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我們總用“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和“媽媽是超人”來形容和讚美媽媽;媽媽們也被這樣的話影響著,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完美媽媽。
同時,新聞上太多媽媽們為孩子犧牲自己的偉大事蹟,以至於整個社會乃至媽媽自己都預設女性一旦成為媽媽,就成為了為孩子奉獻一切、無所不能的超人。
這些使得我們腦海中關於媽媽有一個固有的標準,認為媽媽必須是什麼樣的必須要做什麼,倘若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那麼媽媽就不是一個好媽媽。

我們習慣於用嚴苛的標準要求女性去做一些事情成為一個好的媽媽,而實際上,好媽媽的標準絕不是犧牲自己養育寶寶,養育一條新生命固然重要,可媽媽本身也是一條珍貴的生命。
媽媽絕不是超人,也不必是超人。超人被大家需要是因為他的超能力,而媽媽被需要,僅僅只是因為她是媽媽。
媽媽不是超人,而是普通的凡人。媽媽也可以脆弱,也可以疲憊,也可以掉眼淚,也可以做不好一些事情。
媽媽可以倦怠
從小小的受精卵在子宮內280多天的生長發育到產房內孤軍堅持、寶寶呱呱墜地再到母乳餵養、照顧寶寶,媽媽在生育方面承擔了太多。
不管是懷孕期間還是寶寶出生後,太多關於寶寶的事情使得媽媽們忙得團團轉:半夜驚醒、日夜顛倒、經常吃不上飯……這些幾乎是每一個媽媽都會經歷的日常。
而每一個媽媽都可能在某個時刻身心俱疲,覺得自己無法承擔更多的責任、無法照顧好寶寶。
首先,媽媽要知道,你不是超人,照顧寶寶時感到精疲力盡,不管是精神、身體還是情感,都是正常的。為一個需要你每時每刻保持清醒的寶寶感到壓力與疲憊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研究表明,14%的父母都有這種照顧寶寶的倦怠感(實際數字可能更高),且成為“完美父母”的心理和社會壓力會加深疲憊感。
一般來說,這種倦怠的醫學相關定義是長期壓力引起的疲憊,在情緒、身體和精神都有表現。研究人員稱,母親尤其會受到倦怠的影響,因為她們對自己提出了太多要求。

新手媽媽很容易產生倦怠感,因為嬰兒的互動性不強使得母親很少能得到幸福感而嬰兒的哭鬧、餵食、睡眠、大便又非常具有周期性,重複而無聊。
當然,媽媽們的倦怠感並不僅僅來自一長串的重複任務。新生命和孩子使得生活中的情感和精神負擔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讓人精疲力盡。很難想象面對年幼哭鬧孩子的媽媽們心理和感情上的壓力有多繁重。
對於媽媽,情緒的變化(比如說,去想自己是否做的正確、什麼才是正確的方式、我是誰、我的伴侶作為父母會怎麼看我)也會產生影響。感到到割裂、孤單,感到所有的壓力都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的伴侶什麼忙都幫不上,這一切都會導致媽媽產生倦怠感。
常見倦怠症狀
根據生活情況、休息機會和得到的支援程度,不同媽媽們的倦怠症狀和增長速度各不相同,但身體和情緒上感到壓力可能是這些最常見的倦怠症狀的最大前兆。以下是常見倦怠症狀。
|
退出、遠離他人
|
對曾經熱愛的東西不感興趣
|
|
睡眠問題
|
|
食慾變化
|
|
感覺精疲力盡或精力不足
|
|
常
|
無法控制自己的擔憂
|
見
|
感覺希望渺茫
|
倦
|
感到悲傷、易怒或焦慮
|
怠
|
感到需要休息
|
症
|
脾氣暴躁
|
狀
|
好像任何新任務都能讓你處於崩潰邊緣
|
需要不被接觸或獨處
|
|
醒來時不想度過這一天
|
|
感到憤怒(對寶寶、伴侶和世界)
|
|
感到愧疚
|
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媽媽們看起來或者感覺倦怠可能是更嚴重的問題,比如產後抑鬱症或焦慮;而在其他群體和其他時候,沒有得到緩解的倦怠可能會發展成為臨床抑鬱症或焦慮症。這也是為什麼要關注症狀並在可能時候採取行動。

如何從倦怠中恢復
從倦怠中恢復首先需要注意媽媽們的倦怠症狀。從倦怠症狀出發,會有一系列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幫助媽媽們恢復,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為自己留出時間
撫養孩子是快樂而有意義的,同時也是耗費時間的,首先消耗的就是媽媽們的休息時間。對很多媽媽來說,養育照顧孩子意味著剝奪自己在漫長一天結束後重新充電的機會。
很多媽媽容易進入誤區,把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和養育孩子的質量混淆。舊式育兒觀念也使得很多媽媽犧牲自我時間,畢竟,什麼樣的媽媽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孩子的需求之前呢?

