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長
11月6日,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再度當選總統,共和黨大勝,一舉拿下白宮、參議院,大機率將拿下眾議院。
特朗普在勝選演講中稱,上帝饒他一命,是為了拯救這個國家,讓美國恢復強大。接下來將是“美國的黃金時代”。
當天,美國金融市場一片沸騰,“特朗普交易”爆表。美元指數大漲1.69%至105.44,比特幣大漲11%至76000多美元。美國三大股指全線收漲,道指漲3.57%,標普500漲2.53%,納指漲2.95%,盤中均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特斯拉漲超14%,創下2023年7月以來的新高。“功臣”馬斯克投入了1.19億美元助選,一日賺回209億美元,使其身價增至近2860億美元,穩坐世界首富大位。
不過,美國資本歡騰,歐洲愁容盡顯。
很多人擔心,大權在握的特朗普將攪局世界。當天,歐洲三大股指紛紛下跌,法CAC40指數跌0.51%,德國DAX指數跌1.14%,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07%;歐元兌美元跌1.85%,英鎊兌美元跌1.24%。
未來四年,到底是美國的黃金時代?還是世界的動盪時代?
本文探討特朗普執政對美國、對中國、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本文邏輯
一、特朗普主義:極左,極右,糾偏
二、特朗普交易:美元,美股,美債
三、特朗普衝擊:俄國,歐洲,中國
【正文6500字,閱讀時間15',感謝分享】
01
特朗普主義:極左,極右,糾偏
先簡單分析特朗普為何能夠贏得本次大選。
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鐵盤非常穩固,雙方似乎都守住了自己的陣地,但在搖擺州特朗普完成橫掃7個搖擺州。而特朗普與共和黨真正的大勝,並非在搖擺州,也非在兩院,而是特朗普在大選中獲得52.64%的普選票,一舉突破了共和黨近20年47%的瓶頸。
換言之,對特朗普來說,這是一場普選的大勝。
最直接的原因是哈里斯的能力與表現太差,但深層次的原因是近些年民主黨極左政策的反噬——全國整體右轉。特朗普爭取了更多原本支援民主黨的溫和派,包括一部分女性、年輕人、少數裔,以及“雙向厭惡者”。
美國媒體對投票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
作為女性候選人,哈里斯獲得了55%的女性支持者,但是跟2020年支援拜登女性佔比相比,居然下降了3個百分點。這說明民主黨的女性策略不成功。
與2020年相比,這次大選中的中老年票倉變化不大,但在18-29歲的青年群體,哈里斯丟失了5個百分點的支援率,明顯更多人選擇了特朗普。
這次大選中的黑人和少數裔依然是民主黨的支持者,但少數裔內部出現了分化,其中哈里斯失去了拉丁裔12個百分點的支援率,54%的拉丁裔男性支援特朗普,比哈里斯高出10個百分點。
反觀,特朗普跟上一次大選相比還擴大了自己的基本盤,其中保守派支援率增加了4個百分點至89%,福音派支援率增加了5個百分點至81%。
在這次大選中,8%選民屬於“NEITHER”,可以理解為雙向厭惡者,兩者都不喜歡。他們當中有高達55%的人選擇支援特朗普,而支援哈里斯的比例只有32%。如果非要在“兩個爛蘋果”中選擇一個,他們認為特朗普是“不是那麼爛的那一個”。
更多的女性、年輕人、少數裔,以及“雙向厭惡者”選擇放棄哈里斯,轉投特朗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四年拜登-哈里斯的極左政策引發普遍不滿。
調查結果顯示,經濟狀況還是決定選情最主要的因素。過度氾濫的福利政策和大規模的財政擴張引發高通脹,不少選民為了尋求改變,而放棄了民主黨。
45%的訪問者認為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相比四年前更糟糕。其中,80%的不滿者選擇支援特朗普。分別有53%、22%的受訪者認為過去一年通脹導致家庭變得極度困難、中等困難,對應的50%、73%的不滿者選擇了特朗普。67%的受訪者認為國家狀況變得更糟糕,他們中有69%的人選擇了特朗普。
