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侃見財經
來源:侃見財經(ID:kanjiancj)
週期之“困”,對於當下的儲能以及光伏行業而言,難有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在行業產能出清的過程當中,只有頭部企業才具備熬過冬天的實力。2月中旬,三元前驅體龍頭企業中偉股份釋出公告宣佈啟動港股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同日寧德時代也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此前,鋰電巨頭格林美也宣佈啟動港股IPO工作。
鋰電龍頭扎堆赴港上市,實則釋放了一個訊號,那就是向外“突圍”。
中偉股份在公告中稱,啟動港股IPO,旨在推進公司“發展全球化”戰略,構建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助力全球產業佈局最佳化,加快國內國際雙迴圈格局的構建。而寧德時代以及格林美情況也都相差不多。
因此,在行業低迷時期,啟動港股IPO,加快企業全球化佈局,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行業的下一個週期而言,誰能率先跑完“長夜”,誰就能在下一個週期中領跑。目前,行業已進入產能出清的關鍵階段,行業週期底部已經探明,但價格戰帶來的慣性仍主導行業,因此行業的淘汰賽還將維持一段時間。
從上述維度而言,產能出清帶來的“痛感”,依舊刺痛了每一家鋰電企業。若從152元/股的高位算起,中偉股份的股價三年時間跌去了70%,市值蒸發超過了1050億元。
受股價下跌帶來的影響,中偉股份的實際控制人鄧偉明身價也出現了大幅的縮水。
根據胡潤百富榜資料顯示,2021年,鄧偉明、吳小歌夫婦身價為645億元;到了2024年,鄧偉明、吳小歌夫婦身價暴降至165億元,三年時間,鄧偉明吳小歌夫婦身價暴跌達到了480億元。
01
瘋狂擴張
相關資料顯示,鄧偉明1968年生於湖南邵陽,畢業於太原科技大學。
畢業之後,鄧偉明就職於湖南邵東焦化廠,擔任廠技術員。和同時期的大部分創業者一樣,鄧偉明並不甘心眼前的苟且,而是選擇了詩與遠方。
1992年,趁著經濟騰飛的東風,鄧偉明下海創業。在海南投身房地產開發的歲月裡,市場的大跌,讓他認識到了市場的殘酷,也讓他明白了實業的重要性。
1995年,鄧偉明回到了湖南,創立了中偉集團,開始聚焦傳統能源與礦業。此後近20年間,鄧偉明一直在能源行業裡深耕。
2012年,受國家新能源政策推動,鄧偉明果斷選擇轉型新能源,並透過收購海納新材,切入新能源賽道。
這次收購,對中偉集團至關重要。

有了海納新材這塊跳板,中偉集團在鋰電池領域很快站穩了腳跟。2014年,為了更專注地發展新能源材料業務,中偉集團將鋰電池企業獨立出來,成立了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中偉新材料之後,其快速在西部、中部建立產業基地,自主開發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高鎳NCM、NCA等產品。
2019年,該公司完成股改,更名中偉股份,公司總部位於貴州銅仁。到了2020年,中偉股份的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出貨量就位居全球第一,其客戶囊括特斯拉、三星SDI、LG化學、寧德時代、中創新航、松下等國內外一流企業。
2020年12月,這家創立只有六年的企業,成功在創業板上市。
根據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3年,中偉股份的營收從18.62億元猛增至342.73億元,淨利潤從1823.33萬元暴增至19.47億元。
抓住新能源的風口,鄧偉明快速完成了企業的蛻變。在這種背景下,他的個人財富也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中偉股份上市之後,鄧偉明、吳小歌夫婦身價暴增至645億元。
上市之後,中偉股份選擇繼續擴張。其IPO所得資金主要用於高效能動力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西部基地專案和補充運營資金專案。2021年11月,中偉股份又以每股138.8元/股的價格,向22名特定物件發行約3602.31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約50億元,募得資金擬用於建設三元正極材料專案和補充流動資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筆資金與當初擬募集的66.8億元相比,已經打了不小的折扣,而這也預示著行業已經由熱轉冷。儘管如此,中偉股份的擴張計劃並未就此停下。
根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12月,中偉股份與開陽縣地方簽署投資協議,擬投資約100億元在貴州開陽縣建年產20萬噸磷酸鐵及磷酸鐵鋰材料生產線一體化專案;2022年5月,中偉股份旗下3家全資子公司與RIGQUEZA合作,共投資12.6億美元建設紅土鎳礦冶煉專案;2023年6月,中偉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與 POSCO Future M 簽署合資協議,在韓國浦項市投建11 萬噸正極材料高鎳前驅體專案,專案總投資預計為 61億元,而中偉股份按比例則需要出資57.6億元;2023年7月,全資子公司與員工持股平臺“中偉弘領一號”約定以2億美元的作價共同收購PT Nadesico Nickel Industry 67%股權。
根據財報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偉股份的在建工程達到100億規模。
02
出海“破局”
行業的快速擴張,很快就造成了整體的產能過剩。
在市場“充分”競爭下,鋰電行業以及光伏行業企業,利潤遭到了很大的衝擊。不少頭部光伏企業同比由盈轉虧,部分企業甚至出現了鉅虧。
根據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偉股份實現營收301.63億元,同比增長15.17% ;實現淨利潤13.2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47億元下降4.54%。
由此可見,儘管中偉股份依舊保持盈利的狀態,但企業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偉股份擴張的步伐也開始放緩。2月12日,中偉股份釋出公告稱,經審慎研究,公司決定終止與POSCO Holdings在韓國浦項市投建鎳精煉廠專案。

中偉股份稱,由於電動車市場及相關產業環境持續變化,合作雙方針對專案運營管理成本等方面開展了多輪投資分析與論證,導致專案至今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公司決定終止對該專案的投資。
公司還稱,本次終止上述對外投資事項,是基於電動車市場及產業環境變化作出的戰略調整,是經公司謹慎評估、綜合考慮後作出的決定,符合公司長期發展規劃,有利於降低公司投資成本及投資風險,保障公司整體業務的穩定發展,不會對公司現有業務和整體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不僅如此,中偉股份還延長了印尼年產6萬噸紅土鎳礦冶煉高冰鎳專案的建設期。
當然,中偉股份海外擴產的受挫,我們認為這是行業的正常狀態。在當下內卷的背景下,頭部企業繼續煎熬,行業腰部以下企業淘汰已經成為定局。頭部企業的收縮,則毫無疑問是市場的趨勢。
我們認為,由於供需失衡導致的行業困境,有望在2025年得到緩解。因此,中偉股份以及寧德時代等加快了在港上市的步伐,從幾家企業的資質來看,我們認為中偉股份在港股上市的難度並不算大,這也意味著鄧偉明將很快再收穫一個IPO。據悉,而此次中偉股份港股上市,預計募集資金約為4億至5億美元。
另外,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偉股份資產負債率為59.97%,資金儲備為143.85億元,從資金儲備來看,中偉股份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但從股價走勢來看,中偉股份股價跌幅超過了70%,且在公司丟擲5億至10億的回購計劃時,公司股價仍未明顯反彈。
侃見財經認為,只有等行業的產能出清,供需重新達到平衡,行業才能徹底扭轉頹勢,屆時中偉股份的優勢才能徹底顯現。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