實際上,你與孩子關係的質量和你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沒有直接關係,為自己留出時間也絕不是自私。為自己留出時間滿足自己的需求和照顧好自己,是做一個好媽媽必不可少的部分。
所以,不妨把一些千載難逢的活動變成一個成熟的習慣,為它留出時間並且始終如一地做。
尋求外界幫助
當一切都在你的肩膀上時,壓力就會增加,所以不妨去尋找家人、伴侶或是朋友的幫助,可以是僅僅告訴他們你的倦怠和疲憊,也可以和他們協商獲得支援。
當你為自己留出時間時,可以讓你的伴侶或親人暫時接管你的工作,告訴他們“這不是保姆,這是育兒”。
無論是付費人員還是、伴侶、親人或是朋友,媽媽們需要學會向外界求助並接受他人的幫助。獲得幫助不僅能減輕媽媽們的負擔,還能幫助媽媽們改變自己需求不重要的消極想法。
如果倦怠症狀持續了兩週以上且正在惡化或者在休息和放空時倦怠症狀沒有減少,那麼或許媽媽們可能患有抑鬱症或者焦慮症,需要及時尋求醫生額外的幫助。
學會平衡自我
媽媽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很多時候是衝突的,比如月子中的媽媽需要的是充分的休息,寶寶需要的則是週期性的母乳餵養,寶寶需要的是全天候的照顧與陪伴,媽媽則需要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毫無疑問,媽媽們需要接受自己的時間更多集中到孩子身上,但是更多並不意味著全部。媽媽們需要為自己和寶寶設定一個界限,平衡好寶寶和自己的需求,比如說,如果沒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騰出,媽媽們可以選擇提升有限時間的質量而不是糾結數量。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媽媽們需要明白並非作為母親就必須時刻付出的道理,更需要明白媽媽們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一個媽媽的道理。因此,不僅僅是為了緩解倦怠,也是為了過好自己的生活,都需要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
媽媽們可以在自己規劃的時間內做任何讓自己感覺到平衡、快樂、充實和滿足的活動,當然,社交活動也是其中之一。大多數對媽媽們有益的活動對孩子們也都有好處,有一個更加快樂、更有耐心的媽媽對每個人都好。
此外,媽媽還可以透過自己的快樂活動向自己的孩子展示快樂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媽媽不是超人
養育孩子帶來了很多歡樂和意義的同時,也帶來了在育兒任務中迷失自我的風險。但我們都需要記住,我們也都是有需求的人,考慮和照顧自己不是育兒中的奢侈,感到疲憊去休息是完全正常且正當的。
媽媽不是也不應該是萬能且無敵的超人,也沒有人應該是超人。“媽媽是超人”的讚美下,埋藏了太多母性光輝下的無奈和堅強,隱藏了太多母愛本能下的犧牲與付出。
可是媽媽也只是肉體凡胎、普通又平凡的人,當生活僅僅剩下孩子和滿地瑣碎,她們也會難過,也會疲憊,也會崩潰;而媽媽們也和需要照顧的寶寶一樣需要關心和愛護,雖然總被這點媽媽們忽略掉。

生和育從來不是媽媽的使命,而是媽媽的選擇,選擇成為母親,是媽媽的權利而不是責任。想要成為什麼樣的母親、選擇成為什麼樣的母親,都是媽媽們的自由。社會不該用超人的標準神化和定義媽媽,媽媽本身更不該被社會環境裹挾以此而苛求自己。
沒有一名女性生下來就是一名母親,所有的媽媽首先是她自己,再是孩子的媽媽。育兒過程媽媽們的不易、心酸、艱辛、掙扎與疲憊都不應該被忽略掉,社會和媽媽自己更不應以此而精神綁架媽媽們。
媽媽們也可以脆弱,也可以疲憊,也可以掉眼淚,也可以做不好一些事情。媽媽既是母親又是自己,絕不是有了孩子就只是孩子的母親了,她始終都還是她自己。而對於媽媽來說,成為自己也是成為好媽媽的一部分。
媽媽不是超人也不應該是超人,希望所有的媽媽都能做母親又做自己,都能有愛可依,有肩膀可靠,長樂未央。
參考資料:
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moms/healthy-mom/signs-of-caregiver-burnout-moms-need-to-know/
https://www.parents.com/news/hey-parents-its-ok-not-your-best-self-all-of-the-time/,
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moms/healthy-mom/self-care-for-moms-why-its-important-to-make-it-a-priority/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