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基金“搶”份額

本期導讀:S市場上演份額“爭奪戰”,釋放出積極訊號。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薦閱讀5分鐘
近期,眾多機構 IR 朋友紛紛向我們諮詢 S 市場的最新動態。
募資困境疊加流動性壓力,讓不少GP開始重新審視S基金的價值,越來越多GP開始主動探索,市場關注者數量攀升。
近期,S市場就接連誕生多筆重磅交易。
S基金“搶”份額
據FOFWEEKLY觀察,近期,S基金市場交易活躍,多筆交易落地。
2024年12月12日,據企查查資料顯示:深圳市達晨創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發生工商變更,上海歌斐鑰擎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蕪湖歌斐景澤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等退出,新增蘇州上實盛世園豐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蘇州博瑔昕瑞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即博瑔資本與上實盛世共同購買了歌斐資產所持有的達晨財智的S份額。
12月27日,中國人壽宣佈: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資產公司成功發起設立“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規模50億元,以S份額方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以下簡稱“北京科創基金”)。
中國人壽表示:該專案的成功落地,是保險資金髮揮耐心資本特點、壯大創投產業發展的重要探索,也是保險資金支援區域戰略實施、增強區域發展活力的切實舉措,更是中國人壽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創新示範。
除此之外,近期S母基金也有新進展。
根據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告:近日安徽省首支S基金——合肥市共創接力基金接連與科勒資本、上實盛世達成合作,順利完成了兩筆投資業務落地。這也標誌著合肥市共創接力基金全面開啟受讓基金份額、合作設立二級S交易基金、直接投資等多種運營模式,跑出運作“加速度”。
據瞭解,合肥市共創接力基金是在合肥市國資委的統籌協調下,由合肥興泰資本聯合合肥百大、合肥城建、安徽公共交易集團、合肥客運、合肥軌道、合肥供水、合肥工業科技、合肥引江濟淮投資公司等國資企業共同發起設立,基金規模28億元,自2024年9月底完成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以來,基金管理人興泰資本在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業務合作對接,目前已累計投資金額超1.28億元。
開年伊始,多筆S交易落地的訊息,為整個一級市場注入活力,S市場上演份額“爭奪戰”,釋放積極訊號。
S基金站“C位”
近兩年,募資困境與流動性壓力的雙重夾擊,迫使 GP 重新審視自身策略,將“退出”置於首要位置。在退出路徑的選擇上,除了傳統的 IPO 之外,S 基金與併購等多元化手段愈發受到行業青睞與關注。
去年以來,多省市紛紛設立S基金,為市場帶來潛在的增量資金。
據FOFWEEKLY統計,2023年至2024年Q3期間,共備案S基17支,備案規模達139.60億,涉及關聯投資機構14家、關聯基金管理人15家。在2023年至2024年9月這段時間裡,全國共有12個省及直轄市設立了S基金,其中江蘇以3支S基金的設立數量位居榜首。
日前,“國辦二十五條”政策出臺,明確提出拓寬基金的退出渠道。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鼓勵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併購基金等。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股權投資的能力,拓寬政府投資基金退出渠道。
從市場反饋來看,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將目光投向 IPO 之外的退出市場。僅在本週,就有至少3家機構向我們諮詢S買方的相關情況。
上週,FOFWEEKLY《2024中國S市場研究報告》正式釋出,報告引發市場上廣泛關注,據我們觀察,向我們諮詢報告的機構中,其中有80%以上都是金融機構。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底層資產清晰、可折價購入的 S 基金份額,正受到險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追捧。
報告顯示:從不同單筆交易規模來看,3000萬-1億的規模是成交可能性最大的區間,小於3000萬級別的交易相對較少
根據S買方機構的資金來源分佈,國資在各個管理規模、不同管理人背景中的S買方中都有分佈,且普遍佔比高,與整個一級股權市場資金端結構特徵一致;高淨值/家辦、上市公司/CVC類純財務配置者則偏好小規模且非國資類管理人,主要與基金專注度相關;幾類金融機構中,險資的配置相對較高,更偏好大規模機構和小規模專業管理團隊。
一個直觀的感受是,2024年S基金市場整體熱度顯著上升,賣方訴求和標的數量均有所增長,但整體交易轉化率仍相對較低。
據報告核心結論
1、市場端交易量受IPO政策和宏觀經濟影響,但新增交易對手方出現有望持續支援行業發展;
2、交易端轉化率低普遍來自於資金屬性、資產覆蓋和熟悉程度,買方靈活權衡收益目標並建立合作機制,更有望突破內外部障礙。
畢竟過去幾年,許多GP對S基金的打折交易持堅決反對態度,但如今形勢已有所轉變,越來越多的GP開始透過S基金實現退出,對打折出售的接受度也在逐漸提高。
過去,大家糾結於是否要出售,如今則更多地關注以多少折扣出售。在退出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S基金也逐漸來到C位,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結語
一級市場處於調整期的陣痛還將持續,但寒冬終將消散。
未來,在政策的有力推動下,隨著交易生態與市場的日益完善,S 交易有望從“應急工具”到成為退出策略中重要一環的轉變。
未來,退出模式的多元化與S 基金交易的常態化,將為GP和LP呈現更多選擇,而能否合理地運用S基金工具,也將成為衡量GP能力的重要標尺。
從抗拒到擁抱,從“不能碰”到“主動用”,S市場的崛起,不僅象徵著GP從固守到創新的轉變,也預示著行業將邁向更加成熟與多元化的嶄新階段。
雖然市場依舊寒冷,但它也促使眾多 GP 更多的學會調整和變化:在堅持長期主義的同時,找到短期生存的智慧。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