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群中國人,偏偏要費盡唇舌為西方文化傳統為依據的另一個定理名稱辯護

職業數學家在民間

歡迎掃碼關注風雲老師的影片號:
歡迎掃碼關注風雲老師的備用號:職業數學家的休閒時光:
近期文章:
DeepSeek能不能有效指導家長雞娃呢?
數學課外閱讀推薦——每套書都是百裡挑一!!
學習機就是智商稅
讓你們見識一下,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小初高一體化”和“大數學”?????
明明是一群中國人,偏偏要費盡唇舌為西方文化傳統為依據的另一個定理名稱辯護,你們真要能講出專業的道理來,我也服你們,可偏偏這群人對數學歷史又非常無知

前天的文章《

堂堂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為什麼要用“畢達哥拉斯定理”而不用“勾股定理”???

》釋出之後,居然引來了一大群搞笑的評論。

公眾對數學史無知,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普通人沒必要去看數學史的教科書和專業書籍,看看科普文章科普書籍也就夠了。但是,討論

“畢達哥拉斯定理”和“勾股定理”

的命名問題,確實要涉及到一些更深入的數學史專業知識,所以我昨天的文章也特意做了一些普及,澄清了中國古代數學和西方數學史中關於勾股定理的一些常見誤區。

其實我普及的這些數學史專業知識並不是多高深的知識,在國內通用的教材李文林的《數學史概論》,國際通用的教材kac的《A History of Mathematics》都可以找到。

無知不可怕,因為無知可以學習,可以瞭解,可以進步,之後就不無知了。

最可怕的就是那些自以為是的傢伙,明明對數學史非常無知,看過幾篇科普文章,就開始鸚鵡學舌誇誇其談,說什麼“西方(古希臘)最早發現勾股定理

順便普及一個常識,現有傳世的文獻中,最早完整記載勾股定理的,既不是中國,也不是古希臘,而是印度的《

繩法經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勾股定理要用印度或者《繩法經》中的內容命名呢?
也不是。
我在評論區發現很多人,壓根就不是數學圈的人,也沒有數學專業背景,談起數學定理的命名來,卻又誇誇其談,什麼“命名權”,什麼“西方最先證明”,好像數學定理命名制度就是由他規定似的,真是笑死我了。
其實數學定理的命名方式實在太多了,用定理的主題和內容命名的,用發現者命名,用證明者命名,用幾何或圖形形狀命名的,用實物命名的都非常常見。
不過很多定理用發現者或證明者命名,後來發現搞錯了,是個烏龍,但因為傳統的約定俗成的力量太根深蒂固,也就將錯就錯了。比如裴蜀定理就不是裴蜀證明的,而是另有其人,他只是證明了這個定理的多項式推廣。佩爾方程和佩爾本人沒任何關係,僅僅是因為尤拉記錯了才首先使用佩爾方程的名稱,但是由於尤拉的巨大影響力,這個烏龍愣是沒改過來!至於畢達哥拉斯定理,其實也是一個烏龍,前天的文章已經說過了。
另外畢達哥拉斯本人的生平事蹟也非常可疑,這一點可以看看現代著名數學史家Reviel Netz的著作《New History of Greek Mathematics 》,他的觀點是畢達哥拉斯所處的年代(約公元前580年—前500年)古希臘還根本沒有形成為文藝數學科學創造成果署名的傳統,所有的數學科學知識,文藝作品都是口口相傳。他列舉了不少證據,並認為畢達哥拉斯和泰勒斯是古希臘後人為未署名的口口相傳的數學知識而杜撰的兩個鼻祖,就像古希臘人為口口相傳的荷馬史詩杜撰一個詩歌鼻祖荷馬一樣。Reviel Netz是古希臘數學史研究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他的觀點還是很有影響力的,現在研究古希臘數學史的很多人都傾向於這個觀點。
總之,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命名,實在沒有什麼史實的依據!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這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名稱要更改呢?


不會更改的!
因為著名數學定理的命名,其歷史傳統的慣性是非常強的,泰勒斯,畢達哥拉斯(不論是不是杜撰),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個名稱,以及殺牛的典故已經成為西方數學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要素了。
西方數學界繼續使用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名稱,是出於對西方數學文化傳統的紀念和尊重!
另外,再說說勾股定理的命名,勾股定理在中國古代數學中的深厚歷史淵源,昨天文章《堂堂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為什麼要用“畢達哥拉斯定理”而不用“勾股定理”???》已經詳細說明了,這裡不再多說了!
其實中國古代並沒有定理的名稱,西方數學傳入之後,才開始使用定理這個詞。但是從民國開始,中國學者編寫數學教材時,為了凸顯這個定理在中國古代數學中的深厚歷史淵源,而將其命名為勾股定理。不論當時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到今天為止,勾股定理的名稱也已經有100年的歷史,已經成為了中國數學文化傳統的要素了,而且已經得到中國數學界教育界的普遍認可,正規出版的國內中小學數學教材,嚴肅的本土數學著作幾乎都是用勾股定理的名稱,這已經是既定事實了,就跟西方普遍使用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名稱一樣,都是既定事實。
另外,在中文世界中,使用勾股定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作為中國古代數學源遠流長的勾股術的一種傳承和發揚。沒錯,中國古代數學,比起西方數學來說確實遜色不少,現代數學整體上也是沿用西方數學的語言和正規化,這一點不得不承認!
但是老祖宗也沒辱沒你們啊,中國古代數學中照樣有許多優秀內容值得傳承和發揚!
還有,一個定理有兩個名字,這在數學界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比如微積分基本定理,又被稱為牛頓-萊布尼茨公式,有限覆蓋定理,又稱為海涅-博雷爾定理。
勾股定理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兩種命名都有文化傳統依據,兩個名稱共存,同樣也不應該有任何問題

令我覺得匪夷所思的是,明明是一群中國人,偏偏要費盡唇舌為西方文化傳統為依據的另一個定理名稱辯護,你們真要能講出專業的道理來,我也服你們,可偏偏這群人對數學歷史又非常無知
你說這群人是不是很搞笑????

還有,看看這幅郵票圖案,明晃晃地印著“

中國

郵政”四個大字,

可是這郵票圖案上,所宣傳的數學定理,不論是英文還是中文都寫成畢達哥拉斯定理

,這就

過分地屈從西方數學文化傳統,同時又是明顯地挑戰了中國數學文化傳統的既定事實,

頂著中國郵政”四個字,做這種事情,
是不是很過分?
建了一個讀者群僅限《中小學數學要義》和《數學學習沒有捷徑》讀者入群,關於這兩本書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群裡交流,已經在其他讀者群的讀者就不要重複進群了,群滿200之後請加微信fengyun_19等待拉群
近期文章:
DeepSeek能不能有效指導家長雞娃呢?
數學課外閱讀推薦——每套書都是百裡挑一!!
學習機就是智商稅
讓你們見識一下,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小初高一體化”和“大數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