除了經濟因素外,民主黨充滿政治投機的移民政策導致1500萬非法移民湧入,同時對暴力犯罪的縱容,引發社群安全擔憂和社會危機;支援LGBT、DEI等極左運動讓溫和派和原本民主黨的支持者極為反感。
這說明依靠毫無底線、犧牲他人與國家利益的方式來收買少數裔的選票,依靠妖魔化特朗普和共和黨的方式來洗腦年輕人,已經難以奏效,而且令民主黨自食其果。
所以,這次大選是美國選民對過去幾年極左洪流的一次糾偏,這說明美國的制衡與糾偏機制再次發揮了作用。
與上一屆當選不同的是,這一次特朗普獲得更多的支持者和政治力量,包括來自共和黨內部的技術派、曾服務過里根總統的蘇西·威爾斯和克里斯·拉奇維塔,還有萬斯、馬斯克這兩位大員,以及一批有影響力有號召力的年輕人。
在助選團中,我們看到了美國社交媒體頂流Joe Rogan、百萬級自媒體博主Charlie Kirk、部落格節目The Ben Shapiro Show創始人Ben Shapiro。
其中,Joe Rogan對特朗普、萬斯、馬斯克進行訪談,並在最後時刻押注特朗普,在網路上帶來極大的關注度。Charlie Kirk是一個90後,也是特朗普兒子的朋友,他在美國大學校園巡演,全程為特朗普助選。
這些網路號召力強、執行力強的博主,與頂流馬斯克、特朗普完美配合,在Facebook、X、Youtube、Instagram上突破了民主黨傳統媒體陣營封鎖,獲得了更多年輕人、中間派和溫和派的支援。
當然,特朗普最得力的干將當屬來自矽谷的萬斯、馬斯克。
馬斯克是矽谷的後起之秀,與比爾·蓋茨、庫克這些矽谷老貴不和,又缺乏政治勢力。馬斯克收購推特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涉足政治。他原本是民主黨的支持者,但是矽谷老貴支援的拜登對馬斯克並不友好,同時馬斯克認為民主黨支援LGBT政策害了他的孩子。在特朗普遭遇槍擊事件後,馬斯克全面押注特朗普,不僅提供1.19億美元選舉資金,還冒著賄選的風險對特朗普支持者提供“百萬美元抽獎”機會,而且全力以赴地為特朗普助選。這是一場政治“豪賭”。
萬斯,美國傳統白人,出身鐵鏽區,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並被派往伊拉克,憑藉《鄉下人的悲歌》一舉成名,之後挺進矽谷成為投資人混得風生水起。之前,我說過,特朗普選擇萬斯作為競選搭檔是一舉兩得:萬斯的出身、影響力有助於穩住和擴大保守派、福音派的基本盤,他作為矽谷投資人的身份有助於特朗普團結和拉攏矽谷新貴。
馬斯克和萬斯正在為特朗普帶來新的同盟——矽谷新貴。微軟的比爾·蓋茨、蘋果的勞倫·喬布斯(喬布斯的遺孀)、臉書的莫斯科維茨、奈飛的黑斯廷斯、英領的霍夫曼、彭博社的布隆伯格等矽谷老貴,都是民主黨的支持者。而馬斯克和萬斯帶領的矽谷風險投資人蒂爾、WhatsApp的庫姆等矽谷新貴,以及一些新興超級個體正在加盟特朗普和共和黨。
所謂大權在握,殺心四起,如今特朗普再度得勢,橫掃三權(白宮、國會、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派佔多數),又兵強馬壯,猛將如雲,加上其一貫以來粗暴強悍的作風,以及領導著一群所謂民粹,未來四年殺伐不止、雞犬不寧?
可以確定的是,有些人會很擔憂甚至恐懼,例如共和黨建制派中的小布什家族、民主黨建制派中的奧巴馬勢力、曾對特朗普瘋狂迫害的極左派,以及歐洲建制派、烏克蘭以及亞洲少部分國家。按照特朗普的性格,一場“血戰”不可避免,他定然會對其中一部分人實施對等報復以及應有的懲罰。
但是,就未來四年的穩定性來說,我的預測,不是悲觀也不是樂觀,而是謹慎。
很多人對特朗普存在嚴重的誤解和偏見。歐美媒體人、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給特朗普貼上各種標籤:種族主義、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威權主義、納粹主義、獨裁者、希特勒、通俄。這些標籤很大程度上誤導了我們。其實,特朗普要比這些標籤複雜得多,如果不瞭解傳統的美國,是沒辦法瞭解特朗普的。
四年前,作為政治素人,特朗普孤身入宮,兩邊掣肘,四面受敵,他只能放手一搏,加上經驗不足、無人可用,結果患得患失,授人以柄。
如今,形勢大變,有政治同盟,有得力干將,特朗普可能反而會更加穩健,將與矽谷新貴結盟,甚至嘗試與溫和派合作,試圖構建長期穩健的政治護城河(新建制),儘管這個過程失敗的機率極高。
以上有助於我們理解特朗普任期內的政策以及對資本市場、對中國的影響。
02
特朗普交易:美元,美股,美債
特朗普上臺對資本市場有何影響?哪些資產上漲?哪些下跌?
