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救星:生活中的9個能量管理技巧

現代社會忙忙碌碌的生活常常讓我們疲憊不堪。
當所有事情都需要耗費我們沒有的能量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縮小。我們會開始疏遠自己的情感、慾望和所愛的人。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鼓勵欣賞
人們產生倦怠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根據OC Tanner研究所2019年的一項研究,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既不給予也不接受讚賞,那麼我們倦怠的機率會分別增加45%和48%。長期缺乏積極反饋會削弱我們的價值感。欣賞實際上是雙向的。透過讚賞他人,我們不僅能滋養自己的內心,還能增加被他人讚賞的機會。

視角決定一切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令人疲憊不堪的時代。德勤2023年工作福利調查發現,約有一半的英國和美國勞動力總是或經常感到疲憊或壓力重重。然而,這並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才面臨的問題。中世紀,人們將疲憊稱為“acedia”——一種精神上的懶惰,表現為冷漠、倦怠和情感淡漠。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認為精疲力竭與學術活動和行星排列有關。在19世紀,它是“神經衰弱”的主要症狀——被定義為神經虛弱,是生活節奏加快和過度刺激的結果。對疲憊的擔憂使我們成為人類的一部分,它們與對社會變革、隨著年齡增長精力減退以及死亡的更深層次恐懼有關。
培養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是消除疲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興趣愛好能確保我們在工作之餘還能做其他事情,給我們帶來價值觀、快樂甚至友誼。園藝、舞蹈、編織等能讓我們成為職業倦怠研究者尼克·皮特里(Nick Petrie)所說的 多面人,即那些沒有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工作籃子”裡的人。興趣愛好的目的無非是讓我們感到快樂。興趣愛好就是工作的反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應該種多肉植物、爬山,那不妨問問自己:我上一次感慨“這才叫人生”是做什麼事情的時候?

管理你心裡的批評


很多人都熟悉腦海中那個不停挑剔自己的負面聲音。這個聲音告訴我們,我們不夠聰明、太胖、太瘦、太矮、太高、不擅長工作。內心的批評會放大負面情緒,傳播不滿,還會消耗我們的能量,是導致精疲力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一名教練,我發現接受與承諾療法(ACT)為管理內心的批評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ACT 教我們把這些批評視為無關緊要的噪音,而不是實質性的內容。它的核心見解是:我們不是我們的思想。
比如,與其想“我在工作中一無是處”或“我很愚蠢,把一切都搞砸了”,ACT 鼓勵我們這樣想:“我注意到我有這樣的想法:我在工作中一無是處”,以及“我注意到我有這樣的想法:我很愚蠢,把一切都搞砸了”。這在我們與無益的想法之間建立了一個關鍵而有力的距離。

計算你的生命成本
19世紀的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在他的暢銷書《瓦爾登湖》中提出了“生命成本”這一引人入勝的概念,即我們為實現自己的目的和目標而犧牲的時間、精力、健康和精神健康。許多人不假思索地追求金錢或積累財產,或者追求學位、獎項、晉升或名聲等形式的地位,心甘情願地為這些東西付出時間、健康或人際關係的代價。
因此,我們應該經常捫心自問:我們所做選擇的實際生命代價是什麼?如果發現自己付出的代價過高,不妨做出調整,讓時間和健康優先於金錢或地位。
學會說“不”
當我們精疲力竭時,一個簡單而有效的策略就是審視我們大大小小的承諾,並將它們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聯絡起來。哪些承諾是對應著真正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哪些與我們的價值觀無關甚至背道而馳?關鍵是你要有意識地反思,我們想把時間花在什麼事情上?而不是任由他人的想法擺佈。
我們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練習對一些小要求說“不”,從而增強我們說“不”的能力。這樣,我們就能逐漸變得更加自信,為應對更重要的情況做好準備。
應用 80/20 原則
你是否一直在工作,但仍然感到事事不順?你是否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帕累託定律,又稱 80/20 原則,或許能幫到你。
根據維爾弗雷多·帕累託(Vilfredo Pareto)對19世紀英國財富和收入分配模式的研究,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口手中。這一原則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適用,我們的努力只佔很小的比例,而我們的成就卻佔很大的比例。因此,我們要問自己: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哪20%的活動會產生最重要的結果?
優先考慮休息
疲憊是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透過散發出疲憊的訊號,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實際上是在說 不。為了保護我們免受進一步的傷害,它們告訴我們要休息。但很多時候,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因為覺得需要利用一切時間來追趕工作。
事實上,適當的休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毫無負罪感地休息,讓自己從工作中脫離,給身心一個恢復的機會。這並不容易,因為很多人都沒有學會休息這一技能。正如健康心理學教授文森特·迪爾尼(Vincent Deary)所說:“工作需要休息,休息也需要工作。”
瞭解斯多葛派
古代斯多葛派哲學認為,我們的痛苦不是由外部環境引起的,而是由我們對這些環境的反應——錯誤判斷和不切實際的期望的結合。正如哲學家塞內加(Seneca)、伊壁鳩魯(Epictetus)和馬庫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認為的那樣,我們應該務實地消耗精神能量,將精力集中在我們能控制的內心世界。
一個強大的斯多葛派技巧是“控制圈”練習。
首先,列出你的核心壓力源。然後畫出兩個同心圓,外圈標註“我無法控制的”,內圈標註“我能控制的”。把你的壓力源放在相應的圈中。你要學著接受外圈中的一切,並集中精力解決內圈中的問題。
最後,斯多葛派建議我們控制自己的期望。正如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所言:“只有瘋子才會在冬天尋找無花果。”

安利時刻
【2025社沒共讀會】正在籌備中,即將和大家見面。
社沒共讀,經典同行。兩年間,我們已攜手1000+書友,精讀20本經典,共赴知識的盛宴。
2025年全新出發,我們將籌備全新主題與共讀書單力求形式更加新穎,內容更加豐富歡迎推薦你心中的主題與書目,或提出寶貴建議。
【2025社沒共讀會】感興趣,別錯過!可以加入社沒共讀會交流群,領取往期社沒共讀會書單和24本電子書、參與2025年共讀主題和書單建議,免費參加12月份《金錢心理學》共讀
加下方老梁社長的微信,即可進入共讀大家庭,共同成長,快人一步。
暗號:2025共讀

作者:Anna Katharina Schaffner
來源:酷炫腦
編輯:KK
讀完別忘了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