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中產的頭號風險資產,不是爛尾房,而是爛尾娃……

點選

關注毯叔,看更多金融乾貨

上個週末,和幾個因娃結識的相熟家庭一起聚餐。
娃們吵吵鬧鬧地玩,大人們也討論起最近的投資市場和行情來。
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京城中產,都處在人生的夾縫中負重前行。
我問他們,你們說現在啥是中產投資回報率最低的投資?
有人說是炒股買幣,有人說是爛尾樓
一個朋友悠悠地說:“其實,現在比碰上爛尾樓更慘的是,養個爛尾娃……”
爛尾樓爛了,還可以賴開發商,爛尾娃爛了,全賴自己!
一句驚醒夢中人!
我這才知道,原來爛尾娃,已經成為中產們最怕,又不得不面對的頭號風險資產了……
啥叫爛尾娃?
據我觀察,目前大家對這個詞的理解有兩種:
第一種,是雞娃雞了十幾年,才發現投資回報率太低。
娃寒窗苦讀數載,結果畢業即失業,只能回家當“全職兒女”,高不成低不就,人生從此爛尾。
最典型的就是前段時間網上被瘋狂刷屏的一個帖子,標題是《18年雞娃終點,高考582分》
圖源:網路
帖子下面堆滿了父母們的唏噓,18年的金錢和精力,換來這樣的結果,實慘!
有人說是家長拖了後腿,沒雞到點子上,還有人說,那麼多獎卻沒見數理類的獎,可見孩子智商平平,“爛尾”不奇怪!
圖源:網路
可只要你抬眼看看現在的市場環境和就業形勢,就會知道,這些人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給大家看一張圖,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了1179萬。
而咱們這屆家長20年前什麼樣?幾乎只有今年的1/3。
圖源:網路
現在每年千萬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可真正就業的學生卻越來越少,甚至還出現了學歷倒掛現象。
前陣子智聯招聘釋出了一組資料,2024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55.5%
這是什麼意思?
有接近一半的孩子,被迫家裡蹲
你說是年輕人不想奮鬥非要家裡蹲麼?真不是。
實在是市場承載不了那麼多大學生。
別說普通的一本二本,即便是名校碩博畢業,也不敢說能找到各方面都合適的工作。
圖源:網路
前幾天我和一個北大來我們公司實習生的學生聊天,他和我說,他們班同學基本全都在準備申請碩博,或者留學。
至於原因,他說的也很真實:
大家現在都找不到工作,索性延長下讀書時間,過幾年再面對。
所以你說,這種情況下,娃的爛尾能賴娃麼?
要我看,還是家長們的預期管理沒做好。
有一個事實大家別忘了,這一屆70後80後的家長,大多都是教育投資的受益者。
尤其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小鎮做題家們,當年都是靠自己刻苦學習改變了命運,實現了人生的逆襲,成為了大城市的領導、富豪、至少是中產,也成為了家族的榮光。
所以作為雞娃主力軍,他們無比相信這條路徑的正確性和可延續性,更是把全部希望和資源都壓在了孩子的教育上,期待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圖源:網路
卻忽略了一個真相,這些年來,教育投入的“成材率”一直在下降。

