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跟同學結婚”,孩子這麼說的時候,該如何引導呢?

“媽媽,我能不能跟小羊哥哥(剛剛一起玩的朋友)結婚?”
啥?朋友內心掀起了驚濤駭浪,閨女才5歲,怎麼就開始考慮這麼重大的人生課題了。

老母親努力壓抑著內心的震撼,忍住快要高八度的嗓門,深吸一口氣,用盡量平靜的聲音循循善誘道:

“你為什麼想跟他結婚?”

閨女回答說:“因為小羊哥哥長得好看,人也好。今天我們賽跑的時候我跑慢了,也沒笑話我,還幫我拍身上的土呢。”
聽完,空氣都安靜了幾秒,朋友更難受了:好傢伙,我養你這麼久也沒見你誇過幾句,跟小男孩還沒見過幾次,就以身相許了。
晚上安置好娃,朋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糾結:她知道啥是結婚嗎?為什麼想結婚?閨女是早熟了嗎?……
朋友家娃也不是個例,大概3~7歲吧,娃好像被統一安排了一樣突然說想結婚“想和爸爸/媽媽結婚”“我要和xxx(小朋友、幼兒園同學)結婚”,甚至隔段時間還會換一個“結婚物件”。
如果你也遇到同樣的情況,別太緊張!

娃說想結婚,不是壞事,沒必要過度解讀

跟大家分享剛看過的一個綜藝節目片段。

在親子類節目《爸爸當家》中,馬里奧和三喜不僅是最受歡迎的兩個孩子,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某次兩家一起吃飯時,鬼馬的三喜對馬里奧說:
“長大以後,你當老公,我當老婆。”

此話一齣,全場震驚。

誰也想不到對著鏡頭的三喜,竟然這麼“主動”。
正在錄製中的三喜爸爸滿臉黑線: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節目播出後,在觀察室的三喜媽媽瘋狂拍打老公肩膀,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十分需要一個地縫。

其它嘉賓也都一臉吃瓜的笑得前俯後仰,誰能想到一個小女孩能對著鏡頭如此主動!
主持人問媽媽們:“如果你們倆在,怎麼處理?”
三喜的媽媽回答:“況三喜你在說啥?”
很顯然,這是很多媽媽會脫口而出的回應,但不是最合適的回應。

節目現場,親子教育專家張雅蓮向爸爸媽媽們分析了三喜的言行:

3到6歲,有一個時期叫婚姻敏感期。

希望大家不要過度解讀這個事。”

幫助父母區分孩子口中的“結婚”,跟成人理解的並不一樣。
“幼兒園裡的愛情,其實有的時候是需要我們用一個平常心來看的。這是對於未來孩子,日後的婚姻觀包括人際交往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父母以為孩子厚臉皮的發言,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成長表現。
父母認識了婚姻敏感期,孩子才能樹立正確的婚姻兩性觀念。

婚姻敏感期的娃,我們要認真對待
“媽媽,你看這是我畫的畫。那個新娘就是我。
那旁邊的新郎是誰呢?
是爸爸。我要和爸爸結婚。
可爸爸已經有媽媽了呀?
那我們就三個人一起過吧。”
處於婚姻敏感期的孩子,不僅會向自己的好朋友示好,也會跟自己的父母示好。
想跟爸爸媽媽結婚,是這個特殊時期所處的第一個階段
孩子透過觀察和模仿父母的相處模式,和父母進行演練。然後在自己的社會經驗中明白結婚的物件是有一定選擇的,才會轉變為同齡人。
是第二個階段
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對待喜歡的人,並且希望得到喜歡的人的回應。
這是第三個階段。
這三個階段的每一環,都要認真對待,不然就會在日後的交往中出現問題。
姐姐是初中教師,她曾和我分享過班裡的一個案例。
有個男孩喜歡上了自己的同桌,但是同桌女孩並不喜歡他。
因為沒有得到,沒有收到想要的回應。激發了男孩想掌握女孩更多資訊的慾望,隨後多次在下晚自習後跟蹤女孩回家。女孩發現之後告訴了自己的父母,還有老師。
被叫到學校後,男孩還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沒有錯:
“我就是想看看她家住在哪裡,沒有其他意思。況且,我什麼也沒有做。”
到了這個份上,男孩也沒有意識到他跟蹤別人回家是錯誤的行為,更沒有意識到,表達喜歡被拒後,不要繼續糾纏才是正確的做法。
小時候敢跟蹤女同學回家的男生,長大不見得會有正義感。
沒有發生危險,是因為機率問題,並不是因為不會發生。
如果在婚姻敏感期,他的父母告訴他如何應對被拒的心態,這個行為可能就不會出現。
父母該怎麼做?掌握“兩不”和“兩引導”
如果有一天孩子告訴你說他/她有了女/男朋友、他/她要結婚,父母應該為孩子感到開心。說明孩子的心中漸漸出現愛的概念了。
也應該慎重。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父母的角色是幫助他們糾正、分辨和篩選。
讓孩子安全過渡婚姻敏感期,一定要記得做到下面講的“兩不”和“兩引導”:
一、不要批評/嘲笑孩子
許多父母一聽到孩子說喜歡和愛,就會覺得非常幼稚搞笑,最常見的就是說孩子“你懂什麼是愛情?”“就你這樣,XXX也不會喜歡你?”“大人都不好意思說這些,你怎麼這麼不害臊說這種話?”
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的縮影。
他們之所以想結婚,有一部分原因是看到父母相處時的互相關心、愛護,才會模仿。
再一個就是我們剛才講過的,這種現象是正常現象。不要用傷害人心的語言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留下負面記憶。
二、不要逃避孩子
大多數的父母都很擅長逃避問題,以為孩子還小,隨便說幾句糊弄下就完事了。
有沒有想過你解答不了的問題,孩子還會求助其他人或自己摸索,那樣付出的成本代價更大。
可以好好問問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對方身上什麼樣的特質讓他/她覺得很好,鼓勵孩子也做這樣的人。
只有父母不誇大看問題,孩子才更能好好應對。
三、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對朋友的認可/喜歡
喜歡一個人是無法控制的,孩子也同樣。最重要的是,面對拒絕,孩子要有好的心態。
你可以喜歡別人,但不能要求人人都喜歡你。
如果被拒絕,不能過分的糾纏或者輕視自己,更不能用極端的方式去讓別人認可/喜歡你。
四、引導孩子認識正確的婚姻觀
如果平時不知道如何告訴孩子婚姻是什麼的父母,這是很好的機會。
可以從下面幾個維度和孩子交談:
要選擇跟什麼樣子的異性結婚,結婚之後要如何對待另一半生活才會幸福美滿,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結婚物件,但要有保護對方的能力…
無論婚姻還是家庭,需要努力也需要維繫。這些都是孩子們面對親密關係不得不瞭解的知識點。

總而言之,娃說出想結婚,只是成長過程中的很自然的一件事,平常心對待就好。
不阻礙,不迴避,用科學、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形成全面的兩性交往認知才是最重要的。
讓他們學會愛,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愛,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等長大後正式面對和異性相處問題時,從容應對,成為會愛和被愛的幸福人。

戳藍字領資源:

央視力薦!8部意義非凡的紀錄片,喚醒孩子愛上讀書與學習的內驅力,暑假一定要看

這份超實用的暑假雞娃工具包快收好!各類學習計劃表,助力孩子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假期生活!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