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定理在西方最早是出現在大數學家高斯於1801年的著作《算術探究》中。1852年,英國基督教士偉烈亞力在《北華捷報》(North China Herald,英國商人奚安門1850年8月3日在上海創辦《北華捷報》週刊,曾經是在中國出版的最有影響的一份英文報紙)上釋出了一篇關於中國古代數學的英文文章,其中就介紹了中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孫子算經》中的“物不知其數”問題的解法(下圖最右邊一列文字)。
偉烈亞力的這篇文章很快被翻譯為德語和法語並重新發布在歐洲的期刊上,因此 《孫子算經》中的“物不知其數”問題的解法得以傳到歐洲。1874年德國學者L.Mathiesen指出,《孫子算經》中“物不知其數”問題的解法和高斯的定理是完全符合的,從那個時候開始,西方數學界就將這個定理命名為中國剩餘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上面給出的中國剩餘定理內容是同餘方程組的求解演算法,其實中國剩餘定理還有一個版本,就是同餘方程組解的存在唯一性,下面是經典教材《A Classical Introduction to Modern Number Theory》中的標準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