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潮玩IP大爆發
從流量借勢到自主造浪

如今中國不少城市的商場B層,已改頭換面。
以往,通往商場B層的自動扶梯是多數人逛累後渴望美食果腹時的傳送梯。如今它早已成為了一條次元傳送帶,串聯著年輕人與遍地開花的潮玩店——
杭州新天地B1層的“時光里巷”,將自己定位為“杭州首個沉浸式潮玩不夜城”,彙集了潮玩零售、二次元穀子零售等多種功能,營造了一個24小時從早到晚不間斷的“潮玩”新空間。

杭州新天地設定二次元共享空間
如今在商場B層空氣裡傳播的,除了紅油火鍋和炸雞的香氣,還有潮玩店門口保安地反覆提醒:“禁止跨欄!請排隊!”光是杭州大悅城的B層裡,就開了近30家潮玩店鋪,排隊搶購新品的年輕人絡繹不絕。
連一些見慣了大場面的商場經理在面對潮玩搶購風潮時都感嘆道:“只有iPhone新品發售才有這種場面。”
去年底,成都春熙路百盛百貨店長夏書軍在潮玩體驗館開業後說:“潮玩體驗館已累計為商場引流超12萬人次,帶來營收超千萬元。”商場B層成了年輕人新的“地下”聚集場景,我們的城市正演變為Z世代的開放式“遊戲大廳”。

成都春熙路
不少在商場B層潮玩店外排隊的年輕人都經歷過撲空的體驗——貨架剛補滿便被清空,線上預售排期延至半年後,二手線上平臺溢價3倍的隱藏款被標註“已售罄”。這時,線下二手平臺便成了圈子裡的寶地。
“別找奧特曼了,人這麼多,快找找你媽被擠哪去了!”北京潘家園夜市,當父親把孩子從人堆裡拽出來時,你便能體會到時代變了。
潘家園早已從賣古玩的地方,變成了賣潮玩的二道販子的聚集地——“幾千個人搶幾百個位置,要想搶到好的,得靠運氣。”已在潘家園賣了一年潮玩的“阿呆”說。這就是潘家園的現狀——“白天屬於賣手串的,晚上屬於賣手辦的。”

潘家園賣迪士尼玩偶的攤位
夜市工作人員張先生介紹,伴隨著00後等年輕一代收藏趣味的改變,近幾年潘家園市場成了年輕人的淘寶聖地,“每週三和週五,夜市從17時一直營業到24時,每晚少說也得有兩萬名顧客。”
這便是這兩年中國消費市場裡潮玩消費熱潮的縮影,踩在這場商業浪潮最頂端衝浪的,是曾經被貼著“十元店”標籤的名創優品。

2024年,是名創優品的MINISO品牌升級元年。一年時間內,名創優品打造了現象級的chiikawa聯名,並推出了迪士尼100週年、三麗鷗主題店等多個爆款IP聯名系列。
短短兩年時間,消費者們發現,著名IP的聯名款玩具突然湧入了名創優品的貨架。到了今年一月,名創優品與去年備受好評的遊戲《黑神話:悟空》聯合開設的主題店也正式啟幕,引得粉絲們排隊搶購。

名創優品在卷品質、卷創新、卷產品的零售時代崛起,從生活好物集合店蛻變為了全球頭部的IP設計零售品牌——如今,它已經與全球超過150個知名IP開展合作,推動了超過8億件IP產品的銷量。3月21日,名創優品集團釋出2024年財報,集團全年總營收達1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8%。
不難看出,與名創優品合作的大多數IP都早已成名,它是在借勢發展;而行業內的標杆級公司泡泡瑪特則一直在自主孵化IP,它們擅長從無到有。泡泡瑪特與《哪吒2》聯名的天生羈絆系列盲盒一經推出便引發了搶購狂潮,預售期排至2025年7月末。3月26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釋出2024全年財報,集團全年總營收13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6.9%。中國內地營收79.7億元,同比增長52.3%;旗下4大IP營收破10億元,13大IP營收破億元。

泡泡瑪特《哪吒之魔童鬧海》天生羈絆系列

潮玩IP背後的情緒經濟

《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中國潮玩產業的市場總價值從2015年的63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600億元,足足翻了近十倍。預計,市場總價值將在2026年將達到1101億元。
天眼查資料顯示,我國潮玩經濟相關企業已超4.9萬家,2024年新增註冊企業約1.3萬餘家。
潮玩IP領域內的高銷售資料、高市場價值與高入局率,都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海底下,是時代情緒這座活火山。
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轉引的Frost&Sullivan調研資料,中國超過95%的潮流玩具消費者年齡在15-40歲之間;從天貓2018—2019年模板手辦類商品的銷售分佈來看,90 後與Z世代的消費佔比顯著提升。

