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受了,任天堂Switch 2在國內價格賣得貴一截不說,現在還“無限延期”了?
前段時間,新一代NS2正式亮相,宣佈於今年6月5日全球發售。
對於這款新機大家可是足足等了8年。
沒想到官方騷操作太多,NS2的多語言版本不僅比日本國內專用版貴了約1000元人民幣,而且部分遊戲還會在日本伺服器“鎖區”。
並且這還沒完,近日又爆出任天堂將推遲Switch 2在中國的發售計劃,具體時間待定…
這胃口吊的,國內玩家也是等得抓心撓肝。
好在現在外網上已經有博主分享出了首批NS2實機試玩體驗,來給大家“解渴”。

那麼升級後的它,遊戲表現如何,究竟值不值得買?

首先來說這塊大螢幕,NS2配備7.9英寸LCD螢幕,相比初代Switch 的6.2英寸視覺上大了不少。
這裡提一嘴,SteamDeck的螢幕大小為7.4英寸,想象不出來NS2有多大的看看SteamDeck就知道個大概了。

當然螢幕更大,NS2也更重了,整體超過了500克,短時間內體驗時大家表示還好,不過時間久了肯定就很累了。
另外NS2的解析度從720P升級為1080P,支援120Hz可變重新整理率與HDR顯示,讓幀率只有40幾的《王國之淚》終於成了過去式…

雖說沒用上OLED有點遺憾,但從網友分享的體驗來看,NS2一眼就能感受到進步。
不僅實測顯示其亮度、色彩表現均優於初代,而且試玩的遊戲基本上都能在掌機模式流暢執行並保持穩定幀率,所以螢幕配置還不算太勸退。

更重要的是,NS2支援底座模式下的4K解析度與HDR效果,部分遊戲甚至能實現120幀流暢執行,而且底座內建的散熱風扇很給力,畫面能持續穩定。
博主還體驗了《曠野之息》以及《密特羅德:Prime 4》等NS2專屬最佳化版本,一致認為這塊LCD螢幕完全超出了預期,終於還原了《塞爾達》該有的樣子…

而且博主還特別提到,本來覺得2-6.5小時的續航能力不夠,但發現螢幕畫面效果非常好,續航短也能接受了。

所以綜合來看,LCD真不一定比OLED差到哪去,起碼NS2的螢幕素質,應該是穩了!

接下來再說大家比較關心的效能,具體的效能引數配置任天堂捂得非常緊,沒有公佈NS2的處理器。
不過根據英偉達的部落格來看,NS2採用了英偉達30系的架構,Switch 2比初代Switch的圖形效能高10倍。

任天堂在紐約舉行的圓桌問答會上,也曾向IGN確認了Switch 2使用了 DLSS技術。它可以不犧牲影像質量的情況下提升解析度。
如果是定製的DLSS功能,那理論上每款遊戲都有專門的適配,這在遊戲機裡面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試玩過程中,《馬里奧賽車:世界》以120幀流暢執行,簡直是一場視覺過山車。
雖說角色都是Q版,但遊戲的精細度很高,角色轉向時候的身體表現,挑釁,加速後的後仰的動作,都更加真實。

尤其是過彎時的輪胎煙霧與水花飛濺效果,在前代主機上很難實現得這麼好。

還有力作《咚奇剛 蕉力全開》的試玩也非常震撼,這次的大金剛不僅會以往的跳躍、扔木桶,還特別強化的砸地。

不單是可以震動四周,而且可以全地形破壞,確確實實能夠砸出一個地洞,跳進去探險,並且破壞場景細節豐富,草皮、毛髮等材質渲染細膩,展現了新硬體的潛力。

活動現場還展示了《賽博朋克 2077》《哈迪斯 2》等第三方遊戲。
在執行《賽博朋克 2077》測試版本時,NS2的流暢度就沒那麼高了,看上去大概只有30幀,不過官方表示會提高到40幀。

因為試玩時間有限,所以大家並沒有太多時間深入測評,不過從試玩過程來看,遊戲體驗十分投入,激烈畫面也很穩定,所以效能這塊也無需擔心了。

接下來就是變化最大的手柄,Joy-Con 2採用磁吸替換滑軌,拆卸更便捷且吸附牢固,反向安裝亦不會損傷主機。

針對這個設計,博主的體驗覺得非常好,沒有初代Joy-Con搖桿漂移問題。

用博主的話來說,整個主機感覺更紮實了,沒有初代Switch那麼強的“玩具感”,並且Joy-Con 2掂在手裡的感覺不錯,重量適中。
不過博主也提到了,雖說搖桿在轉動時很順滑,但任天堂一直沒有明確說明它們是不是”霍爾搖桿“,這點讓人有點失望。

總的來說,全新升級的 Joy-Con 2 造型更美觀,手感更好,拆卸時的手感也很舒適。
接下來就是比較好玩的一個點了, Joy-Con 2增添了滑鼠模式,側面立於桌上就可以視作滑鼠使用。

但這個功能就屬於仁者見仁了,博主表示,用滑鼠模式試玩《密特羅德究極4》時,肩鍵觸覺反饋與”點選“操作結合變得更加好玩,精準度優於傳統手柄。
但缺點是一直需要平面支撐(如桌面),與掌機“隨時遊玩”理念略有衝突。

並且在玩其他遊戲,比如《Drag x Drive》時,甚至強制依賴該模式,易導致遊戲疲勞。

另外,博主還測試了一下新手柄上多出的一個用以語音聊天的C鍵,和朋友進行即時語音交流的感覺很不錯,大大提升了社交體驗。

總的來說,Joy-Con 2的設計從體驗來看有利有弊,還要根據具體遊戲來分析,最佳化搖桿漂移也算不錯的進步。

總的來說,Switch 2並非“革命性”換代,對於追求畫質與幀率的玩家,Switch 2值得考慮;若更看重便攜與價效比,可觀望後續機型,或遊戲陣容的進一步豐富。
如果真的很想入手的話,那麼對於國內的小夥伴來說,肯定建議第一選港版,其次是歐版,實在沒法了再美版。

目前香港官方渠道還未開始預售,需要進行抽選,不過有些第三方渠道商已經開啟預售,大家要仔細甄別。
至於為啥美版不推薦,因為目前爆出的美版屬於中國或越南製造,美版出口到美國收一次稅,進口再稅一次,最終價格會有多貴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
而國行版,就更難說了,去年11月,騰訊就宣佈了開始終止國行Switch的e商店等服務。

新機發售之後,騰訊方面也拒絕回答是否參與Switch 2的銷售,所以著急玩的話,等國行就有點遙遙無期了。
那麼問題來了,你對Switch 2是什麼感覺呢?有考慮入手嗎?

496項升級,不漲價!小鵬新款X9 39.98萬元起,價效比爆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