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視覺志 ID:iiidaily
315“翻車”之後,蜜雪冰城卻出盡了“風頭”。
3月14日,某媒體的“3·15特別報道”中提及,湖北一家蜜雪冰城門店使用隔夜檸檬片和橙子切片製作飲品,店員將剩餘水果切片藏在操作檯下,並常溫儲存到次日使用,並被發現蒼蠅和飛蟲在奶茶杯蓋上亂爬,店員把杯蓋清洗之後繼續使用。


事後,涉事門店店長承認了當時影片中操作違規,並承諾會加強監管力度,該地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
許多蜜雪冰城門店表示,這只是該門店店員的個別行為。
3月18日,杭州一蜜雪冰城門店工作人員稱接到了總部規定:“檸檬不能過夜,每天閉店必須拍照登記,做好報廢記錄”。
許多品牌“塌房”之後,都會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和抵制,品牌道歉也難以換回網友的信任。
但到了蜜雪冰城這裡,劇情卻走上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大家對蜜雪冰城格外寬容,甚至為蜜雪冰城作“無罪辯護”。


有網友開玩笑:“4塊錢的檸檬水,他給我用真檸檬,說明還是把我當兄弟”,有人說:“我自己家的檸檬一個吃不完都放冰箱裡。”
他們甚至開始護短:"不是水果切早了,是我去晚了,都怪我沒多買兩杯,導致它隔夜了"。


蜜雪冰城,憑什麼“翻車”的姿勢都和別人不一樣?

接地氣的蜜雪冰城
提起蜜雪冰城,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價效比之王”。
相比於一些品牌一杯奶茶動輒二三十元的價格,蜜雪冰城憑藉2元甜筒、4 元檸檬水、6 元珍珠奶茶的組合,為大家輸送“平價快樂”。


無論你是囊中羞澀的學生黨,還是剛畢業沒有積蓄的白領,都能毫無壓力地消費蜜雪冰城的產品。
無論是北上廣深的繁華地帶,還是相對偏遠的鄉鎮,蜜雪冰城都是統一的價格,讓人無須擔心被背刺,哪怕在一些把日常商品賣出天價的景區,蜜雪冰城也只是漲了一塊錢。


甚至網友調侃:“蜜雪冰城是唯一讓我實現奶茶自由的品牌”。
關鍵是,“便宜”的蜜雪冰城,質量並不差。
蜜雪冰城的招股書中寫著“採購網路覆蓋全球六大洲,35個國家”,這意味著一杯平價的蜜雪冰城之中,可能包含多種全球優質材料。


除了極致的價效比,蜜雪冰城深入人心,是因為它一直在整活的道路上。
官方主題曲《蜜雪冰城甜蜜蜜》十分洗腦,“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這句歌詞像病毒一樣在網路上迅速傳播。
蜜雪冰城的頭號吉祥物是雪王,有著圓滾滾的腦袋和身子,頭戴一頂王冠,總做出讓人爆笑的行為。


它活躍在蜜雪冰城的門店外、那些爆火的短影片中、你所在城市的街頭巷尾。
你經常能看到它跟人“打架”,憑實力贏得“奶茶屆流氓”的稱號。


它還會在友商的店門口刷存在感,盡情挑釁。


雪王的形象經常因時而變,因地而變,有會顯得“乖巧可愛”。
在東北的冰天雪地中,雪王披上東北的花棉襖,為大家表演一段扭秧歌。


有一次,蜜雪冰城在外賣平臺和社交平臺的頭像“黑化”,在網友紛紛猜測雪王為什麼變黑時,官方揭露了真相——夏天曬黑了。


蜜雪冰城還專門針對“雪王”,開發了包括盲盒、玩偶、玩具、文具、家居用品等系列的IP衍生品,甚至還有雪王作為主角的動畫。


因為對雪王的“偏愛”,即使在上市儀式這樣莊重嚴肅的場合,蜜雪冰城都要讓雪王出場。
別人家的上市儀式,來的都是西裝革履的高管,蜜雪冰城上市,場上站著的是雪王和他的小夥伴。
“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在上市儀式上響起,雪王和他的七個小夥伴在不斷跳動的數字前“蹦迪”,交易所彷彿成了幼兒園。


