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太|破除英語語法迷思

——圖片來源於紐約攝影師Hoover Tung
我一直和人家說,我是一個英語學渣。
中國人都能理解,因為我的英語語法題那是可以從頭錯到底。
因為選擇題實在太差,模考分數慘不忍睹,所以高考前,英語老師甚至找我談了一次話。他說,如果我考試的時候在A和B兩個選項之間猶豫,那就先排除掉這2個,然後在C和D裡面選一個——可能這樣分數還能高一點。
現在想起來,老師是不是在嘲諷我啊……但是當時天真善良的我當真了,我高考真的是這樣做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高考英語成績一下子提高了40多分。
但是我和美國人說,我的英語很差,美國人就完全不能理解了。
他們哈哈大笑,覺得我是在開一種自嘲式的玩笑。我和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很認真的說:“我真的很驚訝,怎麼在法庭上檢察官和法官都能聽懂我說話的”——他把這視為他的年度笑話,隔三差五就要拿出來笑一番。
他說:“他們能聽懂你的話,是因為’nothing wrong with your English’(你的英語一點毛病也沒有)。”

我後來認真思考了一下這件事,我覺得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過於追求完美了。說英語好像是見不得一點語法錯誤,恨不得出口成章,就像英語母語者一樣。
可我在中國好吃好喝了三十多年,這怎麼可能呢?
我想起來一位有名的外國友人,大山,大家都知道吧?我也聽過他說中文。他中文在外國人裡已經是登峰造極了,但是你說他說中文完全沒毛病沒口音,真的也是說說的——我們中國人還是可以一耳朵就聽出來他是個外國人。
在上海的時候我也經常遇見一些會說洋涇浜中文的老外,他們中文已經很好了,但是會有很多明顯的語法錯誤。可是有什麼關係呢?大家可以交流就好了。
外國人比起我們,對學習這事更寬容。所以,膽子大一點,人家外國人看到我們這張臉,就沒有指望我們英語能有多好。但凡比周圍的人好上一點點,人家就已經很驚喜了。

我過去學英語,最頭疼的就是過去時態。
我們中文貌似沒啥時態變化,我們說,昨天我去了超市——只要加個“昨天”,那就已經是過去時了。
所以我每次說英語,說到過去的事情的時候,我都要非常刻意地對所有動詞進行改編,加ed,就很費勁。
更不要說英語還有各種奇怪的時態,虛擬語氣,還有什麼過去完成進行時——聽聽這些名字!反正我們的英語老師,就是怎麼怪就怎麼來出題——真的,你不要問我,我到現在也不懂這種到底是什麼。
但是有意思的是,我到了美國以後,發現美國人自己說英語的時候語法也是一塌糊塗。我有時候聽他們講話,語法錯誤超級多。
我女兒在上海的時候有個美國同學,他的英語差啊,分班的時候甚至分到了低班……我當時還以為是個別現象,現在完全理解了。
所以我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美國人自己也不注重英語語法,那我們中國人為啥要折磨自己的孩子替他們操心——守護英語語法的事情,不是應該交還給美國人自己去做嗎?

更搞笑的事情是,我前幾個月參加了一個律師實務培訓。
培訓的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在和陪審團複述案情的時候,完全可以全部用現在時態。
什麼什麼?這不是亂套了嗎?是不是?案子不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怎麼可以用現在時態來表達呢?
人家老師解釋了,因為用現在時態描述時,會讓旁聽者感覺身臨其境,會更容易以身代入——這樣表達可以更容易讓旁聽者共情。
知道我聽到這裡有多高興嗎?終於可以拋棄說起來舌頭都捋不直的過去時態了——然後我忽然意識到我過去無意中一直用的現在時態,搞不好人家外國人還以為我是故意這樣說的。
那些被中國英語老師鄙視的“語法錯誤”,擱在這竟然還是一種很高階的表達方式呢。

最後,很多人和我說,道理也懂,但是因為孩子學的是體制內英語,所以知道道理也沒用。
我也不想說,我們的體制內的英語教學有多麼脫離實際。比如我也是到美國以後發現美國人說再見必說“Have a nice day.”(願你有美好的一天),但是以前從來沒有老師教過我這一點。
但是所有的語言學習,不管考試考什麼,最後萬變不離其宗,不就是聽、說、讀、寫四件事嗎?
聽和說是配套的,能聽懂,能表達——這不比語法正確要重要嗎?
能閱讀,能寫作——這不比單純的背單詞要重要嗎?
對了,很多人以為,英語閱讀不行,是因為單詞量太少——我過去也一直有這個誤區。後來發現也不是這樣。英語閱讀不行的本質問題,還是因為看的書太少。多看一點,閱讀自然會好的。
那我們中國人學英語為什麼這麼熱衷於“背單詞”呢?說到底,還是一種“走捷徑”的心態。感覺如果這些單詞都認識了,那還愁讀不懂嗎?但實際上,很多孩子因為背不了單詞,就完全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看起來走的捷徑,實際付出了最大的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