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蜜雪冰城(證券簡稱“蜜雪集團”,股份代號02097.HK )在香港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當日收盤股價為290港元,較招股價上升43.2%,總市值達1,093億港元。而在此前的認購環節,“雪王”疑似發揮“物理功效”,其融資認購倍數超5258倍,認購金額突破1.82萬億港元,成為港股市場新一代“凍資王”。
回溯茶飲行業的演變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蓬勃發展的脈絡。2010年前,奶茶店如雨後春筍般佔領校門口,即便是用糖精衝調的粉末時代,依舊廣受歡迎。2015年前後,資本熱潮帶動茶飲品牌化運動,催生出了一批網紅品牌。2020年後,茶飲行業開啟數字化供應鏈革命,邁入萬店規模時代。
2025年,現制飲品迎來上市潮。行業日趨成熟,無限逼近大消費舞臺C位的背景下,我們該如何重估現制飲品的價值?
01
茶飲市場仍具增長韌性
歷經近30年,新茶飲行業持續煥發活力,直到現在這片江湖仍以令人驚歎的形態持續裂變。
先把視野拉長,看看全球市場的情況。根據灼識諮詢等資料統計顯示,2023年現制飲品銷售規模為7791億美元,過去五年每年以5.4%的速度增長,未來五年,增速還將提升至7.2%,發展到2028年,全世界每賣出兩瓶飲料,就將有一杯是現做的。
高速增長背後,中國和東南亞市場是主要發動機,資料顯示,2023年到2028年,中國茶飲市場將保持17.6%的年增長率,東南亞更快,將達到19.8%。

圖源/蜜雪冰城招股書
這些數字背後,隱藏著更真實的消費圖景,2023年中國人均每年喝22杯現制飲品,而在美國,這個數字為323杯,僅僅是美國人每年消費量的1/14。即便到了2028年,中國人均消費預計增長到51杯,與美國人均年消費量仍有差距。
具體到細分市場,下沉市場正在展現最旺盛的生命力。2023年平價茶飲市場規模達到1366億元,五年時間裡規模增長了184%。但是被外界忽略的是,在三線城市,每百萬人的人口密度裡僅開了273家茶飲店,而一線城市的這個數字是474家。這意味著,在三線及以下市場,還隱藏著增長潛力。
翻看蜜雪冰城的成績單,能清晰看見這種勢能。根據其招股書,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的每家門店平均每天有662杯飲品賣出,比去年多了4%,隨著門店越開越多,單店效率不降反升。2024年蜜雪冰城飲品出杯量超90億杯。

圖源/蜜雪冰城官網
值得關注的不是數字本身,而是數字背後的消費覺醒。當縣城居民開始習慣用一杯鮮果茶代替飲料,現制飲品不再只是年輕人的社交貨幣,而是數億人觸手可及的一種日常。
這是個比想象中還廣闊的市場。即便蜜雪冰城用57.2%的門店扎進縣城和鄉鎮,覆蓋了1700個縣城、4900個鄉鎮,但相比於全國2800多個縣、3.8萬個鄉鎮的數字,依舊小巫見大巫。
借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市場的能量只有未被挖掘的,而不會因為競爭而飽和”。從這個角度來看,蜜雪冰城就像一柄丈量市場的標尺,標記出中國消費市場的獨特景深,在更廣闊的土地上,還有人等著嚐到第一口真實的甜。
02
為什麼是蜜雪冰城?
沒有人會懷疑國內市場的廣闊空間,但蜜雪冰城上市引發的市場熱潮,依舊讓人出乎意料,它如此高的競爭壁壘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新茶飲行業的競爭,不是簡單的開店比賽,而是一場從田間到門店的效率革命,強大的供應鏈和成本控制,是蜜雪冰城開疆拓土的底氣。而護城河的成功構建,或許得益於其團隊從源頭解決問題的長期主義商業思維。
蜜雪冰城很早就下狠心自建供應鏈。根據招股書,蜜雪冰城提供給加盟商的飲品食材超過60%為自產,為中國現制飲品行業中最高,其中核心飲品食材為100%自產。
以蜜雪冰城最大的生產基地,處於河南溫縣的大咖國際工廠為例,這座佔地34.2萬平方米的“食材大廈”,每年能產出121萬噸原料。它的進化史就是蜜雪冰城供應鏈發展的縮影,步步深入和完善,用規模化生產攤薄成本,用標準化流程確保品質,讓平價飲品也能保持穩定口感。
但要真正掐住供應鏈和成本命脈,光建工廠還不夠。蜜雪冰城還延伸到供應鏈的上游,建立合作種植基地,以確保核心農產品的穩定供給。
以檸檬為例,根據灼識諮詢的報告,蜜雪冰城是中國最大的檸檬採購商,2023年,採購的檸檬約11.5萬噸,其中大部分採購自位於中國最大檸檬產地的四川省安嶽縣和重慶市潼南區,這裡有蜜雪冰城的合作種植基地。

