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本的含金量,你媽比你更知道

文 | 十三姐
既「離婚冷靜期」之後,最讓你媽難受的東西來了——結婚不使用者口本。
離婚冷靜期難受你自己,結婚不冷靜難受你家長,全家難受出閉環來了都。
今天開始,新修訂後《婚姻登記條例》開始施行。以後結婚登記只要帶本人的身份證,再籤個“本人無配偶”和“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的宣告。
9個月前這東西剛出現的時候還叫“徵求意見稿”,現在就開始實施了,看來意見徵求得很順利,獲得了大大的支援啊。
老天奶,想象一下,好擔心明天孩子突然領個配偶回家給媽媽過母親節……
不使用者口本的結婚登記,連對方有沒有結過婚都不知道了,只能靠自己簽字宣告“本人無配偶”……此刻媽媽們估計還寧願自己孩子跟對方當事人突然被查出有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呢!失散多年的表兄妹,總好過囫圇吞棗隨便結婚。
年紀大點就會知道,戶口本這東西平時沒用,但有些時候作用巨大,資訊量很大,含金量很高,不僅僅是一個證明,更是一道防線。
結婚不使用者口本這件事,把中國家長最後一道防線戳破了。
這個重磅修訂對很多人來說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一些戀愛腦、傻白甜、衝動型選手及其家庭來說,是一個定時炸彈。
現在,“你媽不同意”的威懾力趨近於零。
有人肯定是偶像劇看多了,覺得不被家人看好的愛情才是悲壯的,家長棒打鴛鴦屬於封建殘餘。
現實是:不被家人看好的關係,存在隱患的風險絕對不低。
你媽吃過的氯雷他定比你喝過的可樂都多,她能對婚姻這種事不敏感嗎?
人生閱歷和家長的第六感,歸根到底都是有其合理的審判資格的。
如果你媽不同意你和某個人結婚,先不要考慮你媽的評判標準是否偏執,先摸著自己的雙下巴好好想一想,這個你想要共度一生的物件身上那些被你媽挑剔的地方,真的不會成為你未來生活上的絆腳石、攔路虎、荊棘叢嗎?
當然,熱戀中的人都不會覺得有些問題是問題。否則怎麼叫戀愛腦呢。
但是,戀愛是戀愛,婚姻是婚姻。
戶口本的背後,是戀愛到婚姻過渡中一道稍微有些許儀式感的防火牆。
拿戶口本勢必意味著向家人公之於眾,進行完善周全的考察和得到支援與祝福。戀愛可以遇人不淑,婚姻的容錯率並不大,離婚又是傷筋動骨,何必不在最初落實周全點呢?
有人說不要戶口本是為了方便群眾,遊子們都可以隨地結婚。
怎麼,隨地結的婚更香嗎。
結婚率比較重要,比當事人是否得到家人同意和支援更重要;立刻馬上趕緊結婚,比回老家拿趟戶口本再結婚更能提高衝動結婚率。
事實證明,大多數婚後暴露出來的問題,都在婚前能被更有生活經驗的家庭成員預見過,如果這種阻撓都到了“扣住戶口本,阻止你們登記結婚”的程度,那說明問題大了。
戀愛腦不會理解戶口本的含金量。
結婚門檻沒了。
不但門檻沒了,甚至恨不得直接挖個滑梯讓你呲溜一下掉進去,毫無猶豫時間,一滑一個不吱聲。
從道義和人性上來說,成年人的婚姻並不需要父母參與;但是從社會現實和當下人口素質來說,父母零參與對婚姻健康有序發展不利。
不論男女,當遇人不淑,被騙,被坑,甚至被害,這樣的事不少見,如果結婚門檻過低,毫無設限,甚至連父母都不需要知道。
可能全世界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在跟另一個人結婚……很難說對方不會是專門來坑蒙拐騙你的。
結婚這件事,只有當事人雙方做主是ok的,但並不能只有當事人雙方知道,那樣是不安全的。
西方一些國家,在政府網站上傳送結婚申請後,要求在90天內必須公開舉辦婚禮或儀式,是公開哦。為啥呢?因為必須要昭告天下。
這叫區塊鏈原理,你建立一段新的法定關係,讓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因為這是一種約束,也是一種公開監督,更是一張鋪開的證據網,有利於維護雙方各自的權益。
所以如果把取消戶口本看作是“不用驚動任何人就能悄悄結婚”,那可就太幼稚了,太給自己製造隱患。
結婚不但不能悄無聲息,最好還要大張旗鼓,我一點都不鼓勵無戶口本結婚登記,就算不用,也需要提供其他背書,比如寫個公開文書,雙方簽字,父母簽字,居委會簽字,雙方領導簽字,再找十個以上證明人簽字,讓全世界都做個見證。
不過吧,這東西也要分兩面看,也不要覺得有了這個新政,結婚率真能大幅提升。
身邊那些不結婚的年輕人,他們不結婚難道是因為拿不到戶口本嗎。
再問問那些想結婚的年輕人,會因為嫌回家找爹媽拿個戶口本太麻煩而不結了嗎。
戶口本不是結婚的阻礙,結婚的阻礙是結婚本身。
現實和小說不一樣,離婚率這麼高也不是幻境,衝動結婚帶來的後果就是積極離婚。
所以,結婚不使用者口本,能不能提高結婚率我不確定,但我覺得能提高離婚率。
話說回來,這個政策不是為了“方便群眾”嗎,那我覺得結婚方便群眾,離婚也方便群眾才對。我建議離婚也簡便化吧,最好人都不用親自出面,夫妻雙方只要有一個人在線上提出申請,點一下確認鍵,ok,離婚完成。
這才叫真正的方便群眾,而不是結婚時膈應群眾,離婚時折磨群眾。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