它們的表現逗得主持人和評論員努力憋笑,差點憋出內傷。


網友們紛紛調侃:“彷彿看到自己的窮親戚飛黃騰達了。”
或許正是因為蜜雪冰城一貫的親民形象,才讓它在今天遇到事情時,大家紛紛把它“護在身後”。

起點
蜜雪冰城之所以如此接地氣,和創始人張紅超創業時的經歷息息相關。
他經歷過多次關門、拆遷,創業史沾滿斑斑血淚,但在他心中,有些東西卻從來沒變過。
1978年出生的他,在河南商丘的農村長大,在三兄弟裡排行老二,父母務農,家境貧寒。
從初中開始,他就一邊在商丘上學,一邊當服務員賺錢補貼家用。
初中畢業後,他被迫輟了學,養過鵪鶉、兔子,種過中藥,做過摩托車修理工,但都沒賺到什麼錢。
要強的他,靠自學考上了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成人教育,即將畢業時,他覺得自己應該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在看過一些行業之後,他發現,在自己老家商丘那種大家愛吃的刨冰,在鄭州卻從來沒見到過。


刨冰就是把大塊的冰刨成雪花狀,澆上糖漿,點綴一些葡萄乾、山楂碎等小料,再加上時令水果,吃上去特別清涼解暑。


刨冰,圖源網路
他覺得,這是一片尚沒人涉足的沃土,自己彷彿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1997年,19歲的他回到商丘,吃遍了商丘的刨冰一條街,把刨冰的製作流程摸透了。
他買了白糖和水果,在家裡凍了冰塊,熬了糖漿,便把刨冰“復刻”了出來,家人們吃了讚不絕口。
為了支援張紅超的事業,張紅超的奶奶拿出自己壓箱底的3000元,交給了張紅超,怕車站小偷多,奶奶還在孫子的內褲上縫了一個口袋,把錢縫了進去。
之後不久,在鄭州東郊的燕莊,一個兩三平米的刨冰攤支了起來,櫥窗上頭寫著四個大字“寒流刨冰”,下方還有一行小字“鄭州第一家”。


這便是蜜雪冰城的起點。
這家店的冰櫃等主要裝置都是二手的,刨冰機市面上沒有現成的,張紅超自己製作,糖漿自己熬,水果自己切,張紅超忙裡忙外,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操作間沒有空調,每天都熱得汗流浹背。
他自我調侃:“夏天一天出汗得有十斤。”
但張紅超不覺得苦,只顧著向前奔跑。
這樣拼命工作,他一個月能賺一千多塊錢,每天都想著多賺點錢,回報家庭,早點在鄭州買個房子,把父母接回來。
但事情的發展又怎會那麼順遂。
創業第一年,張紅超就經歷了“三死三生”。


由於拆遷、修路等原因,1997年,他開了三次店,也關了三次店,每次搬家都是對心力和財力的消耗。
1998年,他嘗試過去合肥賣糖葫蘆等生意,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1999年,21歲的他回到鄭州,盤下一個60多平的門面,還做冷飲,產品從杯子裝的刨冰變成盤子裝的雪花冰,並有了香蕉船、奶昔、冰淇淋等多種其他單品。
店的名字也改了,叫蜜雪冰城。命運的齒輪,就要開始轉動了。


因為雪花冰澆上果醬,吃起來像甜蜜的雪,所以叫“蜜雪”;因為有上百種冰品,產品很豐富,所以叫“冰城”。
但因為做招牌的店把“蜜”字做成了“密”字,改字成本還挺高,招牌店給張紅超便宜了200塊錢,為了省錢,張紅超也就將錯就錯。


張紅超與“密雪冰城”合影
於是,“密雪冰城”就成了張紅超創業道路上新的起點。

家常菜館
“密雪冰城”的生意很好,張紅超盤下了隔壁轉讓的鋪子,擴大了規模。
他和員工連續兩晚沒有睡覺,拿著錘子一錘一錘把中間的隔牆敲掉了,兩個人48小時沒有閤眼。
他們買來水泥和白灰,把拆牆的的痕跡抹平,添置了桌椅板凳,又將原來的吧檯延長一米,做成長吧檯。此時,吧檯上的字,已經換為了——
“蜜雪冰城”。
但很快,時間來到2000年,那一年張紅超22歲。
還是因為拆遷,張紅超和蜜雪冰城不得不再次搬家。
張紅超很無奈,最終在國資鋁廠大院盤下一家家常菜館,將刨冰店轉型成了“蜜雪冰城家常菜館”。