圖源/蜜雪冰城官網
這種垂直整合帶來的成本優勢堪稱驚人。當大家還為進口檸檬季節性漲價頭疼時,蜜雪冰城透過自建種植基地+產業園加工的閉環,逐步實現了尤力克檸檬的穩定供應。招股書裡就提到,同類型、同品質的奶粉和檸檬,蜜雪冰城2023年的採購成本較同行業平均分別低約10%及20%以上。
不止步於此,蜜雪冰城還透過構建行業級的基礎設施網路,支撐起全國超4萬家門店的龐大體系。
物流網路構建方面,蜜雪冰城在全國有27座倉庫,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配送範圍覆蓋31個省份、超300個地級市、1700個縣城及4900個鄉鎮末梢,形成“毛細血管”式滲透,使得90%以上縣級區域能實現12小時的物流觸達,且中國內地97%的門店實現了冷鏈物流覆蓋。
在門店管理方面,蜜雪冰城透過數字化中臺驅動“超萬店標準化”運營,實現了規模化擴張與精細化管理的協同效應,完成品質與效率的統一。
這種深度覆蓋及協同的能力,得益於蜜雪冰城十多年來在採購、生產、運輸、管理環節的全產業鏈建設,透過自控原料生產、冷鏈物流等“苦功夫”,將看似不討好的苦差事沉澱為核心競爭力,形成了一套難以複製的商業基石。
03
超越茶飲的生態價值延伸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當看到這行字的時候,你的腦海裡是否也不由自主地響起了一段旋律。
憑著對供應鏈的把控,蜜雪冰城把茶飲的生意做到了價效比的極致,但這還不是其競爭力的全部。當新茶飲行業還在價格帶裡貼身肉搏時,它早已將觸角伸向文化IP乃至農業、科技等領域。
從產品競爭到生態競爭的躍遷,首先體現在品牌文化價值的重塑上。2018年“雪王”出現時,沒人能想到這個“兩個圓圈疊成的雪人”會迸發如此大的影響力,更沒想到它會透過萬家門店的洗腦式播放躍升為一個國民級文化符號。
這個IP還在持續進化。蜜雪冰城接連打造動畫片《雪王駕到》《雪王之奇幻沙州》,同時還成立了“雪王愛動漫文化有限公司”,專門負責IP內容的開發與商業化運營,成功讓這一IP升級為獨立的內容產業板塊。

圖源/蜜雪冰城官網
與此同時,在夯實供應鏈體系的過程中,蜜雪冰城也逐漸顯露出農業與製造業企業的底色。
透過全資子公司雪王農業有限公司,蜜雪冰城在重慶潼南、四川安嶽等檸檬主產區推行“優質果園扶持計劃”,與農戶簽訂訂單種植協議並提供技術指導。當農業佈局不斷深化時,製造端的佈局早已同步展開,也正是因為在供應鏈端持續加碼,蜜雪冰城才構建起“糖奶茶咖果糧料”全品類生產基地體系。
這種向產業鏈上游的滲透,本質上是對核心競爭力的二次加固。而這套全產業鏈能力,在蜜雪冰城全球化程序中也展現出了遷移優勢。
自2018年越南首店起至今,蜜雪冰城已經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開設了超過4800家門店,佔其總門店數的11%。它延續國內的成功經驗,嚴格控制價格,把控供應鏈,在東南亞4個國家建立了本地化的倉儲體系,包括共計約6.9萬平方米的7個自主運營的倉庫,逐步構建出全球化的競爭壁壘。
至此,一個多元化商業體已然成型。蜜雪冰城既是農業公司,也是製造業企業,還是文化符號的創造者。就如網友調侃時所說,“沒有雪王擠不進的圈子。”
就像多年前沒人能想到蜜雪冰城能把茶飲的生意做到全球領先的規模,今天也不會有人懷疑,在多元化的空間裡,正藏著下一個消費奇蹟。蜜雪冰城重新定義行業邊界,它的爆火也提醒著市場,茶飲生意的疆域,遠不止於一杯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