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投資者而言,要對私募大V的網紅光環審慎認知,不應盲目跟風或無條件信任,而是要獨立深入地瞭解其投資策略與風格,理性做出投資決策
文|《財經》特約撰稿人 康國亮
編輯|郭楠
在社交媒體上停更一年多,大V“月風”的私募產品淨值回來了嗎?
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月風”目前管理的唯一一隻私募產品嘉越月風投資創世號,截至2025年2月28日產品淨值為0.5086元,成為“5毛基”。
從業績走勢來看,該產品自2022年11月1日成立,2023年上半年一度取得51.07%的回報率,然而好景不長,其後產品淨值便開始一路向下,於2023年11月30日跌破1元,2024年9月曾出現單週淨值大跌超18%,截至目前收益率為-49.14%,大幅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7.04%的收益率。隨著淨值下跌,產品規模也從最高約1.5億元跌至約3000多萬元。
“月風”本名為吳悅風,現為私募基金嘉越投資合夥人、基金經理。其曾於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任安邦保險資管公司權益投資經理與股指期貨專業風險責任人,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有險資背景的灃京資本擔任基金經理,2022年9月加入嘉越投資。
吳悅風更為外界熟知的身份是社交媒體上的財經大V,其賬號名為“月風-投資筆記”,在微博、雪球、公眾號等社交平臺合計擁有300萬粉絲,此前幾乎每日都會在微博等平臺更新自己的投資觀點,並透過直播、影片的方式輸出市場觀察和研究。然而,自2024年1月11日至今,吳悅風的微博等社交平臺已停更超過一年,彼時,其產品淨值已跌至1元以下。
事實上,吳悅風在加入嘉越投資前不僅在社交媒體上積累了人氣,業績還算過得去。其在灃京資本時期管理的多隻私募基金取得了60%以上的投資業績,部分產品收益超過90%。
2022年,吳悅風離開灃京資本加入了管理規模不到一億元的創業型私募—嘉越投資,並持股10%,成為公司合夥人。
“我的投資風格偏左側,與灃京資本合夥人在風格和理念上有一些差異。”吳悅風曾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灃京資本的三個合夥人都是保險體系出身,風格相對更穩健一些。而我的想法是,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進攻要宜早要更積極,希望自己在新平臺做投資能稍微激進一些,自由度更高些。”
或許正是由於拋棄了過去在險資背景私募中穩健的投資做法,尋求“自由度更高、更加激進”的左側投資風格,吳悅風在加入嘉越投資不久後業績翻車。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產品淨值持續下跌,吳悅風管理的這隻私募產品曾多次傳出清盤的訊息。據瞭解,該產品在成立時,曾設定了產品淨值為0.75元的預警線以及0.7元的止損線,也就意味著產品淨值跌至0.7元以下時就需要清盤。然而,該產品淨值於2024年3月22日便已跌至0.75元的預警線以下,2024年4月12日更是跌破了0.7元的止損線,但私募排排網顯示,目前該產品仍在執行中。
事實上,據嘉越投資稱,其在2024年初就已經為該產品更改了清盤線,並且所有投資人都重新簽署了合同。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資訊,吳悅風管理的嘉越月風投資創世號的預警線和止損線一欄均未顯示,並新增添標註:“本基金未設定預警線、止損線,投資者存在本金全部虧損的風險,請注意投資風險。”
除了吳悅風,也有不少大V的基金產品遭遇過業績翻車。在雪球上擁有超50萬粉絲的私募大V“雲蒙”因高槓杆押注銀行股導致產品淨值最低跌至0.12元,截至2月28日,其淨值約0.54元。在微博上有40萬粉絲的財經大V陳同輝,2024年其管理的多隻私募產品跌成了“三毛基”“四毛基”。雪球大V梁宏旗下希瓦資產部分產品業績2024年底兩個多月從賺超40%跌至虧損10%,引發市場關注。
“對於投資者而言,要對私募大V的網紅光環審慎認知,不應盲目跟風或無條件信任,而是要獨立深入地瞭解其投資策略與風格,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性做出投資決策。”業內人士表示。

責編 | 楊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