在特朗普拿下關鍵搖擺州賓州後,資本市場再度開啟“特朗普交易”,當天美元大漲,美股大漲,比特幣大漲,美債下跌,黃金走弱,原油震盪。
我首先需要表明兩個觀點:
一、選舉結果公佈當天的資產價格表現,有“特朗普交易”的因素,也有“靴子落地”的因素。
在美國,資本市場將大選僅視為一種風險事件,通常大選之前波動率上升、美股震盪,大選一旦塵埃落定,此後60天內美股均上漲。近40年的歷史資料均符合這一走勢和邏輯。
所以,選舉結果公佈當天,美股整體大漲是“靴子落地”的因素。而銀行股大漲、石油股大漲、工業股大漲、羅素小盤股指大漲、比特幣大漲、美元上漲、美債下跌,更多是“特朗普交易”的因素。由於市場過度定價,“特朗普交易”11月份將反轉。
二、未來美國將湧現新一輪景氣週期,但跟特朗普關係不大。
過去四年拜登-鮑威爾的政策組合對美國經濟影響大,應對疫情大危機、平抑大通脹;未來四年特朗普-鮑威爾(留任至2026年5月)的政策組合對美國經濟影響較小。
基於當前美國私人部門(家庭與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強勁、槓桿率低,伴隨著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在人工智慧浪潮和新一輪大規模基建投資帶動下,家庭、企業和政府三大部門將進入擴表階段,未來五年美國將湧現一輪新的景氣週期,GDP較快上漲,美元較為強勢,通脹與利率維持中級水平,美股、美債、美房均持續上漲。(這部分內容計劃寫一份報告)
下面在這一景氣週期的框架下,分析特朗普政府未來可能的政策對經濟、資產的影響。
減稅是共和黨的核心政策之一,特朗普政府可能將企業所得稅從21%降至15%。這一減稅力度較大,有助於增加資本的活躍度,提高市場配置效率和經濟增速;同時在短期內可能增加政府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負擔,長期來看也可能增加通脹風險。
貿易政策是特朗普上一任的政績,也是其任期內唯一一項100%貫徹執行的政策。特朗普政府計劃對世界其它國家徵收10%的關稅,對中國徵收60%,同時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這項政策可能明年就會落地。根據聯邦政府的測算,加徵關稅對美國通脹的影響微乎其微。
移民政策是兩黨高度對立的政策,共和黨主張的是合法移民,維護公平性競爭性的移民政策。預計,特朗普政府將重啟美墨邊境的修牆計劃,加大移民審查。在驅逐非法移民上,估計是雷聲大雨點小。打擊非法移民可能對美國勞動力供給、工資與通脹的影響弱於預期。
能源政策也是兩黨的重要分歧,民主黨支援新能源,石油商是共和黨的長期支持者,特朗普政府預計將廢除拜登政府對新能源的補貼,增加油氣探礦、開礦和管道的許可。
金融監管是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的政績,商業銀行是共和黨最早的支持者之一,特朗普將延續共和黨寬鬆的監管政策。
這些政策刺激大選當日銀行股和能源股大漲,其中富國銀行漲逾13%、摩根大通漲超11%,標普能源上漲3.76%;同時,光伏下跌超10%。
另外,傳統工業如汽車、鋼鐵、航空以及零售服務業是共和黨的早期支持者,特朗普贏得大選刺激當日道瓊斯工業指數大漲1500點,漲幅超過標普500和納指。
科技政策,加州是民主黨的鐵盤,矽谷科技巨頭是民主黨的重要支持者,因此很多人認為,特朗普上臺對科技股不利。其實,不論誰上臺都不會影響這輪科技股的走勢。更何況,特朗普這次獲得了矽谷的鼎力支援。預計,特朗普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是開放的、減少干預的,支援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的發展。
有意思的是,科技七巨頭在大選當日的表現呈現分化,得勢的矽谷新貴特斯拉大漲14.75%,英偉達、谷歌和亞馬遜上漲4%左右;失勢的矽谷老貴微軟只上漲2.12%,蘋果和Meta下跌。
另外,基建投資,是兩黨、兩院的共識。拜登政府通過了基建法案,投資規模達到1.2萬億美元。基建投資覆蓋了眾多傳統工業——共和黨的支持者,預計特朗普政府將推動基建投資,進而拉攏更多的老共和黨人。這輪基建投資和人工智慧裝置投資將推動美國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特朗普無法干預美聯儲的獨立決策,只是特朗普的減稅等財政政策可能導致通脹稍微強勁,進而使得美聯儲降息力度稍微小一點。預計,明年年底,美國CPI將下降至2%,核心CPI降至2.5%,美聯儲累計降息125個基點至3%左右。