據社會學家張虹所說,80年代末的大學生“成材率”50%,如今985、211畢業生“成材率”只有5%。

說明了啥?
95%的爛尾率!
要知道,所有以回報率為出發點的教育,本身就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收益也是最不可控的。
等到有一天撞到南牆才發現娃爛尾了,真怪不了娃……
第二種理解,更接近“爛尾樓”的本意。
爛尾樓是因為開發商沒錢了才爛尾,而爛尾娃是因為父母沒錢了,只能偃旗息鼓,最後的苦果都由孩子承擔。
前幾年,經濟環境好時,很多中產家庭都雞娃過猛,子彈齊發,動輒就花幾十上百萬的教育經費,一頓操作猛如虎。
當過父母的都知道,教育這場持久戰中,只要你想雞娃,總有花不完的錢。而且一不小心,就不自覺地加了槓桿。
最新發布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透露,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53.8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約68萬元。
中國孩子的養育成本佔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50%,而其中教育支出佔養育成本的比例高達34%。
我看到一位上海媽媽給自家三年級的孩子算了一筆賬,一年下來花費約20萬左右,基本都用在了各種興趣培訓班上面。
圖源:網路
這樣的成本投入,如果能夠持續,也沒問題
可問題就出在,這兩年,太多中產突然經歷了裁員、降薪、投資失敗的多重打擊,家道中落,子彈打光,一夜返貧……
就算還沒經歷的,也都內心惶惶不安,岌岌可危。
這種心態和焦慮下,當初豪情萬丈的雞娃事業,也只能偃旗息鼓,退而求其次。
有人改走經濟適用型路線。
比如,上20萬一年國際學校的孩子,直接轉回公立學校;
琴棋書畫、滑雪、馬術,最後只能留下1-2個性價比更高的興趣班;
高額的課外補習,能省就省,讓孩子薅免費的網課資源自學;
我一個同事,孩子初三了,娃剛上小學他就盤算好了,高中去讀國際學校或公立學校國際部,然後去美國讀本科。
但金融圈降薪後,他和我聊,已經改變了想法。
因為他算過一筆賬,拋開讀國際學校的費用,去美國讀個本科,保守點說三四百萬,以他家娃的情況,也申請不到排名靠前的學校,回國找工作,一個月薪水不過五六千。
有這錢,還不如讀個普高,隨便在國內考個本科,畢業後的工作也是五六千,但省下了三四百萬,這錢給孩子留著,也能“苟”上一段時間。
更有甚者,還有人經濟受到大的打擊,只能直接斷供,讓留學海外的孩子被破中斷學業,退學回國。
圖源:網路
原本在海外過著烏托邦式生活的孩子們,自己都沒想到,有一天,會因為家裡沒錢爛尾了……
不得不說,爛尾娃”這個詞造得真巧妙,兩個字就把千萬父母的焦慮和擔憂全都喚醒了。
我甚至也開始在內心問自己,如果我的娃爛尾了,該怎麼辦?我能接受麼?
可思來想去,什麼叫爛尾呢?
人生那麼長,何時又是尾呢?
10幾歲被父母轉回公立學校就叫尾?
高考沒考到高分,沒上好的大學就叫尾?
大學畢業沒找到工作回家啃老就叫尾?
這也未免把尾設定的太早了……
時至今日,我年過40歲,每天仍然能量滿滿,渴望改變世界,突破人生。
那為什麼,要給一個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貼上爛尾的標籤呢?
不公平,不客觀,也為時尚早!
圖源:網路
如果按照爛尾的標準,我大學畢業第一次考研,全線崩潰,也被父母嫌棄是家裡的蛀蟲,也被同學老師看不上,也覺得自己的人生徹底完蛋了,這該算是徹底爛尾了吧。
可後來我不也考上了研,找到了工作,開啟了副業,一步一步闖出來,甚至成為很多人口中的人生贏家了?
爛尾了麼?
真的,我們這個社會,總喜歡不斷推出“樣本”和時鐘,把某種單一標準當做全部。
很多時候,當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爛尾了,往往不是孩子的出路被封死了,而是父母的思維和想法被所謂的“成功”標準緊緊禁錮住了。
說個真相,人生就是一場體驗,每個人的節奏不同,步調不同,從來就沒有什麼“人生勝利組”。
不拿別人的高點和自己的低點作比較,是一種策略,也是智慧。
所以,我曾經和大家說過一個觀點,雞娃對中產來說,現在已經變成一門賠本生意了
因為,我真心不認同,把教育孩子這件事,單純用投資價效比來衡量
衡量就是不值,衡量就是價效比和確定性極低,而且只會越來越低!
但你陪伴孩子引領孩子成長的過程,只是一筆投資麼?
每一次與他的互動,和他的共同成長,又何嘗不是對自我的一種滋養,對人生體驗的一種豐富呢?
所以,別再抱怨投資爛尾,如果你實在要去做教育投資,我的建議就是走禦寒路線。
放棄追逐那些跟風的虛無縹緲的標準和維度,多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孩子穩定優質的核心和更務實的技能,這些都是為娃以後在變化萬千社會生存做準備的,而且永遠適用。
說一千道一萬,三個投資方向:
第一個,雞知識不如雞能力;
第二個,雞能力不如雞心態;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雞娃不如雞自己。
與其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和對價效比的精明算計,不如咱先自己支稜起來,努力賺錢。
把家底夯實,不給孩子壓力。
到時候孩子優秀,就上交國家;孩子砸手裡,就讓他們安心當個“全職兒女”,母慈子孝,一家安好……
這個世道,誰也沒別說爛尾,先憑實力讓自己不爛尾,可好?
【毯叔說】
教育孩子是一筆風險極高的投資,想不養出“爛尾娃”,必須自己先憑實力,打破資訊差,讓自己不爛尾。
比如,在我的【毯叔年度陪伴群】裡,我就會365天分享關於金融、財富、IP、AI、投資等方面的思考、資訊、資源,“含金量”極高。
歡迎點選👇加入,享受有質量的資訊差。購買後新增我微信(uncletan2019),拉你入群
點選

關注毯叔

回覆“盤錢”領30本搞錢神書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