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霍啟剛一家的晚餐照,打破了人們對豪門的認知,網友:難怪孩子教育這麼好!

作者:枳為橙 
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

前段時間,郭晶晶霍啟剛一家人聚餐的照片曾走紅網路,不同於大家固有認知中“豪門生活”的模樣,餐桌上的細節,簡單的火鍋像極了普通家庭中的場景。

在很多人印象裡,豪門的吃穿用度通常極盡奢華,吃飯用到的餐具也都十分名貴,桌子上擺滿了山珍海味。
可郭晶晶一家表現出的日常卻基本都是樸素且簡單的,令人感受到溫暖和親切。
評論區有人感慨道:
“打破了以往對豪門的認知,看了這一家人樸實的生活態度,終於明白了為何他們夫妻倆會把孩子教育的這麼好。”
在此之前,除了郭晶晶事業上的優秀,以及霍家的豪門地位,她和霍啟剛的教育觀也多次帶給不少家庭啟發。
讓很多人看到,所謂“富養”,養的其實不是物質條件,而是這3個方面。
 01 
  • 真正的富養,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教育家井深大曾說:
“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教育的過程,不僅是在引導孩子向上,同時也是在檢驗父母的自身修養。
對孩子而言,再好的老師,再高階的教育資源,都不如父母言傳身教起到的作用深刻。
畢竟,做父母的對了,孩子的路才不會走歪。
見過不少富豪家庭,為了不虧待孩子,讓孩子從小在富足的條件中長大,在物質上儘可能的給到最好。
衣服鞋子要買名牌,吃喝玩樂都盡數滿足,除此之外,一般還會因為過度寵愛在生活上嬌慣孩子。
可郭晶晶卻不這樣認為,在她看來,孩子成長的階段,適當地吃一些苦,孩子才能知道生活的不易。
她小時候為了訓練非常刻苦,這段過程幫助她練就了強大的意志,所以她深知吃苦的益處。

霍啟剛雖然從小出身豪門,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是一個人在國外生活學習。
那些日子裡,他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自己做家務,學會了很多生活技能,也促使他變得非常獨立。
作為父母,他們也在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塑造優秀的品質。
為了鍛鍊孩子的意志力,霍啟剛會特意帶著當時年僅3歲的兒子去參加馬拉松,教會孩子堅持的意義。
閒暇時間,夫妻二人還會帶著孩子去稻田裡學習插秧,體驗勞作的辛苦,從而學會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
勞動過後,他們會帶著孩子吃最簡單的家常便飯,希望讓孩子明白一粥一飯的得來不易。
平時生活中,他們夫婦去購物,買生活用品等,一般不會奢求品牌,去的都是附近的超市。
若是買到了便宜且新鮮的菜,他們會感到欣喜萬分。
而在一日三餐上,郭晶晶的要求也十分簡單,最怕的就是去米其林餐廳消費。
她認為,錢不是大風颳來的,生活的品質,也不是用價錢來衡量,實用性更重要。
他們家三個孩子穿的衣服鞋子,很少能看到名牌的標誌,盡顯樸素和低調,若是孩子們想要賺零花錢,也時常要透過勞動去獲得。
除了思想品德的塑造,以及價值觀的養成,郭晶晶還會以身作則,即便在事業上已經創造了極高的成就,但她從來沒有放棄成長,不斷突破自己,考到了裁判證。
對待世事,她始終保持著穩定的心態,不在意外界的評價,堅持修煉自己,為孩子做好榜樣。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三個孩子都成長得乖巧懂事,重視禮儀,守規矩有禮貌。
不禁想起生物學博士尹燁說過的一段話:
“孩子是從父母的印記過來的。身教重於言傳,爹媽不看書,為什麼要逼著孩子看書。
很多人生一個蛋,就要求他必須成為鳳凰,可他忘了,自己要先變成鳳凰。
教育不只是學校和補習班的事情,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修煉。”
自身層次不足的父母,只會一味地要求孩子,指責孩子不夠努力。
真正有遠見的家長,都懂得做好示範,成為孩子的鏡子。
父母嚴格要求自己,孩子自然能夠樹立長遠的目標,奮發向上。
父母遇事情緒穩定,孩子也會勇敢面對坎坷和挫折,不畏變數。
父母樹立正確三觀,孩子終將會沿著正確道路前行,健康長大。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託舉孩子奔赴美好的未來。

