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米粒媽;來源:米粒媽頻道 (ID:MilimaPinDao)
最近聽說了一個新詞——“爛尾娃”。
說的是寒窗苦讀十幾年的孩子,最後畢業即失業,人生就像“爛尾樓”一樣,被迫停擺。

看到“爛尾娃”這個詞,第一反應就是:真實又扎心

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了1179萬,而咱們這屆家長20年前什麼樣?幾乎只有今年的1/3。

學歷貶值,已成事實。
現在的大學生,考研的考研,考編的考編,要麼回家子承父業。
不是年輕人不想奮鬥,實在是市場承載不了那麼多大學生。別說普通的一本二本,即便是名校的碩博畢業,也不敢說一定能找到各方面都合適的工作。
在北京,以前好多大廠的年輕人薪水高、工作忙(賺的多花的少),夫妻倆一般沒幾年就能靠自己攢錢買套小房安家。
現在呢,大廠裁員的裁員、降薪的降薪,房價高得離譜,養娃花費無上限,年輕人在大城市完全沒有了歸屬感和安全感,索性不買房,混幾年就回老家。

前幾天刷到一條影片,一個年輕人回老家當“全職兒女”,她說,父母退休金很高,一直讓她回老家,說她回去就是“多雙碗筷的事兒”,如果不想待在家裡,就隨便找份輕鬆的工作。
如果在大城市漂著,工作996,帶娃007,父母心疼子女,就得跟著去“漂”,出人出力出錢,不買房則已,一旦買房,還得掏空4個老人的錢包。
現在想來,當“全職兒女”又何嘗不是一種孝順——陪伴父母,生活規律,老家生活成本低,父母退休工資又高,簡直是雙贏。
AI時代,很多工作已經漸漸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當我們還在擔心做翻譯、設計、寫文章、敲程式碼這些工作的人要是失業了,以後可以去開滴滴的時候,無人駕駛已經在路上了。

“蘿蔔快跑”無人駕駛車在武漢訂單激增,大家對這種趨勢的接受和擁抱程度,超乎你我的想象,相信過不了多久,司機這個職業也會被取代。
到底學什麼專業、什麼技能,可以一勞永逸?一輩子都有飯吃?沒有答案。
這屆雞娃父母,該何去何從。。。
這幾年,很多走國際路線的家庭,調轉方向,改體制內升學了。
因為計算過“投資回報比”。
我的一個朋友,孩子初三了,成績中等,屬於能考上普高,但上不了重點的那種。娃還在小學的時候,朋友就盤算好了,高中讀國際學校或公立學校國際部,換賽道,去美國讀個本科。

後來,朋友改主意了。因為他算了一筆賬,拋開讀國際學校的費用,去美國讀個本科,保守點說三四百萬,而且以他家娃的情況,也申請不到排名靠前的學校,關鍵回國找工作,一個月薪水不過五七八千。
有工作還算好的,現在,待業的海歸一抓一大把,其中還不乏名校回來的。
朋友說,有這錢,不如讀個普高,隨便在國內考個本科,畢業後的工作大機率也是五七八千,但省下了三四百萬啊,這錢給孩子留著,就算沒有好工作,也能“苟”上一段時間。
像朋友這樣,教育轉向的,不在少數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雞娃,哪怕走體制內,也省不了幾個錢。
從小精心培養,學前早教、英語、運動、藝術、思維啟蒙,國際或雙語幼兒園,為了上個好小學,恨不得娃還沒出生,就砸下千萬買學區房。
上了小學語數英加碼,該學ao數學ao數,該加外教加外教,假期遊學,參加各種比賽。等上了初高中,補課費水漲船高,為了節約孩子時間,家長選擇上一對一,一年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都不誇張。
最後呢,大機率考個普通一本,連211都難。
四年後孩子大學畢業,成了“爛尾娃”。

所以現在北上廣不少中產父母已經放棄雞娃,改雞自己了。
尤其帝都的“考一代”們,孩子可能智商迴歸均值,雞不出來了,但對自己的智商、能力、人脈和努力程度,還是有把握的。
之前認識一個朋友,在北郵工作,自從有了孩子,就輾轉找機會換工作,從北郵跳到了北理,從北理又跳到了人大。
北郵其實是很不錯的學校,雖然不是985,但是211裡的頂流,奈何北郵附小,太一般了

,為了孩子能作為子弟上個好學校,做父母的也是拼了。
之前看過一個北大醫學部畢業的博士媽媽和現任藥企研發總監的碩士爸爸,養出個學習上的“渣娃”。兒子從一年級起就穩居倒數,考普高基本沒戲。
怎麼辦?轉而雞自己,她逼自己切換賽道,開展副業,甚至副業賺得比主業還多,在上海買了第三套房,外地也有多套房產。
然後自己各種資訊蒐集、深入研究,為兒子找到了適合普娃的9條路線。

她甚至把藍領路線都列出了詳細的表格,高職專業,她都研究出了三個“最佳”,包括眼視光、動物醫學、機電一體化。
雞娃,本質上是一場賭博,我們看到很多的成功案例,其實是“
倖存者偏差
”,但就地躺平,好像又做不到,怎麼辦?
-
雞能力>雞知識
安排孩子的學習,但不要剝奪他們的生活,因為很多能力和本領是在生活中獲得的。
做飯、整理房間,這是生活的能力;計劃、安排一場旅行,這是統籌的能力;多跟朋友、同學一起玩,這是與人交往的能力;遇到問題主動思考、尋求幫助、嘗試推進,這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
好心態決定一生
無論學習好不好,心態不能倒。
雖然我經常吐槽自家孩子不靠譜,但他的好心態,真的讓我放一百個心。未來不管考上什麼樣的大學,他都能自洽,不鑽牛角尖。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被困難打倒的,而是自己的心態先崩了,人隨之也崩了。
-
終身學習,擁抱變化
20年前,誰能想到我們能出門不帶錢包,一部手機走全國?誰能預測到有個叫AI的東西,能成為我們的幫手,也能搶走我們的工作?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人也當如是,孩子一定要有終身學習、擁抱變化的能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
努力賺錢,給娃底氣
如果實在卷不動,又躺不平,來回仰臥起坐,倒不如支稜起來,努力賺錢。
孩子優秀,就上交國家;孩子砸手裡,就讓他們安心當個“全職兒女”,生活,各有各的幸福,不是麼?!
同意的,文末點個【贊】+【在看】。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關鍵詞
孩子
米粒媽
孩子
米粒媽
雞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