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寧德時代總裁辦的一號檔案下發,這是一封出海的動員信。
自2014年建立德國慕尼黑辦公室以來,十年來寧德時代始終沒有放棄西出之策。因為新能源生意不僅僅是中國生意,更是全球生意,只有佔據全球市場才能贏得未來。
作為眾多車企的主要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依託中國汽車市場的轉型優勢,使得其在國際市場具有足夠的話語權,SNE Research行業統計資料顯示,寧德時代2023年電池裝機量259.7GWh,同比增長40.8%,市場佔有率高達36.8%,市佔率已連續七年全球第一。
隨著歐洲、美國的電動化進展加快,國際巨頭轉型提速,寧德時代也期望在國際市場分得更多蛋糕。
因此,寧德時代這艘巨輪一直在奮勇駛入歐洲和美國。寧德時代在歐洲分別建立了德國工廠和匈牙利工廠,實現了產能輸出;在美國採用了技術授權給車企,讓車企生產電池的模式,實現了技術輸出。
據《財經》瞭解,美國三家車企和寧德時代達成或探討技術授權合作,歐洲也有多家車企在洽談相關合作。作為寧德時代在美技術授權的重要車企,福特方面告訴《財經》,目前BlueOval Battery Park Marshall的施工還在進行中,預計該工廠將按照計劃在2026年投產。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表示:“寧德時代已在和十多家歐美車企談合作,幫助它們造電池。”這一點在2023年的業績中也有所體現。相較於境內營收7.25%的同比增長,其2023年境外營收同比增長超70%。
當然,出海之路必然伴隨著巨浪,美國預將寧德時代列入實體清單中,歐洲將對中國電動車收取反補貼稅,都將影響寧德時代的步伐,但阻礙不了其出海的步伐。“因為我們認識到,(中國企業)與西方世界相比具有30%的成本競爭優勢”。Stellantis執行長Carlos Tavares如是說。
大西洋東岸的歐洲是現代汽車的發源地,也是電動汽車的家鄉。因此,寧德時代出海的第一站便是德國。
2014年3月,寧德時代在德國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全資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GmbH(CATG)。就在兩年前,寶馬選中了寧德時代,為華晨寶馬旗下之諾電動車開發動力電池。
CATG簡單的前臺佈置,簡約的辦公室,也說明當時寧德時代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當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貨量僅0.273GWh。
時代眷顧了寧德時代,2015年工信部制定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規定只有符合《規範條件》的動力電池才能獲得補貼,日韓企業始終未獲準進入白名單。加上2016年底的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政策增加了能量密度要求,讓主攻高能量密度體系的寧德時代獲得了大量訂單與關注。
高光時刻是在2017年,寧德時代超越比亞迪、松下、LG成為全球動力電池之王;這一年,寧德時代在法國、美國、加拿大、日本設立了全資子公司。
2018年寧德時代上市,成為產業界、股市、資本圈內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也就在這一年,寧德時代也收穫了大量訂單。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寶馬、戴姆勒、大眾等德國公司紛紛向寧德時代丟擲大額訂單。寧德時代在德國建廠,輸出產能也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2018年7月,在中國和德國雙方總理的見證下,寧德時代與德國圖林根州政府簽署了投資協議。寧德時代將在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慧製造技術研發中心。
當年10月寧德時代第一家海外工廠正式破土動工,原計劃於2021年投產,2022年形成14GWh的產能,有望為當地提供約2000個就業崗位。
彼時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意氣風發地表示,“我們希望將全球最領先的動力電池技術帶到德國。透過在歐洲形成本土化動力電池供應能力,我們可以進一步貼近歐洲客戶,提供更為及時有效的產品解決方案,更好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
2022年8月,寧德時代宣佈,將投資不超過73.4億歐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與賓士合作建設歐洲第二座電池工廠,規劃產能100GWh,建成後將成為歐洲產能最大的電池工廠,為賓士、寶馬、大眾、Stellantis等客戶供貨。
雖然工廠奠基順利,但是天災人禍不斷。之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讓寧德時代德國工廠整體建設節奏有些推遲。2022年4月,寧德時代獲得了當地政府批覆的生產許可,每年可生產8GWh的電池。當年12月,一塊塊電芯正式從圖林根州工廠緩緩下線。
就在寧德時代要提產之時,德國勞動力短缺成為新問題。
2023年5月,德國總理朔爾茨對德國勞動力短缺問題發出預警,德國未來需要與缺乏勞動力作鬥爭,教育和培訓是應對這一問題的關鍵。
寧德時代歐洲區執行長Mathias Hüttenrauch曾表示,德國的勞動力短缺使得歐洲電池廠的產能提升成為挑戰。德國勞動力的老齡化和教育體系使得寧德時代難以招到足夠有資質的員工。
儘管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建廠是匈牙利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專案,但龐大的建設規模引發了當地居民不滿。示威者曾在德布勒森市政府門口聚集,大罵政府官員是叛徒,並稱政府官員沒有考慮潛在的環境問題。
匈牙利正在成為歐洲電池生產的大本營,每一座新建的工廠雖然能提供上千的崗位,但由於大多數工廠建設在農田上,需要消耗大量電力和水資源,因此包括韓國企業在內,所有工廠都在頻遭當地居民抵制。
這些抵制也不能阻礙寧德時代第二工廠的建設。寧德時代已經獲得當地政府頒佈的環境許可證,當地官員表示:“這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嚴格的許可證。”
針對歐洲工廠的市場關切,寧德時代在去年表示:“海外工廠進展順利,德國工廠目前在產能爬坡中。匈牙利專案規模較大,公司分期開展建設,也在順利推進中。”
畢竟對於歐洲汽車工業來說,要想實現電動化轉型,寧德時代必不可少。此前歐洲企業想扶植本土電池企業Northvolt,將其視為歐洲汽車業希望所在。
然而隨著近期寶馬聲稱,取消了與Northvolt簽訂的價值20億歐元(21.5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電池單元訂單,再次證明了,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亞洲電池企業在動力電池製造方面的領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