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梁程敏
編輯 | 李宗仁
“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
——這是國家的碳中和目標。
上個世紀90年代就實現了碳達峰的歐洲國家,目標是2050實現碳中和,中間有60年的時間,而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的時間,可見中國時間之緊迫。
除了時間上的挑戰外,還有技術上的挑戰。
中國和很多歐洲國家不一樣。
歐洲國家承諾碳中和之時,人均GDP已經在3萬-4萬美金左右,已經是高收入國家。但是,中國目前的人均GDP是一萬美金左右,意味著中國還要繼續發展。
再者,歐洲國家的服務業佔經濟比重70%左右,而中國佔經濟比重最高的是工業。所以,中國國民經濟對能源消耗的依賴性係數遠遠高於歐洲等發達國家。
中國既要發展又要減排,加上時間之短暫,實現目標就越發顯得困難和緊迫。
1
廠商賽跑入局“碳中和”
圍繞“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各大廠商紛紛賽跑入局。
以聯想為例,聯想在碳中和的核心切入點,是產品製造和供應鏈。
在綠色材料方面,從2007年開始,聯想開始在聯想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顯示器、伺服器等產品上全線應用廢舊塑膠再生技術,總計減少碳排放約6萬噸,相當於種300多萬棵樹。
在綠色包裝方面,自2008年以來,聯想引入可降解竹及甘蔗纖維包裝等技術,減少包裝材料用量3100噸。僅在2019/20財年,包裝消耗量就減少560噸。
在綠色能源方面,聯想還在合肥工廠建造了太陽能光伏專案,透過光伏一期和二期建設、空壓機能效提升和熱回收、水蓄冷改造和鍋爐低碳改造等綠色工程專案累計減少碳排放量6284噸,相當於種35萬棵樹。
再看美的。
美的助力碳中和圍繞三大思路出發:“實體產品轉化成虛擬產品”、“軟體驅動產品”、“對外合作生產碳中和家電”。
以“實體產品轉化虛擬產品”思路為例,美的研發了“數字遙控器”,該“數字遙控器”於今年4月上市,到今年9月,使用者數量已經超過了128萬。相關資料顯示,“數字遙控器”減少了實體遙控器生產400萬套,節約電池800萬顆。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中國電科院合作的“碳中和”家電已經有3款產品上市並走向市場,使用者使用這些“碳中和”家電,錯開在高峰階段用電,能夠節約能耗,還能獲得用電補貼,一舉雙贏。
與美的、聯想等傳統廠商不一之處是:網際網路大廠更多扮演著“賦能者”的角色,用AI的力量和合作夥伴一起致力碳中和。
以基於騰訊雲技術的產品——騰訊會議為例:2021年9月7日,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與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迴圈普惠專委會發布的《線上會議助力碳減排量化研究報告》顯示:騰訊會議平均每次線上會議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於約20棵樹每年產生的碳匯量。
基於該結論,扣除佔用資料中心所產生的碳排放,自騰訊會議上線以來,使用者使用這款產品實現了超過1500萬噸的碳減排量。
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國2.29億私家車車主每人自願停駛14天所帶來的碳減排量;大約是280個塞罕壩機械林場一年產生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騰訊如此,阿里也如是。
比如,阿里雲協助開發的攀鋼“鋼鐵大腦”,目前每生產1噸鋼節省1.28公斤鐵,每年可節省1700萬元鍊鋼成本;阿里雲協助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瀚藍環境提升了23%的燃燒穩定性;釘釘的無紙化辦公已累計減少碳排放1100萬噸,相當於固化6300平方公里荒漠……以阿里雲、達摩院、釘釘為代表的技術力量正在構建低碳發展體系。
“碳中和”賽道的玩家當然不僅傳統廠商和網際網路大廠,還有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地平線、天科合達、翱捷科技等各個垂直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和創業公司,都在這個賽道搶跑。
2
投資人瞄準“碳中和”
其實,除了得到了各大廠商的重點關注,碳中和也成為了投資人青睞的賽道之一。
一位資深投資人告訴雷鋒網:“兩次工業革命都和能源的變革息息相關。在科技領域,能源結構的最佳化,效率的提升是一個經久不衰,不會過時的課題。政策導向也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是碳中和火爆的原因之一。但是,決定這個行業賽道價值的,最主要不是因為政策,不因為投資人,而是它本身的價值。”
遠望資本合夥人程浩表示:“即使沒有政策的驅動,‘節能減排’ 實現‘碳中和’本來就是對人類有益的事情。以植物肉為例,植物肉在歐美市場非常流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植物肉可以減少畜牧業,因為在養殖豬牛羊等動物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很高的。”
高瓴合夥人李良也曾向 《融中財經》表示:“實現‘碳中和’,不僅可以帶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低碳領域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和創業機會,同時也會帶來經濟競爭力提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多重效益,實現經濟收益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根據相關統計,高瓴在“碳中和”領域已持續進行全產業鏈佈局,累計投資近500億元。
以高瓴投資的一家提供“無人化”解決方案的農業領域的公司為例,該企業透過對農業生產各環節數字化作業、精細管理、和行業集中度的加強,有力實現了碳減排。
除了高瓴資本,松禾資本也瞄準了碳中和賽道的企業。
松禾資本在天使輪就完成了某科技公司數千萬元的投資。該科技公司是一家聚焦於熱電智慧化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其自主研發的熱電雲產品,能夠提升熱電生產效率,為熱電企業創造節煤降耗、碳排減少、安全智慧的價值。
針對此次投資,松禾資本合夥人汪洋曾對外表示:“我們非常看好這支團隊,同時我們也看好該公司在熱電領域透過數字化智慧化驅動行業轉型升級和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
“目前全球正處在從高碳到低碳轉型的重要時期,各行業在此時代背景下向更加高質量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松禾資本堅信低碳投資,堅信攜手全應科技這樣優質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多重共贏。”汪洋還補充道。
3
GAIR 2021 碳中和論壇
無疑,碳中和作為長久發展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將會湧現很多商業場景和投資機會。
為此,雷鋒網在第六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GAIR 2021)的第三天——12月11日,將邀請多位行業專家、資深投資人出席“綠色科技與碳中和論壇”,並深入探討碳中和背景下的市場新變化及對未來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同時探尋未來資本市場的方向和機遇,協助投資者便捷高效的發現價值更高的新銳力量。
屆時,資本市場內多家投資機構、多位領軍企業的重量級嘉賓以及各大媒體都將蒞臨現場,共襄盛舉。
如您有興趣參與“綠色科技與碳中和論壇”,可新增該論壇負責人麥廣煒微信詳聊:qmigh10187
推薦閱讀
道的投資人:做局失利、破局無力

關鍵詞
碳中和
碳排放
碳達峰
“碳中和”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