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新檔案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清倉了標普500ETF,蘋果保持不變,增持了西方石油,電信公司verizon,還有達美樂比薩。
有人認為巴菲特倉位只有0.02%的標普,清倉也不代表什麼吧。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只有0.02%的倉位,清掉才有指標性的意義。
巴菲特增持的這些大家不覺得很熟悉嗎,不就是中國的高股息嗎?Verizon相當於中國移動,西方石油相當於中海油,消費股相當於強現金流,遇到任何危機,飯還是得吃的。
現在2025中美的確各種敘事開始互換,比如美股大家信心沒有那麼大了,高盛甚至這兩天研究員發給客戶郵件說是最後一次看多美股,而中國資產則最近連續大漲,港股都漲瘋了。
另外在中美的大戰略方面,雙方的確在互換敘事,過去兩年中國主要是化債,而最近幾個月無論是宇樹機器人,還是deepseek,讓大家感覺中國科技真的有希望了,股市漲也是漲科技股。
而美國則是相反,特朗普政府現在主要關注縮小債務,在科技方面,由於中國的崛起,全世界現在開始誇讚中國科技,不再認為美國是遙遙領先。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前議員蓋拉格承認了這一點:“從技術上講,我認為我們仍然領先,但領先優勢很小。”
他呼籲美國要加大關鍵技術的顛覆性投資,呼籲盟友一起加入來遏制中國。
可惜已經互換的敘事,哪有那麼容易被顛覆,特朗普政府當前的主要施政戰略真的是化債,而不是科技,中國現在的主要戰略真的是科技,而不是化債。
因為主要矛盾決定次要矛盾,當前美國政府要想解決美國的各類問題,必須要解決政府赤字和債務龐大問題,而中國要解決債務問題,必須要all-in科技。
比如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最新的提議是透過財政部資產的貨幣化來化債,包括黃金的價值重估。
這裡面有個有趣的冷知識,即美國的8000噸黃金,仍然是按照70年代初42美元/盎司的價格在估值,只有100多億美元,如果按照當前價格重估,比如2800,那相當於資產端黃金這部分會暴漲到8000億美元。
這樣一來,美國債務佔資產的比例就會下降,那麼發債的急迫性就可以下降,這樣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就可以下降,利率就能下降,完美完成特朗普的政治任務。
有趣的是,由於財政部和美聯儲的資產和負債是個相對應的關係,也就是如果貝森特真的這麼幹了,美聯儲的負債端也會多8000億美元,那就相當於變相的QE了。
所以看起來無論怎麼搞,都有利中國資產,果然特朗普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川建國啊。
我們今天剛剛搞了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從參加活動的人士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實體和硬科技明顯比網際網路更重要。另外deepseek和宇樹都去了,安排了宇樹發言,可見AI和機器人是我們重點追求的科技增量。
最近港股大漲,中概股大漲,外資賣出印度買入中國。印度股市市值下降了7200億美元,而中國資產上漲了1.3萬億美元。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資料,南向資金已連續47周資金淨流入,搶奪境外的中國資產的定價權。
新的本土資本,對中國科技有強大信心的本土資本,把核心籌碼拿完了,牛市也就真正啟動了。而外資和內資,最終會在我們新的金融發展政策下,形成大牛市的一體兩面。
(全文完)
週五晚直播反響熱烈,deepseek 2025年港A股投資機會進行了深度探討,直播完整的文件(包括多個熱門AI公司)和影片回放已上傳星球,歡迎加入星球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