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超實用的二條
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更當好自己~
採訪者說,“是為了讓爸爸媽媽們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
——結果這個孩子脫口而出:“他們不會知道的。”

孩子說話的聲音特別輕柔,但在我聽來卻是震耳欲聾。
網上總在說,現在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特別多。但我想說一句得罪很多人的話:“但凡說孩子有病的家長,他們其實自己先有病。”
雖然不好聽,但事實就是這樣。
我們總在說的“孩子厭學”、“不聽話”、“不好好讀書”,其實最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家長自己把壓力和焦慮轉嫁到他們身上了。
我們當然可以說,“我也不想的,但現在這個社會那麼卷,咱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我也沒有辦法。”
的確,社會系統結構化的問題很難忽略。但是我們很多時候,不知不覺地讓孩子成為了這個社會結構裡,最後一環的承受者,這是不公平的。

是我們把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壓力,投射給了孩子——這個覺察,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說句實話,覺得孩子成績不好的,大機率自己本身工作就不是很順心,日子也過得不太稱心的家長。
總是怕被叫家長的,很多時候自己在單位裡也是怕老闆,怕權威的。
很多問題,我真覺得都是我們自己家長內心那種焦慮的投射。改變的第一步都是要先從自我認知自我覺察開始的。
我現在其實對自己的一個要求就特別簡單,就是做一個正常的父母。
什麼是正常的父母?👇🏻
第一、就是自己做不到的、自己不夠好的地方,我絕對不要求小D 也非要做到出類拔萃。
第二個、自己覺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如果希望小D好,我自己先提升,至少讓她能夠看到身邊有一個榜樣,也是從差慢慢在往前進步。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跟孩子保持一個好的溝通渠道。
我家孩子不管是5歲、10歲、15歲、20歲,如果她每一個年齡階段還是願意來跟我分享跟我討論,我就覺得,我這個媽媽做得很成功了。
在我和她的互動裡面,每天至少都有一次沒有理由沒有條件的哈哈大笑,
這對我來說,就是每天的高光時刻啊。
我們做正常的父母,讓孩子做正常的孩子,我們和孩子都能夠身心健康,一起加油。
之前也拍了影片,歡迎點這裡看👇🏻(溫馨提示:如果暫時不方便播放,記得戴上耳機或調低音量再看哦)

話題索引
點選閱讀原文
按關鍵詞搜尋歷史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