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速爆燃車禍背後,還有多少人在閉眼開車?

昨天下午,三位花季少女駕駛小米SU7在高速上遭遇交通事故曝光,車輛高速行駛過程中撞上護欄後自燃,事件登上熱搜。
三位女大學生結伴開車去安徽參加公務員考試卻意外身亡,實在太讓人惋惜。
小米官方很快釋出通告,披露了事故過程中車輛行駛的資訊摘要。
但已有的資訊還是沒能解決大家對這起事件的困惑:
為何電池會爆燃?車門當時能不能開啟?
惋惜和困惑的背後,更是大眾引起對智慧駕駛的反思。
根據小米官方的資訊,車輛在3月29日夜晚10點27分激活了NOA(導航輔助駕駛系統),以116km/h的速度駕駛。
值得注意的是,NOA發出風險提示“前方有障礙”並開始減速,隨後進入人駕狀態,這時距離車輛發生碰撞僅有2到4秒。
圖源網友:唔柒57(根據公告推測,不代表真實情況)
而人在注意力專注集中的狀況下,應對突發至少需要2.5秒到3秒時間。
過於短暫的反應時間,高速駕駛過程中的變道操作讓這起事件的走向愈發撲朔迷離,大家對智駕系統安全性的質疑逐漸發酵。
雷軍本人在深夜表示了沉痛哀悼,並代表小米承諾:小米不會迴避,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目前事故還在調查中,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著“為何電池會爆燃”“車門當時能不能開啟”的答案。
而在悲劇背後,不容忽視的是,人們對智慧駕駛技術似乎太過於自信
深夜,高速,雙手離開方向盤,完全信賴智慧輔助駕駛,這在很多開油車的傳統司機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組合。
但在這幾年,社交媒體上卻不乏鼓吹智慧駕駛安全性與便利的影片還有不少人拿礦泉水瓶卡方向盤騙系統,發起“高速睡到服務區”挑戰。

小紅書上不少車主陸續“效仿”開車解放雙手小妙招
小情侶手牽手,蓋著被,躺在後排看電影:

眼睛一閉一睜,哥們就到公司了:

老大哥沒撐住,往後一仰就是睡:

還帶著寶寶呢,這位爸爸照樣睡得香:

只要心中有床,哪裡都是幸福“天堂”:

從司機、副駕到後排,從未懷疑過智慧駕駛

很難說這樣的影片究竟是提醒你警惕,還是鼓勵人去試探危險邊緣。

在小米出事一個多月前,有人發了一條在高速偶遇小米司機開著su7標準版,就敢水靈靈睡覺的影片,評論區不少人稱讚“小米智慧駕駛穩穩的很安全”

甚至還有網友信誓旦旦地表示:“你可以不相信小米的智駕,但你得相信小米的車身”

曾有博主挑戰用自動駕駛開了24小時車穿越中國,雖然他嘴上說著自動駕駛很安全,但全程手也是不敢放下來一點。

所以真的不知道,那些在車上呼呼大睡的人,心到底有多大才敢把自己的安全和性命都交給智慧輔助駕駛??!
同樣的影片刷多了,人的安全意識也就在這些浮誇的短影片中漸漸麻痺。
“開著智駕上高速人在打瞌睡”“高速開智駕夫妻在後排看電影”“智駕連續變道避開車禍立省30萬”……
對技術進步的樂觀情緒推動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步步攀升,很難說這種情緒不是源自那些向來喜歡用術語和黑話包裝自己的新能源車企。
各種車企在自己釋出會中爭相使用著擦邊的詞語,例如混淆“智慧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概念,前者只是起到輔助功能,而後者則描繪著完全自動化的圖景。
感受一下這些詞語,智慧駕駛技術“無限接近L3”,已達到“L2.9級別”。
“未來科技”和“黑科技”已至,現在智駕已經能夠“解放雙手”“零接管”……

ModelS剛剛推出時,馬斯克還誇讚過自家的自動駕駛功能“很有可能優於人類”。

語言在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的思維。
在廣告詞中,美好的無人駕駛未來呼之欲出,實際情況則很難如此。
有不少車主發現,在現實,車馬上要發生剮蹭或者撞上障礙物時,智慧駕駛系統卻突然停止或發生故障,人都來不及反應,造成意外事故。

去年12月,特斯拉就召回了203萬臺汽車,主要就是涉及Autopilot的系統功能和安全性問題。
更早的2016年,特斯拉車主Joshua Brown成為全球第一個因智駕不幸殞命的人。
他對特斯拉的技術堅信不疑,上傳過微笑著雙手移開方向盤的試駕影片。

當他開著馬斯克一度最引以為傲的ModelS上路時,攝像頭卻沒能識別出來前方的障礙物不是白色的天空,而是一輛卡車。

自動駕駛的夢固然好,但人不可能剛學會走,就跑去高速公路上手舞足蹈。
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劃分的6個無人駕駛等級,現有的絕大多數汽車的智慧等級都在L2,即部分自動駕駛。

在L2等級框架下,駕駛員雙手不得離開方向盤,需要全程監控環境並隨時接管,L2的責任主體始終是駕駛員。
很多汽車廠商會說自己擁有“L2+”或“L2++”等級的智慧駕駛技術,實現L3級別以上的智駕還是不少車廠的理想和目標。
技術是餡餅還是陷阱?這是人類面對技術進步的永恆難題。
回到事件本身,受害者母親對媒體表示,女兒從2022年拿到駕照後就一直在開自家的車,不止一次向她推薦過智駕功能。
她曾告誡過女兒智駕技術並不完善,自己開才放心,女兒還拿出過證據反駁她。
智慧駕駛究竟是帶人們通往未來,還是通往意外,沒人能提前知曉。
我們知道的是,三位花季少女在深夜高速猝然遭遇意外,用沉重的代價給人們敲醒警鐘。
好好開車,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沒有什麼比家人的安全和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本文系原創釋出,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