在未來這輪景氣週期中,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帶來更高的增長、更高的通脹、更高的利率,GDP、核心通脹和美債利率都可能維持在中部水平(2.5%-3.5%),即中增長、中通脹、中利率、中美元(窮人版90年代);同時,美股、美債、美房均上漲。
在未來四年的特朗普任期內:
美元,相比歐元、英鎊、人民幣,美元維持較強地位,美元指數在100左右;
美股,持續創新高,工業、銀行、零售和科技龍頭領漲;
美債,上漲,但受景氣週期和權益資產的抑制,整體漲幅較小,10年期美債收益率可能維持在3.0%-3.5%;
黃金,維持高位,景氣週期抑制金價,降息和通脹又利好金價,而且黃金的定價邏輯正在發生改變,國際地緣政治衝突下的中國等央行持續購金,因此金價可能維持強勢。
原油,中等水平,特朗普支援傳統能源的政策將加大石油供給,可能推動油價下跌,但經濟週期又會增加對石油的需求,同時通脹助推油價上漲,再疊加中東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走勢,油價可能維持中等水平。
房地產,國際大都市核心區房價繼續上漲,美國早已進入後房地產時代,大部分城市的房屋是消費品,沒有投資價值,國際大都市核心區房價繼續看漲。
總之,特朗普運氣不錯,美國經濟與資產在未來四年不可避免地進入景氣週期。這又將成為其吹牛的資本。
特朗普上臺後該如何配置資產?歡迎掃碼諮詢。

03
特朗普衝擊:俄國,歐洲,中國
特朗普是打破全球建制派統治格局的最重要的人物。
上一任期內,特朗普高舉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大旗,四處開炮,八面樹敵,對歐洲政治施壓,對中國開貿易戰。如今,MAGA重振旗鼓,特朗普揚言終止對烏克蘭援助,對中國及所有國家加關稅。
於是,特朗普被認為是孤立主義者、全球化的破壞者、貿易保護主義者。這種標籤,至少不利於我們瞭解特朗普及其外交政策對我們的影響。特朗普在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打破過去建制派、跨國公司構建的不公平的全球化秩序。對於不公平的全球化秩序,很多社會精英一無所知。我之前的文章對此問題反覆分析過,在此不贅述。
很多人問我,特朗普上臺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難就難在,其中的“我們”,是指國家,還是指個人;國家又是指什麼,抽象的國家、抽象的人民,還是具體的個人;而具體的個人又是指誰。這個問題遠位元朗普上臺重要得多。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國對華競爭性戰略,是兩黨、兩院共識。
2008年金融危機後,建制派失勢,美國開始調整全球戰略,提出“再平衡”、“迴歸印太”方向,在奧巴馬執政末期(2015年)正式釋出對華競爭性戰略——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之後,經過特朗普、拜登兩屆不同黨派的政府實施。
美國人修改戰略不易,一旦確定則不易修改。這個戰略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一是維持與中國關係穩定,不與中國直接正面衝突,但不對兩國關係改善抱有期望;二是與中國全面長期競爭;三是為了確保在競爭中勝出,願意在政治、經濟等付出代價。
如今,美國對華戰略進入持續推進階段,兩黨僅在策略與進度上有差異。
兩黨的共識是,美國不能同時與中國、俄羅斯產生衝突。民主黨的策略是穩中抗俄,共和黨的策略是穩俄對中。注意其中的“穩”,並非“聯合”。
特朗普會不會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
特朗普的態度是逼迫歐洲國家將軍費開支提升到GDP2%,不能都讓美國買單。以他的作風,停止對烏克蘭對援助為要挾是完全有可能的。因兩黨政策分歧導致美國對某些國家的支援並不堅定,這在歷史上已造成一些災難。同時,它又是一種制衡機制,鞭笞受援助國要自立自強。當然,我還是認為,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國在捍衛正義方面應該更加堅定、更有戰略眼光。
特朗普希望快速結束這場戰爭,我想這並不容易達成,但其目的是減少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消耗、穩住俄羅斯,然後將戰略迴歸到印太。這將對中國帶來更大的戰略壓力。但是,特朗普不善團結歐洲、日韓,這又給北京方面更大的外交騰挪空間。
兩黨對華策略有何不同?
