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美國,還要雞娃?新手華人爸媽的反捲迷思….

在一畝三分地論壇,有使用者發帖分享自己的育兒迷思⬇️
我和老婆都是剛畢業的phd(非碼農),我在業界老婆在讀博後,前幾年有的孩子(2歲半)。

在網上經常看到華人父母們曬娃衝藤的帖子,好像中國家長的孩子都很卷。也經常刷到一些比我們rich很多的碼農“哭窮”,因為學區房,私校,興趣班掏空了收入的大頭。

我老婆從小家裡人不管她的學習,沒報過任何補習班,沒請過家教。但她非常“聽話”,就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完全跟著老師的要求走,成績一直很好。

而我則是“海淀雞娃父母”雞出來的孩子。雖然成績還行,可能也算“雞娃”成功。但我的童年一直都很不快樂。

所以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倆的家庭教育完全不同,但一個是“從沒被捲過,不理解為什麼卷”,一個是“從小就被卷,不想再讓下一代捲了”,兩個人都屬於反捲派的。

當然我知道,美國的卷不同於國內。美國更注重全面發展而非應試。可能美國的精英教育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但我們也希望以培養孩子的能力為母的去卷,而不是以衝藤,升學為目的去卷。因為後者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也會耗費父母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當然,我並不是支援快樂教育,或者完全放養。而是希望透過適度的監管和引導,保證孩子不走歪路不學壞,成績在班裡排名中上。並且引導ta找到自己的興趣,為之學習鑽研,將來有一技之長,找個好工作。

這些要求,聽起來很簡單。但實施起來或許也不簡單。

我經常在xhs看很多人看不起美國的公立大學。比如看到說羅格斯,UW之類的學校都不是好學校,生源很差。覺得孩子如果去不了藤校,去了本州的公立是很失敗的。

如果說0%的卷娃,會讓孩子考不上大學或者只能去社群大學,50%的卷可以讓孩子去個不錯的公立,100%的卷可以讓孩子去個好的私立。

200%的卷才能讓孩子衝擊藤校的話。我們覺得50%-80%的卷可能就夠了。對父母和孩子都好。

所以我想問問各位前輩們,對於大多數家庭年薪20-30萬左右的華人家庭。這個在美國算中上,但在地裡算貧困的年薪,有必要給孩子卷私校,走所謂的精英教育嗎?

不想讓孩子卷的想法會不會過於幼稚?
有使用者評論⬇️
我觀察下來,家裡能給孩子灌輸的最重要的東西,是相信平凡的努力的價值、懂得去研究遊戲規則、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有誠信等人文素養。培養這些根本不需要幾個錢。

所以我覺得給他/她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童年,比一切物質追求都重要。我同意樓主你的觀點,不需要那麼功利,不要想讓後代去掙自己沒掙到的那些錢。

看到這些高贊評論瘋狂鼓吹雞娃的,雖然我理解他們的心情,但是確實不贊成。
也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經驗⬇️
我屬於空巢家長了,孟母三遷的經驗也有,娃從小一路私校,高中也有幸進了top排名的私高,大學去了某top學校。

過來人的經驗就是在不犧牲你們夫妻雙方life quality 的前提下,能負擔送娃去私校就送,資源和環境是公立無法提供的;

作為家長,不要把私校和藤校掛鉤,二者沒有因果關係。

頂私絕大多數娃最終進不了t10的。有人就要問那不是浪費銀子麼?

想開一些,銀子不花在這裡就會花在那裡,如果花錢能讓娃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度過k12,這就不是浪費。
還有人認為,雞娃不如雞自己⬇️
我們能賺到500K不是因為自己卷,純粹是因為我們吃到了時代的紅利,而我們後代能不能繼續吃到,這純粹是一個運氣問題。

而從均值迴歸理論來看,最後大機率我們的後代也就是賺個平均工資而已。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趁自己還算在紅利期的末尾,能賺一點是一點,給孩子們多留點,就是最大的功德了。
你怎麼看待在北美依然“雞娃”的教育方式?歡迎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今日推薦

內容來源一畝三分地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一畝三分地聯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