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理想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交出了一份喜憂參半的成績單:全年營收突破1445億元,交付量首次超過50萬輛,穩健增長的背後卻是利潤下滑與毛利率承壓的隱憂。降價策略與低毛利率車型L6的熱銷推動了規模擴張,但也暴露了公司在激烈競爭下的盈利困境——增程市場高階被問界“截胡”、中低端遭零跑“圍剿”,純電市場MEGA折戟後的再出發更顯步履維艱。
手握1128億元現金儲備,理想汽車如何在2025年憑藉純電SUV與AGI技術突破重圍,不僅關乎其“新勢力領頭羊”的地位,更可能是其邁向全球智慧出行巨頭的關鍵一戰。這份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答卷,能否讓讀者眼前一亮?讓我們一探究竟。
收入穩健增長,利潤下滑,毛利率承壓
理想汽車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1445億元,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元,但增速較2023年顯著放緩,同比增長16.6%。與此同時,淨利潤同比下降31.9%至80億元,第四季度淨利潤同比降幅擴大至38.6%。
儘管收入增長顯著,但利潤下滑反映出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成本壓力。與行業對比,新能源汽車行業平均毛利率在20%左右,而理想毛利率從21.5%降至19.8%,主要受車型結構向低端(L6等)傾斜及降價影響。
現金流同比減少,但現金儲備仍然充足
全年經營現金流達159億元,同比下滑69%。現金儲備突破1128億元,同比增幅超30%,為企業應對未來技術投入和國際化擴張提供充足彈藥。這一資料顯著優於蔚來(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約400億元,不考慮債務情況,後面同理)和小鵬(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約350億元),甚至高於比亞迪(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900億元),成為理想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降價、L6等低毛利率車型佔比提升,導致盈利能力下降
2024年理想交付量達50.05萬輛,同比增長33.1%,首次突破50萬大關。
其中,理想L6售24.98萬元起,自2024年4月推出以來,迅速成為理想汽車走量擔當,以20-30萬元價格區間成為年度銷量冠軍,全年銷量約為19萬兩,佔比理想汽車全年銷量的近40%。與此同時,2024年理想MEGA、L7、L8、L9全系採用新的價格體系,降價2-3萬元不等。
也正是因為低毛利率車型佔比提升等原因下,理想公司毛利率從22%降至21%,單車毛利率從21.5%降至19.8%,導致整體盈利能力下降。

增程市場:高階被問界“截胡”,中低端遭零跑“圍剿”
中高階市場,新款問界M9和M8將在今年上市。前者是均價超過50萬且月銷超過1萬的現金奶牛車型,已經佔據中國新能源汽車高階市場的絕對地位,後者則是承上啟下,填補M7和M9之間價位空白的車型。預計問界M8在延續華為技術基因的同時,價格會與理想L9(售價區間為40.98-43.98萬元)十分接近,形成正面競爭。開啟預售僅12小時,M8訂單量即突破2.8萬臺。
而在中低端市場,零跑C系列汽車直接對標理想,其中C10(15-20萬元)以“理想平替”策略搶佔家庭使用者,其增程版交付佔比達60%,且毛利率已轉正,形成價格與成本雙重優勢,也被網友稱為“半價理想”、“摸著理想過河”。2024年零跑收入達到321.6億元,毛利率達8.4%,創歷史新高。全年交付接30萬臺,第四季度盈利0.8億,成為第三家盈利的新勢力公司,僅次於理想汽車和問界。2024年最後兩個月均交付超4萬臺,分流大量理想L6的潛在使用者。
與此同時,小鵬、極氪、智己、埃安等此前堅持純電路線的品牌,各自也都規劃了增程式車型的產品計劃。

