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是一種在臨床使用時間不足10年的抗腫瘤藥物,療效令人振奮的同時,其他系統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健、王嵐等就該院2018~2021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心肌炎的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心肌炎常表現為心律失常及心功能衰竭,易合併肝損傷及肌損傷,重症患者預後較差。
研究者指出,應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近期,特別是1個月內,應密切監測不良心血管事件,一旦發生,應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及時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甚至丙種球蛋白,以期早期阻止及逆轉病情進展。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透過病案系統共檢索出2018~2021年就診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心肌炎患者4例,其中3例為女性,年齡範圍46~83歲。
4例患者均應用程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劑,其中1例聯合應用了PD-1抑制劑和T細胞免疫球蛋白/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結構域蛋白(TIGIT)單抗。
應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發病時間為17~27d。
2例患者合併心力衰竭;3例患者合併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1例患者合併少量心包積液;無患者出現嚴重心臟瓣膜病變。
除心肌炎外,4例均合併肝損傷;3例合併肌損傷。
研究者指出,這提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肌損害往往並非獨立存在,常合併其他系統共同損害,特別是肝損害及肌損害。
除1例較輕患者未予特殊治療外,3例患者均應用糖皮質激素。
其中聯合應用PD-1抑制劑+TIGIT單抗的那例患者,還給予了糖皮質激素+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
最終,3例患者治療後明顯好轉,但聯合應用PD-1抑制劑+TIGIT單抗的患者,因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原性休克死亡。
據介紹,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包積液、急性心肌缺血/冠狀動脈痙攣、瓣膜病變及高血壓。
阜外醫院學者發表綜述指出,目前認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臟毒性發生的可能機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啟用細胞毒性T 淋巴細胞,T 細胞直接侵襲心肌細胞導致心臟損傷。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心臟不良事件發有可能相對更嚴重甚至是致命的。
文獻報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心肌炎發生率在1.0%~1.4%,若聯合應用2個以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則升至2.4%。
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心肌炎一旦發生,死亡率可達36.96%~50.00%。
研究者介紹經驗指出,對於非輕型患者,需及時加用激素,特別是重型患者,需積極加用丙種球蛋白或給予激素衝擊治療,否則病情進展快,預後極差。
看更多精彩科普節目,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來源:[1]王嵐,馬玉良,劉健,等.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臨床特點分析. 中國迴圈雜誌, 2022, 37:1037-1041. DOI: 10.3969/j.issn. 1000-3614.2022.10.011.
[2] 趙一賀,王虹劍,宋衛華,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臟毒性的研究進展. 中國迴圈雜誌,2020,35:518-52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5.018
來源:中國迴圈雜誌 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