在美對華戰略中,拜登的策略是產業鏈轉移+技術制裁。
拜登跟中國的淵源很深,很多人不知道,拜登在擔任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時,大力推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拜登和民主黨建制派代表的美國商會深根中國市場。拜登當年親手把美國跨國公司的投資送到中國來,如今親自鋪一條路把產業轉移到印太與北美,降低美對華產業鏈的依賴度。拜登似乎在清理自己的政治遺產。
不過,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拜登選擇穩住中國,與中國保持溝通,管控好軍事衝突,然後逐步轉移;同時,這可以讓其在俄烏戰爭中充分對付俄羅斯。
特朗普的策略主要是加徵關稅。作為反建制派的急先鋒,特朗普代表的選民利益,更少涉足在華利。牽絆更少,出手更重,特朗普採取直接大幅度加關稅的政策。
另外,民主黨進步派更善於打意識形態牌、地緣政治牌,他們喜歡打嘴仗、放空炮,務實性策略不多;但特朗普不擅長意識形態鬥爭,他對中國來說,政治壓力相對小,經濟壓力相對大。有一個很多人關心、擔心的風險,在特朗普任期內不會發生。
那麼,特朗普是否可能跟中國合作?
特朗普靠反建制上臺,在其第二任期內謀求建立“新建制”,肯定是其重要任務。
美國當前撕裂的政治生態決定著特朗普任期內主要的精力在國內事物,同時也決定著其謀求建立“新建制”的難度。
新建制依賴於經濟基礎,對特朗普來說,美國未來的景氣週期是一個好的機會。其中,人工智慧浪潮中形成的矽谷“新貴”,以及大規模基建投資中激發的共和黨工業“老貴”(共和黨溫和派)——鋼鐵、石油、鐵路、商業銀行,是特朗普可能爭取的兩大商業勢力,並與之形成新建制。
特朗普能否藉助矽谷“新貴”、共和黨工業“老貴”,與中國形成新的合作?
馬斯克是其中的關鍵人物,能夠直通兩邊決策層。馬斯克是一個超級行動派。他可能透過授權特斯拉智慧駕駛系統幫助特朗普與中國方面開啟合作局面。但是,目前不能確定這種合作能否達成以及對我們是否有利。
很多人關心,中國將如何應對?
經過多年較量,而且跟兩黨都交過手,中國政府更加適應。預計,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中國出口、宏觀經濟與市場信心帶來壓力,中國肯定會出臺相應的宏觀政策來刺激經濟。
“9.24”政策餘威尚在,市場流動性和信心較上半年充足。儘管很多人知道基本面不足以支援一輪長牛,但也希望看到一輪更大規模的政策刺激牛,以期短期套利或解套。同時,機構也想借助當前的預期、流動性和“國家隊”的增持行動做一兩個波段。近期,市場做多情緒濃烈,向上證3500發起進攻。這是機構最好賺錢的時候,也是散戶最容易虧錢的行情。
當前市場情緒的好處是,政策容易調動預期和流動性,但問題是,過度依賴於政策。
很多期盼大規模擴張債務的人不知道,今年還有批准的3.9萬億的專項債沒有用掉。當前的問題,不是擴張多少債務,而是已經批准的債務花不出去。財政政策主要任務是地方化債。債務置換的錢難以流入到實體產生經濟效益,它只有一個好處就是避免債務暴雷、穩住預期。
所以,當我們在討論特朗普加徵關稅對中國的影響時,最有效的辦法是財政支出能否轉向直接增加家庭收入;當我們在討論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壓力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四個字:民富民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