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車企給供貨商壓價說起

今天早上有個截圖在各個群裡瘋傳,說某車企向供應商壓價,要求再減價10%。
這個已經被證實了。
還有張供應商的回應截圖,說實在是降不下去,卷不動了。
這個還沒被證實。
事件引發熱議後,車企的公關總經理出來回應說,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
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大家可協商推進。
這讓我想到前幾天彭博的一篇文章,文章說我國出口順差已創歷史紀錄,估計年內會達到1萬億美元。    
訊息傳到國內,外貿圈心情複雜。
雖然資料感人,但這兩年大家的體感收入沒有變好,反而覺得賺錢越來艱辛。
某車企這種有技術壁壘科技含量的已經算很好的了,更多做“普貨”的中小商家基本只能賺個生活費。
核心原因在於,某些產業產能過剩,為了輸出產能,競爭者玩命內卷,把商品價格越卷越低,最後導致大家都沒飯吃。
兩條新聞同時指向一個結論:
中國製造苦內卷久矣。
無底線的內耗與價格戰正在掏空所有從業者的工作熱情。
上海某位外貿大佬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直言:   
“做跨境電商重要標準是要選中國人少的賽道;
中國人一進來,很快就掙不到錢了。”
用幾個直觀的案例來看看現在的價格戰到底有多恐怖。
就說爆火的MAGA帽吧,一頂帽子出廠價1美元,被經銷商轉手去美國能賣20美元。
其中19美元都歸了經銷商,中國廠商就在那1美元裡摳利潤。
可現在,同行都來牙縫裡搶肉。為了吸引外商客戶,有人能報出0.5美元甚至更低的價格。   
這麼一折騰,所有人都得跟著他降價,否則根本接不到訂單。
其他行業也不遑多讓。
燈具公司的朋友抱怨,他們給外商寄了兩次樣品,歷時半年仍然沒有成交。
客戶一直在死磕價格,磕到整單生意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書商的日子同樣難過。
你報2.4刀,人家能找到0.5刀的賣家。 
電子元器件也一樣。
幾毛錢的差價就能讓好幾個月的努力打水漂。 
在價格戰的大背景下,老外天天想來中國薅羊毛。
他們很清楚,捲到極致的中國賣家為了留住客戶,可以接受零利潤甚至負利潤。
再不濟還能靠著政府出口退稅苟下去。
所以,一上來就瘋狂砍價,美滋滋地各處撿漏。   
被卷的廠商,只能在大內鬥中討一兩口殘羹冷炙。
因此隨便上網逛逛,就能看到外貿人呼天搶地,指責自殺式價格戰害人害己。   
更離譜的是,除了卷價格,圈子裡還開始卷放賬期。
旁觀者與當局者看到這裡,難免有些恍惚:
弄不清這是交易的藝術,還是單純在撒幣?
跨境電商的情況也差不多。
挺耐人尋味的。
以某出海跨境電商為例,如今它已經是海外最熱門的購物APP,長期佔著Google Play 和 Apple App Store下載量排行榜的頭把交椅。
照理說,它應該為國內商人帶來更多出海賺錢的機遇。
可事實上,由於平臺奉行低價策略,入駐其中的商家發現,在上面做生意如坐針氈:
有人上架了20件商品都沒核價成功,平臺給的申報價比進貨價還低。
而即便核價透過,平臺發現別人給出的價格比你更低,又會倒逼你進一步降價。   
這使得那些燒不起錢,又沒有強大供應鏈支撐的中小商販,只能被淘汰出局。
一通比價折騰下來,好像只有卷王才能慘勝
雨果跨境資料顯示,2023年只有27%賣家表示利潤高於上一年同期,59%賣家表示利潤出現下滑;
2024年第一季度,有12%賣家表示利潤與上一年同期持平,另有44%賣家的利潤同比下滑。
好多電商衝著媒體抱怨:
“今年以來,已經吃不到多少紅利了”;
“運營難度越來越大,利潤率屢創新低”;   
“即便是小眾賽道,現在也卷得不行,都在打價格戰”。
唯一利好的是歐美消費者。
他們本來飽受通脹之苦,中國商人打價格戰正好給他們提供了廉價商品,等於自掏腰包幫歐美降通脹。
一位大學副教授接受CBS採訪時說:“人們已經習慣了以最低價格購物,真的很開心,當我們發現打折或便宜的東西時,我們會感到驕傲。”
其實中國製造並不差,也不止有便宜這一個優點。
總盯著價格卷,既非長久之計,也非明智之舉。   
除了壓榨自己,這麼做還在破壞行業生態,把全行業都束縛在價值鏈的底端。
頂端一有風吹草動,底端就跟著感冒發燒。
如果國外加稅制裁,卷王們只能進一步對內壓價。
然後各種矛盾都來了:
老闆們賺不到錢,只能辛苦牛馬們“降本增效”;
勞動者沒錢賺就會不消費,進而又導致企業利潤下降……
這就走進了通縮螺旋。
啥時候我們能從這個螺旋里出來,啥時候經濟才會真的回暖。
要知道,靠瘋狂吃苦卷死別人,自己也會繼續吃苦受罪。
還是希望多一些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少一些沉迷惡性競爭的卷王。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6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