菜館同樣走薄利多銷路線——2.5元的揚州炒飯、3元的漢堡、5-6元的葷菜……
雖說價格便宜,但蜜雪冰城的菜不僅原材料新鮮,調料都堅持用大品牌產品,比如李錦記的醬油、太太樂的雞精。
在那時,張紅超就確立了日後蜜雪冰城的“產品風格”:量大、品質好、毛利低。
在當時,他只是覺得苦學生太多,家庭條件一般,各種花銷都是不小的負擔,想盡量讓他們花最少的錢吃飽。
維持低毛利,只能高效率,他和團隊成員幾乎每天工作二十個小時,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晚上打烊之後在店裡打地鋪。
上天會眷顧努力的人,張紅超很快迎來一個巨大的轉機。
2006年,28歲的張紅超趁著店鋪裝修出門考察,無意間去了一個商場。
他發現商場裡一家店賣的冰淇淋味道很好,造型也好看,但賣二十元一支。
他記得自己兒時在縣城吃過這種冰淇淋,只要五毛錢一支,沒想到現在的價格竟然飆升到這種程度。
他本能覺得這是個商機,決定用自己的方法還原記憶中的價格和味道,於是經過一番研究,他在餐館門口弄一個水吧,開始賣 2 元一支的蛋筒冰淇淋,如果使用在餐廳就餐發放的優惠券,冰淇淋再減 1 元。


最初的一元冰淇淋
即使價格低到這個程度,蜜雪冰城的冰淇淋仍堅持用鮮奶雞蛋製作,而很多同行用的是糖精和麵粉。
蜜雪冰城物美價廉的冰淇淋一下子火了,甚至有人跑十幾公里,就為了這一口冰淇淋。
沒過多久,蜜雪冰城就有了獨立的冰淇淋門店。


之後幾個月過去,蜜雪冰城有了26家加盟店,張紅超的弟弟張紅甫也加入蜜雪冰城。


張紅超(左)和張紅甫(右)
但冰淇淋有很強的季節性,而且吃著很容易膩,他們就開始豐富產品線。
後來,張紅超上架了三元一碗的冰粥和一元一杯的冰果汁,弟弟張紅甫用半箱雀巢純咖啡粉勾兌出了“卡布奇諾咖啡”,一元一杯的咖啡,一晚上賣了800多杯,瞬間在鄭州的學生圈內火爆起來。
後來,張紅甫又複製“卡布奇諾咖啡”的成功,在不同季節推出不同的產品——熱咖啡、紅棗牛奶……
蜜雪冰城的“爆品”越來越多,加盟店也越來越多,蜜雪冰城踏上快速擴張之路。
2012年,蜜雪冰城自建中央工廠,把所有原料集中生產。2014年,蜜雪冰城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中心,成為全國首家物流免費運送的飲品品牌。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交所上市。
這麼多年過去,運營成本和材料成本一直在上漲,但蜜雪冰城只有部分門店的部分產品有過漲價,每次漲價只漲1元。


音樂節市場火熱,蜜雪冰城就自己辦音樂節,和一些票價499、699的音樂節相比,蜜雪冰城199的票價顯得格外親切。


即使是“遠征”海外市場,它的價格仍讓大多數人倍感親切。


張紅甫曾在日記中寫道:“今天網路上有很多粉絲戲稱蜜雪冰城是貧民窟女孩的救星,那是因為它的創始人就是一個貧民窟出來的男生。出身貧寒,遭受各種白眼,勤工儉學,愛情受挫,一再拆遷,這是過去能給哥哥打的所有標籤。可能因為生活如此不易,他也覺得他的顧客都很不容易。”
這麼多年過去,它的創始人,沒有忘記自己來時路上的辛苦,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顧客的不容易。
從路邊的刨冰小攤兒,到千億級的茶飲巨頭,蜜雪冰城的背後,是一個草根憑藉自己努力,一步步走上更大舞臺的故事。
這一路,走得並不容易。
但願,蜜雪冰城以及其他所有名副其實的國貨品牌,且行且珍惜。
參考資料:
1. 《蜜雪冰城CEO張紅甫自述創業史,萬店的成長基因是什麼?》 FoodBud食品資本局
2. 《蜜雪冰城315被立案,史上最窮公關笑瘋!》 頂尖廣告
3. 《“雪王上市敲鐘不穿褲子”成最抽象新聞,在座各位都有責任》 Vista看天下
4. 《雪王熬夜檸檬片成頂流?全網打工人集體開啟護崽模式》 創意廣告
5. 《蜜雪冰城千億市值IPO背後:一個大道至簡的故事》 36氪未來消費
6. 《他倆,6年開店46000家,擴張超過星巴克》 華商韜略
7. 《從農民工到身價200億元 蜜雪冰城張氏兄弟的“以退為進”》 財聯社
8. 《蜜雪冰城24年血淚創業史:關門3次,被拆4次,創始人被弟弟“懟”出局 | 週末閱讀》 創客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