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研究|本週港股調整,但資金南下情緒仍濃——香港金融市場週報(20250310-0314)

香港金融市場
宏觀形勢:美國通脹2月超預期降溫。核心服務價格和能源價格同比增速下滑是CPI低於預期的主因。德國基民盟主席梅爾茨推動的用於整頓軍備和提振經濟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帶動德國國債利率上行以及歐元升值,但目前該計劃面臨阻力。中國內地2月CPI同比錄得-0.7%,春節錯期是CPI同比轉負的主要原因。中國內地2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比較上月小幅回升至8.2%,其中政府債券規模同比大幅多增,融資節奏明顯快於2024年同期。從2月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公佈財政預算案以來,香港地產銷售市場迎來久違的小陽春。韓國2月失業率出人意料地下降。泰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五個月來首次下降。
金融市場:貨幣市場方面本週短端HIBOR小幅下行,3個月美港利差連續第三週走闊。離岸人民幣資金面壓力持續緩解,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利差大幅收窄,其中3個月期限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利差收窄至0bp附近。外匯市場方面近期美國經濟基本面相對走弱以及歐元等其他發達經濟體貨幣走強推動美元指數下行,但多數亞洲貨幣並未因此而走強,可能受到美關稅預期的影響。紐西蘭元與澳元升值程度最大,主要因風險情緒修復。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幅度最大,部分原因為股市表現較弱,外資流出令林吉特承壓。債券市場方面在岸中國國債收益率受寬鬆預期減弱、股債蹺蹺板影響而上行,美中利差小幅收窄。近1個月,受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利差收窄影響,離岸與在岸中國國債利差收窄。權益市場方面受美股影響,本週港股回撥,上行動能有所減弱,但南向資金持續大幅淨流入,本週一大幅淨流入297億港元,創下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的單日淨買入最高紀錄。而本週被動外資資金減小了淨流入幅度,主動外資資金加大淨流出幅度。短期來看,科技型港股在南向情緒的帶動下預計維持震盪偏強,但需關注美股波動風險外溢的影響。若風險偏好較低,也可關注對大型內地銀行港股的配置。
下週關注:中國內地2月經濟資料(3月17日),日央行議息會議(3月18、19日),美聯儲議息會議、紐西蘭2024年第四季度GDP、澳大利亞2月就業資料(3月20日)。
一、宏觀形勢回顧
歐美:美國通脹2月超預期降溫。整體和核心CPI同比分別收窄至2.8%(前值3.0%、預期值2.9%)和3.1%(前值3.3%、預期值3.2%)。環比來看,整體和核心CPI均上漲0.2%,低於預期值0.3%。核心服務價格和能源價格同比增速下滑是CPI低於預期的主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斷升級,反覆多變,左右市場情緒,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增長信心減弱。目前市場預計美聯儲在下週的議息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年內降息的預期為50-75bp。德國基民盟主席梅爾茨推動的用於整頓軍備和提振經濟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帶動了德國國債利率上行以及歐元升值。但目前該計劃面臨阻力,德國綠黨拒絕支援,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多黨談判將於下週繼續進行。
中國:中國內地2月CPI同比錄得-0.7%,較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的-0.4%。春節錯期是CPI同比轉負的主要原因,扣除春節錯月影響2月CPI同比上漲0.1%,3月CPI有望重新反彈至0%附近。2月PPI同比錄得-2.2%,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的-2.1%。2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比較上月小幅回升至8.2%。政府債券規模同比大幅多增,融資節奏明顯快於2024年同期。信貸方面,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可能反映居民提前還貸意願依然較高,企業融資需求偏弱疊加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各期限企業貸款均呈同比少增。從2月26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公佈財政預算案以來,中國香港地產銷售市場迎來久違的小陽春。主要原因在於,預算案將享受百元印花稅的房屋價格門檻由300萬港元提升至400萬港元。在此之前,購買此類房產需繳納6萬港元稅款,調整後僅需繳納100港元,大幅降低此類房產的購買成本。
