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導讀:
2025年,併購與S市場迎來新一輪擴容,地方國資、險資巨頭及產業資本競相入局,為市場注入多元化活力。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當下的市場環境,真有種‘困獸猶鬥’的感覺,募資難、退出難。”有GP無奈吐槽。
募資和退出之困,如同巨石橫路,成為VC/PE核心痛點。事實上,今年以來,越來越多併購基金、S基金落地,這背後也正是市場解決退出困境的急切探索。
儘管退出難題依然橫亙在前,但各地圍繞行業發展依舊不遺餘力,近期,福建更是重磅出手,宣佈打造1300億母基金矩陣,設立百億併購基金和百億S基金。
福建重磅出手
福建重磅出手,1300億母基金領航,百億級併購基金與S基金雙管齊下。
近日,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中明確提出,要加大企業併購重組支援力度,設立規模達100億元的省級併購基金,同時加強併購重組服務和投後賦能,對於成功落地的併購專案給予重點服務保障。在培育耐心資本服務科技創新方面,福建省也將設立100億元的省級S基金,旨在為優質科技型企業持續賦能。
《若干措施》還提出支援政府引導基金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制定實施政府引導基金考核評價和盡職免責措施,對政府引導基金實施全生命週期考核評價。最佳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健全符合創業投資行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國資創業投資管理體制,引導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廣財政專項資金“撥改投”試點,透過市場化方式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省級政府投資基金和省產業基金2支省級母基金資金放大倍數均不低於3倍,打造總規模超1300億元的政府引導基金矩陣。
此外,在最佳化私募基金落地保障服務中,《若干措施》提出提升創業投資備案規範化水平,依法依規開展創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人備案工作,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申報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關於健全涉金融等經營主體准入登記管理制度的要求,最佳化私募基金准入登記管理流程,完善屬地私募基金落地服務。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前提下,提高私募基金准入登記效率,發揮私募基金在助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福建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近年來,除了各地引導基金爭先發力外,各地產業型LP也十分活躍,一直是VC/PE以及企業青睞落地的區域。
在業內人士看來,福建省內民營企業繁榮,營商環境優越,向來是GP爭先募資的重點省份。如今,省級併購基金的設立、S基金的加入,無疑為機構提供更豐富的退出路徑,同時也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耐心資本的助力。
作為驅動科技創新的核心引擎,當前,創投行業已經成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力量。這兩年,中國一級市場在經歷近年的波動與不確定性後,正逐步邁入一個關鍵的重塑期。儘管市場呈現出新的機遇和價值取向,但長期資本的匱乏仍是制約中國創投市場發展的主要瓶頸,退出難問題,也已成為困擾行業多年的痛點。
這兩年,伴隨著IPO節奏的放緩,實際上越來越多GP,包括LP都開始積極尋求IPO以外的退出方式。
一位去年與我們交流頻繁的機構負責人透露:“市場參與者對IPO作為唯一退出渠道的依賴逐步減弱。從LP到GP再到專案方,對併購的接受度和意向明顯提升,甚至有不少LP主動與GP溝通併購退出策略。”
從市場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轉變正催生出更多的併購基金和S基金,今年越來越多併購基金、S基金宣佈設立,而併購和S買方需求陸續增多。
併購基金、S基金井噴
2025年,一級市場彷彿被一股新的力量所攪動。開年以來,除了始終熱度不減的AI領域持續吸引著眾人目光外,併購和S基金市場的需求和話題熱度也不斷攀升。放眼全國,今年多地正在加速佈局,併購基金與S基金熱潮湧動。
在政策驅動與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下,2025年併購重組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而A股上市公司釋出的併購重組案例也持續增加。有資料顯示,今年以來A股釋出的併購重組數量比去年同期出現翻倍式增長。據媒體報道,Wind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有超30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併購計劃。
從併購規模看,超十億元甚至百億元的併購案例逐漸增多;從行業分佈看,半導體、電子裝置、機械裝置等領域更受上市公司青睞。
除了上市公司、大型產業集團等巨頭買方外,一級市場有大批併購基金湧現,其中不乏併購母基金。與此同時,各地支援併購重組的政策陸續出臺。
據我們觀察,今年以來,廣州、深圳、南京等多地出臺針對併購基金相關政策,同時北京、上海、安徽、陝西、四川等地均相繼宣佈發起設立併購基金,與此同時,多隻併購母基金也陸續落地。
4月30日,註冊規模20億元的衢州信安廣合產業併購股權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完成工商登記,標誌著衢州市產業發展併購基金正式進入實質化運作。
4月1日,深圳宣佈設立200億元的區級併購基金,該併購基金聚焦新一代資訊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採取直投+子基金方式運作,旨在透過資本運作支援企業併購重組。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浙江省將設百億元未來產業基金和百億元併購母基金。
伴隨著一級市場退出需求的激增,不僅賣方需求呈現出井噴式增長,買方市場近期也不斷有新玩家湧入,除了併購基金外,S基金市場同樣熱鬧非凡。
公開資訊顯示,今年遼寧、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區紛紛落地多隻規模從幾億到百億級不等的S基金。
3月31日,在重慶市“三企”聯動首輪專案釋出活動上,中國銀河投資與重慶科創投完成簽約,共同發起設立重慶首支S母基金——重慶渝創銀河接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渝創銀河S母基金目標規模36億元,首期6億元;2月26日,成都交子金控集團與建信信託、中國信達等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目標總規模達100億元的S基金;2月14日,由江西聯合股權交易中心發起設立的江西省首隻S基金 —— 江西潤信贛投接力基金完成備案,註冊資本5億元。
此外,年初還有元禾辰坤S基金宣佈首關、浙江省首支政府主導的S基金落地、遼寧省首隻S基金成功落地……
政策層面,中央與地方形成“組合拳”。2024年“創投國十七條”明確支援S基金髮展,年初“國辦二十五條”政策出臺,明確提出拓寬基金的退出渠道。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鼓勵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併購基金等。
而浙江、廣東、上海等多地在推動S市場發展方面先後發力,鼓勵險資、銀行理財資金入場。
結語
在募資募資困境與流動性承壓的雙重夾擊,倒逼 GP 加速策略轉型。近兩年,GP普遍將退出策略升級為核心位置,S基金與併購等多元化手段愈發受到行業青睞與關注。
如今,隨著全國多地密集設立併購基金、S基金,或將為促進行業流動性帶來更多機會,為行業發展開闢新通道。

每日|薦讀
熱文:社會LP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