 02 

  • 一個家庭,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給予高質量的陪伴
李玫瑾教授提到過一個觀點:
“家庭的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
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自己陪孩子的時間。
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找奶媽帶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帶孩子。”
高質量且充分的陪伴,是每個孩子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教育條件。
常聽身邊的一些父母說,只要賺了足夠多的錢,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於是在孩子成長的最關鍵時期,他們選擇把時間都用在賺錢、應酬上,找別人幫忙帶孩子。
殊不知,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容易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不可彌補的缺失。
當你未來幡然醒悟,終於有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時,已經在教育的路上埋下了太多深坑。
在這一點上,郭晶晶和霍啟剛始終保持著同樣的育兒觀念:陪伴不能省。
一路走來,郭晶晶僅有短暫放下事業的時期,就是幾個孩子年幼的階段,那些日子她都在用心陪著孩子成長。
閒暇時,他們會舉辦家庭活動,夫婦倆一起帶著孩子做花燈、學烘焙。
到了假期,也常會有人偶遇霍啟剛和郭晶晶帶著兒女們外出旅遊,看藝術展,學習傳統文化,坐高鐵去見世界的多樣性。
週末的時候,一家五口就會待在一起玩卡牌,出門騎車看風景。

而霍啟剛不管工作再忙,都會留出時間精力陪伴家人,不缺席孩子們成長的每個階段。
沒有應酬的時候,他便會早早回家吃飯,若是有應酬的話,他也會抽空回家先看看孩子。
有時候,他還會帶著孩子去圖書館閱讀書籍,去博物館豐富知識,陪著孩子做手工,學習做飯。
就像霍啟剛說的那樣:
“大家都很忙,但不能以忙為藉口,忽視了家庭。
你不能說,我沒時間陪你就買個禮物帶回家,這種價值觀是不對的。”
重視陪伴的家庭,不僅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還能幫助孩子塑造一個更完整的人格。
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永遠不要欠下陪伴的“賬”,千萬別做家庭教育中的“局外人”。
別等將來才發現,因為一時的忽視,留下了不可挽回的遺憾。
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不要在該負責的時候放開手,請用心陪伴在孩子身邊,做一個合格的“家庭教育責任人”。

 03 
  • 教育路上:講無數大道理,都抵不過培養好習慣
威廉·詹姆士說: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好的習慣會推動一個人攀登高峰,看到更美麗的風景。
而壞的習慣則會一步步將孩子推向深淵,拖垮孩子的未來。
郭晶晶就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平時孩子在做功課時,她都會為其打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避免讓孩子受到干擾。
若是爺爺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來探望,她也會嚴格要求孩子們先完成作業再去玩耍。
她表示:
“對於孩子而言,養成一個好習慣尤為重要。
人要學會規劃時間,而不是隨心所欲。”
在她的引導下,大兒子通常都是主動完成作業,課餘時間還會做家務、照顧妹妹,成長得非常出色。
他們夫婦也很看重孩子的興趣挖掘,鼓勵孩子在白板上任意發揮,開發想象力,提升創新能力。
郭晶晶還會在社交平臺分享孩子的繪畫成果,談及孩子的天賦,她坦然地表示,即使孩子不是十項全能,也會給予他們最好的鼓勵。
她經常告訴孩子:
“人生就是有輸有贏的,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在贏的時候享受快樂,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誠然。好習慣的力量,首先影響著孩子當下的學習成績和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決定著未來的人生方向。
聰明的父母,早已把講道理的時間都用在了培養孩子的習慣上。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每個孩子一生受益無窮的財富。

最好的家庭教育,莫過於幫助孩子立好規劃,養好習慣,做好這3件事:
(1)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自律者,方能自由。
教會孩子學會自省,及時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提高自制力,認真對待學習和生活。
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制定明確的人生目標,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規劃好自己前行的每一步。
(2)父母以身作則,懂規矩守底線:
在孩子小時候不為其立好規矩,長大後難免會有吃不完的虧。
從小教會孩子做人的底線,做事的規矩,未來路上才不會走錯路,做錯事,自毀前程。
始終記住,你想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3)管理好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教育:
有句話說的很深刻: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
面對孩子,多一些讚許,少一些否定,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貶低。
你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孩子就會走上什麼樣的路。
願所有父母都能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和孩子並肩前行,一起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點個“在看”,與大家共勉。
*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國學經典誦讀、中小學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歡迎關注我們。

END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