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電二次出發,與天賦型選手交鋒。


文|李安琪
編輯|李勤
來源|36氪汽車(ID:EV36kr)
封面來源|IC photo
在去年賣出50萬輛車後,理想汽車的增程系列車型增速已經見頂。3月14日晚,理想汽車交出了一份不算好看的2024全年財報。
2024年,理想全年營收1445億元,連續兩年實現超千億元營收。聚焦到四季度,理想營收443億元,同比增加5.6%。
這是理想首次同比增速降至個位數。
其他財務指標也有不同程度下滑。去年四季度理想的毛利率為19.7%,而2023年四季度毛利率為22.7%。
淨利潤更是從去年的118億元下滑31.9%至80億元;理想手中的自由現金流,也從2023年的442億元降至82億元,降幅達81.4%。
這意味著,雖然理想去年賣出了更多車,但每一輛車賺錢的能力都在被稀釋。
這也可以對應車輛均價的變化上。根據財報資料計算,2023年理想車輛均價為32萬元,而2024年車輛均價下跌到27.68萬元。
其中很大原因是,理想價格在25萬元以內的L6車型銷量達19.2萬輛,佔全年銷量近4成。L6雖然拉動了銷量,但毛利表現也因此被拖累。
換句話說,在犧牲毛利後,理想依靠現有4款增程車輛、一款純電MEGA車型能帶來的銷量才堪堪達成50萬銷量,能力已經接近極限。
所以,理想今年如果要達成70萬輛的銷量,需要更大的增量。
理想汽車表示,兩款純電車i8、i6會分別在7月與下半年釋出。
理想汽車副總裁鄒良軍在財報電話中表示, 今年會透過產品升級、擴大銷售網路、加強營銷、同時加快海外市場拓展,來實現銷量的增長突破。

千億營收,但利潤大幅下降
理想營收增速放緩的原因,體現在多方面。
一方面是管理費用的增加。從去年全年來看,去年全年理想的銷售及管理費用122億元,比同期研發支出多出10億元。
理想在財報中解釋了3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員工數量增加、人力成本支出增加,截至2024年末共有32248名員工;同時,公司支付了CEO李想2024年業績獎勵的股份薪酬,這一激勵超5.93億元;此外,門店擴張導致租金成本上漲。
同時,有業內人士告訴36氪,理想去年四季度為了衝刺50萬銷量,也用營銷手段透支了部分銷量。例如,理想在去年11月底就推出了三年零息的金融方案,單車型最低首付金額為6.98萬元。
理想財報也指出,四季度的車輛營收426億元,同比增長5.6%,但增加的營收中,部分被向客戶提供金融貼息導致平均售價降低所抵消。
因此,儘管比2023年賣出更多車,但行業激烈的價格戰下,理想不得不嚴控成本,才能保住利潤。
例如,理想盡管在大力投入AI技術研發,但去年四季度理想已經有意識透過裁員等方式降低研發成本。理想財報指出,2024年四季度研發費用為24億元,環比減少 6.9%。而研發費用減少的原因主要是員工薪酬減少。
除此之外,據理想汽車表示,從2024年二季度以來,理想汽車直營門店網路持續進行結構化調整。
例如,透過減少尾部商超門店、擴大頭部汽車城中心店等途徑擴大門店規模,到四季度末全國門店總展位數同比增加40%以上。

要交鋒的對手更多更強了
在2023年純電產品失利後,理想2024年的增速基本只能依賴增程車型。今年理想打算支起另一根柺杖。
在財報電話會上,CEO李想表示,公司今年將推兩款純電SUV車型:i8將在7月釋出,i6也將在下半年釋出。
“兩款車與和2022年理想L9、L8的釋出節奏較為類似。這樣的好處是,能夠在下半年獲得較好銷量表現的同時,為下一年第一季度儲備更多的訂單。”
這是理想純電車型的二次出擊。根據公開資訊,純電i8是一款三排六座SUV,強調“家庭豪華”的標籤。
從理想已有的純電技術體系來看,理想i8會繼承MEGA的純電技術:搭載自研5C超充電池,配合專屬超充樁,可實現充電12分鐘補能500公里;
但推遲一年出戰後,理想純電的技術優勢可能會被同行模糊。
理想i8的上市節點,會直接面臨與“天賦型選手”的交鋒。
例如小米汽車正在蓄勢待發的純電SUV車型YU 7,將在今年6-7月份上市。小米YU7是一款大尺寸運動型純電SUV,價格段在25萬-40萬元之間。
雖然價格段與理想i8有一定距離,但在小米汽車的品牌號召力下,小米YU7很可能會吸納年輕價格段以外的其他使用者。
新款特斯拉Model Y也已經在一季度開啟交付,且新款Model Y還將在原車型基礎上規劃了六座版本。
而諸如問界新車M8、小鵬已經全新升級的旗艦SUV車型G9、蔚來即將上市的全新純電SUV車型EC7,都將讓純電SUV的激戰更加激烈。
理想也在籌備更多的後發優勢。
例如,智駕層面,李想表示,公司已經啟動了下一代技術架構VLA(視覺-語言-行動)模型的研發,並計劃在今年和首款純電SUV車型理想i8同時釋出。此外,理想的今年也將推出理想L系列和理想MEGA的“智駕煥新版”。
理想汽車表示,2024年公司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達111億元,其中人工智慧技術投入大幅提升。
理想也還在持續補足超充網路的“短板”。理想汽車表示,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1900座理想超充站、以及超過1萬根充電樁投入運營。
理想的目標是,在首款純電SUV理想i8釋出時,上線2500座超充站,並在2025年底將超充站數量增加至4,000座。
除了增程產品改款與純電新車,對於如何達成今年70萬的銷量目標,理想汽車銷售與服務高階副總裁鄒良軍表示,還將在銷售門店、出海等方面發力。
目前,理想擁有超過502家銷售門店,理想計劃增加對四線、五線城市的覆蓋,同時還在全國高階商場開設了超過200個零售展廳和60個快閃店;還增加了專職的線上直播隊伍,以獲得更大的獲客開口。
在海外市場方面,理想汽車表示,目前在中亞、亞太等市場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階段性進展,後續將在拉美、中東、歐洲市場加大投入。“2025年是理想汽車海外市場正式開啟的元年。”

思考AGI時代,會有三類機器人
在財報電話會上,CEO李想還分享了更多關於公司未來在AI時代的定位與思考。
“我們應該做AGI時代的終端企業。”李想說。
他表示,在個人電腦時代,出現了蘋果Mac、微軟DOS和Windows等終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出現了蘋果iPhone、谷歌安卓等終端產品形態。
但在AGI時代,對於終端的要求與PC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一樣。“可以把所有在物理世界裡會呈現出來的AGI終端想象成機器人,它們要有感知、決策、推理能力和必要的執行能力、自身的反饋能力,真正像人一樣工作。”
而這背後能力要求的軟體、硬體、作業系統能力、計算能力、運營能力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他認為,如果以使用者生活相關的場景來看,按照時間的推演,有三類機器人。
第一個是L4級別自動駕駛空間機器人,在開放空間裡執行;第二個是跟人合體的機器人,即增強人類能力的機器人;第三個是空間內的人形機器人。
“這三類終端或者說AGI機器人,會把使用者的生活覆蓋非常完善,類似於今天我們在使用蘋果會有Mac、iPhone、iPad、Apple Watch。這是我們對於整個AGI時代未來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我認為我們應該去做的事情以及自身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