日韓:韓國2月失業率意外下降。季調後的2月失業率降至2.9%,前值2.9%,預測值3.0%。政府前期就業支援計劃持續發力,一定程度彌補了私營部門勞動力需求的疲軟。但韓國國內政治危機及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風險,加劇不確定性,削弱消費者與企業信心,致使私營部門招聘推遲。
東南亞:受美國關稅政策和國內政治不確定性影響,泰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五個月來首次下滑,2月降至57.8,較上月下降1.2。消費者擔憂美關稅政策衝擊泰國出口及增長前景。泰國位列對美貿易順差前十,美國是泰國最大出口國,2024年泰國對美出口額達549.5億美元,佔其出口總額的18%。特朗普政府之前稱4月初將實施對等關稅政策,泰國汽車等出口行業或受波及。
二、金融市場動態
2.1 貨幣市場
本週短端HIBOR小幅下行,但總體穩定。3個月美港利差連續第三週走闊,至54bp。本週美元指數小幅貶值,離岸人民幣資金面壓力持續緩解,短端CNH HIBOR大幅下行,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利差大幅收窄,其中3個月期限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利差收窄至0bp附近,香港金管局日間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使用率仍在較低水平。本週USDCNH掉期隱含利率與在岸人民幣同業存單收益率之差、USDCNH掉期市場隱含的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利差負向擴大。
2.2 外匯市場
近期美國經濟基本面相對走弱以及歐元等發達經濟體貨幣走強推動美元指數下行,但多數亞洲貨幣並未因此而走強,可能受到美關稅預期的影響。本週澳元與紐西蘭元升值幅度最大,主要因風險情緒的修復。2024年第三季度起,澳元兌美元匯率與澳美利差走勢出現較大背離,這可能因為澳元比其他發達國家貨幣更易受到全球風險情緒的影響,當美關稅風險顯著降低時,澳元反彈力度更大,紐西蘭元也有類似特徵。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幅度最大,部分原因為馬來西亞股市表現較弱,外資流出令林吉特承壓。
2.3 債券市場
一級市場方面,周內共計發行13只港元債和25只點心債,發行金額分別為109億美元和29億美元。香港金管局發行的短期票據使本週港元債發行量較大。二級市場方面,本週美債收益率二次探底後回升,週中公佈的美國2月CPI和PPI均低於預期,緩解了美股拋售壓力,股債蹺蹺板效應下美債收益率震盪反彈。在岸中國國債收益率受寬鬆預期減弱、股債蹺蹺板影響而上行,美中利差小幅收窄。離岸中國國債收益率窄幅波動,收益率曲線小幅上移。近1個月,受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利差收窄影響,離岸與在岸中國國債利差收窄。香港政府港元債收益率上行,收益率曲線未明顯變化。根據EPFR口徑,本週投資中國內地債市的基金資金轉為淨流出,投資香港債市的基金資金轉為淨流入。
2.4 權益市場
受美股影響,本週港股回撥,上行動能有所減弱,但南向資金持續大幅淨流入,本週一大幅淨流入297億港元,創下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的單日淨買入最高紀錄,週三也大幅淨流入262億港元。而本週被動外資資金減小了淨流入幅度,主動外資資金加大淨流出幅度。
短期來看,雖然中國內地經濟改善、海外利率的下行、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將繼續成為港股利好的因素,但仍需關注美股波動風險外溢的影響。板塊層面,科技型港股在南向情緒的帶動下預計維持震盪偏強,若風險偏好較低,也可關注對大型內地銀行港股的配置
長期來看(以年為時間單位),目前影響港股上市企業盈利的主要因素逐漸從中美經濟週期切換至中國經濟週期,銷售增速的提升往往伴隨著通脹改善,未來內地通脹的升溫是港股趨勢性回升的基礎。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