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麼看「僅退款」

這一段時間,電商行業「僅退款」這個能力引起了不少爭議。好幾次直播的時候,有朋友問我如何看待這個事,都沒有展開說,這次談談這個話題。
說起「僅退款」,至少有三個關鍵參與方:消費者、商家、電商平臺。我們先得界定自己是哪一種角色。
僅退款這個能力,消費者毫無疑問會喜歡得不得了,商家則會比較牴觸。至於平臺方的態度,其實每家平臺又都有自己的心思。
回想一下,拼多多沒有推出「僅退款」這個模式之前,在國內電商平臺購物,如果想退貨退款是怎樣的流程?怎樣的體驗?大家不會這麼快就都忘了吧?
我還記得,每次收到不滿意的商品,或是貨不對版想退款,都特別影響心情。填寫一大堆資訊不說,還要等賣家稽核。至於平臺方能不介入就不介入,一旦介入,多數時候也是和稀泥。有的時候買的東西不值多少錢,只好當花錢買教訓,折騰不起。
我相信拼多多在 2021 年推出「僅退款」這個售後機制的之前,也會有一番糾結。因為必然會有人質疑:如果有鑽空子的消費者怎麼辦?
即使鑽空子的消費者比例會很少,在這麼大體量的平臺,絕對數量也是個不小的數字,會被商家罵。
所以,拼多多最初也只是在生鮮品類進行測試,積累了足夠的資料,之後才擴充套件到全部品類。
應該說,「僅退款」是一個早就該有的售後機制,是對消費者的真正保護,也會讓消費者建立起足夠的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正向迴圈。
其實,美國電商行業,早在 2017 年就推出了 Returnless Refund,免退貨退款,一方面,幫賣家節省退貨運費,另一方面提升了客戶的購物體驗。如果這個服務有那麼壞,那麼商家早就不在亞馬遜做生意了,亞馬遜早就應該倒閉了才是。
大家可能會發現一點差異:美國電商平臺,是賣家承擔退貨運費,而中國的有些電商平臺,賣家會要求消費者自行承擔運費,這對於消費者而言,並不公平。買到了不滿意的商品,需要承擔額外運費成本、時間成本,還壞了心情。
網路上,有人別有用心地把「僅退款」解讀成所謂的「零元購」,甚至慫恿他人也去薅羊毛。我奉勸各位讀者,千萬不要隨意透支自己在平臺的信用。那些鑽空子的惡意使用者,其實是平臺的打擊物件。百億補貼剛推出的時候,有些人覺得有空子可鑽,變著花樣下單,結果呢? 被系統判定為「黃牛」。
作為消費者,應該力爭做個優質消費者,而不是到處鑽規則的漏洞薅羊毛搞什麼「零元購」,那是遲早要付出更大代價的行為。
有些評論者憂心忡忡,說什麼「僅退款」會激起人性的惡,會破壞電商行業…… 真的會這樣嗎?
網路上流傳的那些段子,已經好久沒新的了。這說明從統計層面看,可能遠沒有我們假設的那麼多,何況平臺的治理管控手段在不斷提高。大家不要想當然的覺得電商平臺會縱容這種鑽空子的行為,或許有漏網之魚,但肯定會持續提高治理能力。
現階段,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消費者優先是重點。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前一段時間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的強調的內容。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會同社會各界全面開展放心消費行動,全面樹立消費者優先的政策取向,全面建設消費友好型社會,積極構建放心消費環境共治格局。
消費者優先,平臺上的賣家們可能不喜歡。以前,有些賣家在平臺上頗有些話語權,甚至倒逼平臺修改規則。以後或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因為,平臺不止一家。這家平臺不好,還可以換一家,用腳投票。
商家在網上大罵平臺,但實際上心裡卻很誠實。哪裡賺錢,他們就會去哪裡。
拼多多不好,那麼去淘寶天貓怎麼樣?好訊息是:淘寶剛宣佈將最佳化「僅退款」策略,看體驗分了。什麼意思呢?店鋪綜合體驗分高於某個分值的話,遇到消費者要退款,平臺不主動介入,而是鼓勵商家先跟消費者協商。
如果你作為商家有足夠自信的話,那麼可以試試去淘天的平臺。也有個壞訊息要告訴你:淘天將開始收取基礎軟體服務費,費率為每筆訂單確收成交金額的 0.6%
看到同時出臺兩個規則的調整,讓我不由得一笑,想起來這個典故:
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莊子·齊物論》
在以前淘寶一家獨大的時候,宣佈收取基礎軟體服務費,可能也會掀起軒然大波,如今,大家的注意力反而被「僅退款」規則的調整所吸引。
無論去哪個平臺,我相信商家最終都還是會選擇追逐利潤。
時至今日,從業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電商領域不太可能退回到幾年前的模式,整個生態已經發生劇烈變化。接受並且適應這種變化,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是必然要做出的選擇。不適應,就會被淘汰。因為現在是供大於求,消費者必須優先。
把消費者優先這個問題想明白,一切問題才會良性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