懂吃,不管我”,這裡的“會做,懂吃”並沒有誇張。方瓊文也是美食家,她單一個豬頸肉都能做出幾十種菜式,連閱盡人間珍饈美食的蔡瀾都不得不感嘆:“根本不像是在做菜,反而像是在用食物來誘惑我。我越是渴望,她越是不給滿足;等我不再抱有期望,驚喜卻來了。”

“不管”指的則是,方瓊文從不干涉蔡瀾的生活方式和狀態,允許蔡瀾和女性正常交往,結交自己的“紅顏知己”。
蔡瀾也並沒有因此而風流浪蕩,反而從骨子裡非常尊重女性,得到了很多女性朋友的稱讚。李嘉欣說他“品味一流”,林青霞說他“讓成熟女人無比仰慕”,連香江才女白韻琴都評價他“最懂女人心”。
雖然和妻子感情甚篤,蔡瀾卻並沒有生兒育女的打算。他的理由是:“照顧不了的事,不要去照顧。我照顧不了孩子,也不想老了被兒女管著。現在水汙染了,大氣汙染了,新鮮的魚很少,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世界。”
方瓊文同意,她欣賞的本就是蔡瀾的真實、自由和才華,有沒有子女,外界對她有沒有看法和偏見,她毫不在意。


步入晚年後,兩人依然自在通透。別人的暮年往往注重養生,注重運動,蔡瀾卻是煙照抽,酒照喝,每日的活動量頂多是從家走去菜市場,用時十五分鐘。方瓊文從不會如臨大敵,她更看重的,是蔡瀾那神采奕奕,滿面春風的精神狀態。
2023年,方瓊文在家中跌倒去世,享年83歲。蔡瀾聽到聲音趕過去救太太,卻不小心跌傷,髖關節碎裂,不得不接受手術。此後,他依靠輪椅來代步。

或許是受太太離世的刺激,蔡瀾的人生觀再次發生改變,他開始斷舍離,把珍藏多年的古董傢俬全部送人,只帶著存了幾十年的普洱茶,入住尖沙咀豪華酒店的海景套房,每日一邊喝茶,一邊俯瞰美麗的維多利亞港。
別人問他是否痛苦,他的回答很讓人動容:“倪匡生前告訴我,身體的痛苦,可以吃止痛藥消除,一粒不夠就多吃幾粒。但心靈的痛苦,是自己想出來的,只要不想就不會痛苦,所以我儘量不去想她,告訴自己沒有老婆在身邊,現在自由了。”

徹底自由的蔡瀾,選擇每月花費五十萬高薪,聘請了包含醫生、護士、管家在內的八人團隊來照顧自己。
網友幫他算了筆賬:50萬一月,一年就是600萬。
蔡瀾毫不在意,愛吃吃,愛喝喝,他說自己死之前的目標,本就是要把自己這輩子賺的錢都花光。
“多掙一點錢,就是多掙一點自由的空間。”
今年4月,因為蔡瀾被爆進入icu治療,他的“死訊”也隨即傳出。蔡瀾特意發文闢謠:“謝謝大家關心,不至於病危,請不必擔心。一笑。”

想來那個時候的他,身體已經不太好了,但他始終選擇瀟灑應對。不讓愛他的人為他擔心,是他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善念。
2025年6月25日,蔡瀾真的去了,他不想叨擾親朋,留下遺願:不設任何儀式,火化後再公之於眾。
至此,香港四大才子集體謝幕,一代人的青春,結束了。
想起坊間傳聞已久,蔡瀾關於生死的一則軼事。
一次乘飛機旅行,飛機遇上氣旋一直下降,足足持續了五分鐘。全飛機的人嚇得面如土色,唯有蔡瀾神態自若,情緒穩定。陌生人詢問:“你死過嗎?”
蔡瀾搖頭:“不不,我活過。”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或許就如蔡瀾所說:要那麼正經幹什麼?能吃就吃,能愛就愛,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吃喝喝,用奢侈的快樂點綴生活!
蔡老,一路走好。


掃碼進讀者群

作者簡介:李晴朗,富書作者,藝術碩士,自媒體寫手,終身學習踐行者,堅信成長即財富,心安即幸福,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是人生,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責編、排版:雷利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點選 關注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