圖片來源:新出行
純電市場:折戟後再出發,純電i8成2025年勝負手
2024年3月,理想曾釋出第一款純電MPV車型MEGA,在釋出初期雖然引發了廣泛關注,但市場表現和使用者反饋存在較大分歧。從銷售表現上,Mega也未達到預期,初期目標是每月銷售8,000輛,但實際交付量在首月超過3,000輛後,之後大多低於1,000輛。
長期以來,理想汽車的成功主要依賴增程電動車,這些車型提供更長的續航和較低的充電依賴性,吸引了大量家庭使用者。純電車型需要說服現有客戶放棄混合動力選擇,這面臨阻力。品牌認知也可能成為障礙,消費者可能更信任理想汽車在混合動力領域的專業性,而對其純電技術持觀望態度。
與此同時,純電車型依賴快速充電網路,而理想汽車指出,當前充電基礎設施不足是其純電SUV推出延期的主要原因。消費者對長途旅行時的充電便利性有較高需求,若充電網路不完善,可能導致購買意願下降。因此,2024年全年新增超充站1427座、充電樁7900個,資本支出高達78億元,但目前仍遠低於需求,資本開支仍將持續。
而到了2025年,理想決定捲土重來,純電是理想必須要拿下的另一個大方向。在業績說明會上,李想透露,今年將會發布兩款全新的純電SUV,首款純電SUV理想i8將在7月釋出,理想i6也會在下半年釋出。
根據公開資訊,理想i8是一款三排六座SUV,設計融合了Mega和L系列的元素,其中摒棄了MEGA的激進風格,融入了更為實用的理想L系列元素,採用自研SiC動力模組,支援5C充電,強調“家庭豪華”的標籤。而且作為首款SUV車型,肩負試水工作,類似最初理想One的任務一樣,一旦獲得市場認可,馬上推出更便宜的i6、i7以及更貴的i9。

圖注:從左至右理想MEGA、理想i8、理想L9
在定價策略上,理想i8預計起售價約為45萬元,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X和蔚來ES6、ES8等高階中大型SUV。然而中國純電車市場是全球最大,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理想i8想重塑純電市場格局,仍然面對諸多挑戰。雷射雷達結合高精度地圖的智慧駕駛方案相較於華為的無圖化技術仍略顯落後。而從增程轉向純電後,技術的可靠性尚未被廣大使用者所瞭解,消費者是否願意嘗試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嘴上說著All in AGI,研發投入卻一直在減少
李想說:“我們認為,理想汽車的角色是要做AGI(通用人工智慧)時代的終端企業。在AGI時代的終端要求和PC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不一樣的。它要有感知能力、決策和推理能力、必要的執行能力、自身的反饋能力,要像真正的人一樣去工作。”往年的財報業績會,李想會講產品規劃和企業戰略,但這次他卻用大量的篇幅講AGI。
李想預測,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將出現三種主要型別的機器人:第一種是L4級別的自動駕駛空間機器人,能夠在特定場景下自主執行;第二種是增強人類能力的機器人,助力提升個人效率或生活體驗;第三種是空間內的人形機器人,適用於家庭或工作場所的互動需求。
有趣的是,特斯拉也在探索類似的轉型路徑。憑藉前瞻性的技術研發、資本運作能力以及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特斯拉已成功轉型為一家AI驅動的公司,並在資本市場贏得了高估值。然而,從傳統“汽車製造商”向“AI科技企業”的轉變並非一帆風順,技術落地的不確定性成為其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
例如,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FSD)系統進入中國市場後,不僅未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反而成為其他車企競相挑戰的目標。此外,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目前仍停留在展示階段,即便今年能夠實現量產和商業化,其功能也僅限於基礎的通用勞動力角色。
對於理想汽車而言,當前的核心目標是突破L3和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李想強調:“人工智慧在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實現能力的重大飛躍。”他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了技術演進:基於規則的自動駕駛演算法就像昆蟲或低等動物學習開車,能力有限;而理想汽車升級到端到端模型結合視覺語言模型(VLM)後,類似於猴子在人類簡單指導下開車,雖然效能有所提升,但仍無法媲美人類頂尖職業司機,這受限於現有技術架構。
與理想汽車雄心勃勃的AI戰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在2024年明顯在控制研發投入。2024年理想汽車全年研發費用總支出為111億元,相較2023年的106億元,同比僅增長4.6%,增幅較為溫和。並且在2024年下半年,季度支出還從30億硬生生“瘦”到25億以下,這是打算靠“省錢大法”征服AGI嗎?嘴上說著AGI,身體卻很誠實。理想很豐滿,錢包很骨感。
理想汽車的AGI故事充滿潛力,但實現難度高,涉及技術、安全和財務的多重挑戰。與特斯拉相比,他們在快速追趕,但資料和經驗差距仍存。當前現金流支援研發,但長期投資需求可能考驗財務可持續性。
理想汽車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規模增長但利潤收縮”的答卷,其透過L6快速佔領大眾市場,但需警惕“以價換量”對品牌價值的長期侵蝕。2025年純電車型與AGI技術的結合,將決定其能否從“新勢力領頭羊”進化為“全球智慧出行巨頭”。在行業洗牌加速的背景下,理想的1128億元現金儲備既是護城河,也是戰略定力的試金石。
歡迎掃碼加群參與討論

———END——–
極思 TopMinds 相信認知能夠跨越階層,
致力於為年輕人提供高質量的科技、資本和商業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