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中東行:奧巴馬和拜登都做不到的突破

今天西方媒體罕見的肯定了特朗普的中東之行,認為他以“交易者”的姿態打破傳統外交框架,實現了奧巴馬和拜登從未做到的地緣政治突破。特發上來供大家參考借鑑,下面是他們的詳細觀點,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特朗普中東行#以色列#美國外交轉向#美以關係#美敘關係#美卡關係#美沙關係
本週,唐納德·特朗普以總統身份展開了一次引發國際關注的中東訪問行程,先後訪問了沙烏地阿拉伯、卡達,並最終抵達長期陷入戰亂的敘利亞。這是他自上任以來最具國際戰略色彩的一次公開行動,贏得了評論家普遍的肯定。顯示出特朗普在對外政策上一貫的交易導向和現實主義傾向。
在沙特,特朗普與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達成了一系列投資和軍售協議,總額超過6000億美元。其中包括一項創紀錄的1420億美元美製武器採購合同。與現任拜登政府將軍售與人權狀況掛鉤的政策不同,特朗普明確強調以“互利”為核心的雙邊關係,主張將政治考量降至次要地位。這種務實取向獲得了沙特方面的積極響應,雙方關係明顯升溫。
在隨後訪問的卡達,特朗普同樣受到高規格接待。卡達方面宣佈將向美國投資超過1.2萬億美元,覆蓋航空製造、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其中一項為期十年的波音訂單高達960億美元。此外,雙方簽署了一份被稱為“戰略投資框架”的協議,涉及主權基金的深度合作機制。這些投資計劃被視為卡達與美國經濟關係的長期繫結,也顯示出中東產油國家在面對多極化地緣格局時尋求與美方穩固合作的意願。
本次行程中最具象徵意義的動作,是特朗普訪問敘利亞。根據公開報道,他成為2000年以來首位與敘利亞國家領導人會面的美國總統。這場會談的主要議題包括清除敘境內活躍的恐怖組織、處理ISIS戰犯,以及推動敘利亞加入“亞伯拉罕協議”框架。特朗普提出美國可考慮逐步解除制裁,作為敘政府在反恐與和解方面採取具體行動的交換條件。
外界對此多有非議,尤其是針對沙拉的伊斯蘭背景,不乏“與極端主義妥協”的批評聲音。但特朗普的邏輯極為清晰:只與真正掌握武力與資源的人談判。這種方式雖然不“體面”,卻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卡達還向特朗普贈送了一架波音747-8客機,作為“外交禮物”。儘管特朗普方面表示這將作為其圖書館未來展品使用,但該行為引發了圍繞憲法“薪酬條款”是否被違反的爭議,民主黨議員和部分法律專家提出可能存在接受外國政府饋贈之嫌。特朗普本人對此不以為然,並將其定位為“外交象徵”。
目前,特朗普團隊在積極參與多項國際斡旋活動。據悉,他們正推動在土耳其安排俄烏衝突雙方的首次直接談判,同時在印巴邊境局勢升級後促成臨時停火協議。此外,在葉門、加沙等地,特朗普陣營亦與多方溝通,嘗試促成包括胡塞武裝在內的衝突方重回談判桌。這些行動是否能取得長期和平尚不明朗,但短期內局勢的緩解已開始顯現。
這一次中東之行,不是傳統外交意義上的訪問,更像是一場由特朗普主導的政治與經濟交易組合。他的方式強調速度、直接對話和可度量的利益回報。他不像拜登那樣強調規矩與規則,也不像奧巴馬那樣猶豫徘徊。他相信權力、速度和結果。雖然這種手法常遭批評為缺乏道德基礎,但在部分地區政局動盪、現實複雜的大背景下,展現出清晰的操作空間和政策穿透力。
有人批評他自負、粗暴,缺乏外交禮儀。但事實是,歷史不會記住誰最懂規則,只會記住誰真的改變了局勢。
無論你支援他還是討厭他,有一點很清楚:這一次,他確實改變了中東。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