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C一線通是好文明,但任天堂選擇不加入 2025-07-05 09:18 愛範兒 不用底座 不許投屏 任天堂 Switch 2 釋出至今已經近一個月,首批玩家的反饋也已經陸續出爐。然而在這個閤家歡遊戲大勝利的節骨眼上,任天堂自己卻又開始作妖了。 Switch 2 拒絕向第三方底座輸出影片訊號 知名科技媒體 The Verge 的資深編輯 Sean Hollister 於 7 月 3 日發文,指出有兩家配件廠商向 The Verge 透露: 任天堂在 Switch 2 中故意為 USB-C 介面的拓展性設定了限制,手段包括軟體加密和獨立的加密晶片,導致 Switch 2 在搭配一些第三方的拓展塢或 USB 配件時無法正常工作。 在 Sean Hollister 自己的測試中,他透過 Power-Z 的 KM003c 快充測試儀抓包了 Switch 2 與任天堂官方底座之間的握手記錄: 圖|The Verge 透過抓包記錄可以看到,Switch 2 與官方底座之間相互溝通的前若干個碼片使用的都是 USB-IF 聯盟規定的標準訊號,用來幫助兩臺裝置完成握手,確定雙方支援的充電功率和影片規格等等。 然而在記錄的後半段,Switch 2 卻突然開始用非明文的訊號——即記錄中標註為「廠商自定義」(Vendor Defined)的紫色部分——與官方底座通訊,並且直到這段加密資訊交換完畢後,Switch 2 才開始向底座輸出影片訊號。 隨後,Sean 再次對若干第三方的底座和 Switch 2 之間的通訊進行了抓包,最終確認絕大多數第三方底座都無法與 Switch 2 進行類似的加密通訊,導致主機拒絕輸出影片訊號。 其中唯一的例外是一款名為 Antank S3 Max 的底座(國內商品名為思維趣 siwiqu S3A-Max): 這是一款號稱可以平替任天堂官方 Switch 2 底座的產品,根據 Sean 的驗證,Antank 在與 Switch 2 通訊的時候可以使用任天堂的加密演算法,從而誘騙 Switch 2 透過驗證並正常輸出影片訊號: 圖|The Verge 其中 0x057E 就是 USB-IF 聯盟分配給任天堂公司的廠商程式碼(VID),從而印證了 Antank S3 Max 使用的是任天堂官方加密演算法與 Switch 2 完成握手。至於 Antank(或者思維趣)是怎樣獲得這加密演算法的就不得而知了。 這樣的操作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在 2017 年的初代 Switch 上,任天堂就已經搞過類似的操作了,想要讓主機輸出影片訊號給電視或者顯示器,就必須用任天堂的官方底座。 彼時的第三方解決方案如 Nyko 和 Genki 等等,對於任天堂老使用者們來說肯定是不陌生的,雖然最後出問題的產品也不少。 當年會燒壞主機的 Nyko 底座|PCMag 便攜顯示的浪潮已經變革,任天堂卻還是沒有跟上 歸根結底,遊戲主機搞第三方歧視、引導甚至強迫消費者購買官方配件這件事並不稀奇,畢竟遊戲主機/掌機本身的存在邏輯就是「獨佔」,任天堂在這種事情上更是慣犯了。 配件生態從來都是 Switch 的重要組成部分|Nintendo UK 往更深一層看看就會發現,這件事情的矛盾本身並不是任天堂搞歧視,而是消費者已經習慣了 USB-C 介面的全能性帶來的便利,卻在「一根線搞定所有」的時候唯獨卡在了 Switch 2 這裡。 根據官網上的資料,Switch 2 最高支援 4K 60Hz 的影片輸出,或者 1080P/1440P 120Hz,從引數範圍看應該是部分基於 HDMI 2.1 協議的,使用 USB-C 直連進行畫面輸出完全在能力範圍內。 圖|Nintendo 而在這個連三星 DeX 都可以直連 USB-C 線輸出 1440P 60Hz 同時運行遊戲的時代,Switch 2 想要以任何形式將影片畫面輸出到外接螢幕,唯一的辦法依然是它的官方底座,或者破解了協議的第三方底座。 這不僅是對使用者習慣的阻礙,更是違背了 Switch 2 作為一款行動式遊戲掌機的初衷。因為哪怕掌機的形態沒有變化,人們對於便攜顯示的需求卻迎來了鉅變。 圖|魅族官網 近幾年來,行動式顯示裝置可以說迎來了井噴式的增長,各種有線和無線的方案相繼成熟,無論是車機、便攜投影儀、便攜屏等等產品已經基本進入了大眾化的階段,更不用說各種以虛擬巨幕為賣點的 AR 眼鏡了。 第三方的底座還不一定能觸發影片輸出|YouTube @Blunty 試想一下:坐在高鐵上,你身邊的朋友戴上眼鏡,接上手機開啟 DeX 向後一躺開始看電影,你卻需要從箱子裡面掏出 Switch 2 底座、充電器、資料線,在小桌板上擺好陣法,接上電源之後,才能戴上眼鏡用大屏暢玩馬車世界,這合理嗎? 文 | 馬扶搖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作品或相關連結) 更多崗位資訊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