年輕人早就有經濟能力去為自己的情感需求支付高溢價了。在他們的情感需求中,用好物彰顯個性 ,是亙古不變的訴求。
購置國產潮玩是年輕人對千篇一律的標準化工業品的對抗。以泡泡瑪特LABUBU系列為例,看似怪誕的尖牙笑臉設計實則融合了街頭文化的基因,這與其設定中內心的童真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在不少年輕人看來,這反差是一種“叛逆”的實體化。LABUBU就憑藉此般反差感,在一年內掛上了中國年輕人的包包,也掏空了東南亞年輕人的錢包——年輕人正透過這些巴掌大小的藝術品在標準化時代雕刻一種個性,在虛擬化宇宙中錨定一份真實。

與此同時,潮玩也填補著正失去附近的年輕人的社交生活——線上下,你能聞到潮玩包裝盒的油墨味,也能透過交換手辦,觸碰到同好手心的溫度,人們還能在潮玩展上展示自己新購置的品類,擁有稀有潮玩IP的人更容易吸引他人的關注,並被快速接納為圈子中的一員。這是線上點贊和付款所給不了的踏實與感動——國產潮玩近年來早已成為了年輕人的社交貨幣,在北京潘家園夜市,年輕人可以經由攤位上的潮玩,聊到彼此工作上的焦慮。

“比起在某魚,我更喜歡線下銷售,能跟顧客聊天,顧客也能砍價,在網上的話一般就聊幾句,就再也沒有聯絡了。”
潮玩正治癒都市孤獨症。它不僅僅陪伴了得到它的消費者,也串聯起了一個個渴求陪伴的靈魂。在去年的奧運會期間,跳水冠軍全紅嬋將自己扎滿徽章的“痛包”帶火,也展示了粉絲送的各類小潮玩,以她為代表的中國年輕人,正賦予冰冷的潮玩以情感。潮玩陪伴他們度過了孤獨的時光,給予他們力量:
泡泡瑪特的MOLLY,可以成為比戀人更可靠的悄悄話聆聽者;《尋夢山海》食夢貘透過可以吃掉噩夢的設定,助力一大批人安然入睡;潮玩的這種陪伴,既不索取社交回報,也不製造資訊焦慮,為年輕人提供了一份充滿了確定性的撫慰。

MOLLY-校園系列
個性化展示、線下社交與陪伴價值——這就是如今潮玩被年輕人賦予的意義。正因如此,潮玩品牌們承包的早已不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有當代年輕人的漫無邊際的心智——潮玩滿足了Z世代們不再只為功能消費,也要為身份認同埋單的心理:消費者購買潮玩的動機已從“玩”變成“身份認同”。
拆開潮玩的那一刻,它便不只是商品,而這份“收藏感”也隨即演化為了“炫耀感”——在社交網路上將它作為收藏公之於眾,甚至完成二手交易與交換。潮玩本質上捕捉了年輕人的存在焦慮,這份焦慮,來源於精神歸屬的缺失,而消費,是人們填補缺失的手段。因此,只要潮玩能安放自我認同,它就有溢價空間——Z世代拆盲盒,拆的其實是對於充滿確定感的身份的渴求。

與此同時,購置盲盒時所能體會到的未知感與新鮮感,也在不斷刺激消費者復購——用盲盒營銷,做IP為產品賦予意義。這就是泡泡瑪特與名創優品共同的理念。
泡泡瑪特盲盒所代表的未知意味著最大可能性的獎賞。這也是潮玩IP常見的銷售形式之一,去了解泡泡瑪特的成長史,你就會知道,盲盒營銷緣起自創始人王寧的“零售娛樂化”概念——不只賣產品,也賣娛樂。“無論是開心還是失落,‘抽盲盒’都是一種情感聯結方式。”
而名創優品會轉型做IP,因為這是解決復購率的良方。如果消費者來門店的目的是購買水杯、毛巾、一次性旅行等功能性用品,那麼越耐用的、質量越好的,復購率只會越低。可如果一件好物被附上了IP的情緒價值,消費者就可以一直購買那份小確幸。

名創聯名哈利波特
潮玩製造者們的商業故事不斷產出續集,正是因為它擊中了時代浪潮下消費者對理想自我的認同,而潮玩也從簡單的小玩偶,躍升為了情緒奢侈品。
細數如今的潮玩品類,有些是入門款,而有些憑藉高昂的價格,足以進入奢侈品之列——
大眾市場中,泡泡瑪特的基礎款Molly因59-99元售價可謂是最經典入門款。不過目前該品牌已有兩百多個單品,價格水漲船高。因潮玩有藝術設計之價值,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因此高達64%。
收藏級別市場上,INART出品過《黑神話:悟空》1:6可動人偶“直面天命”,售價1998元。

深圳的樂森機器人可謂奢侈品——1萬元左右的限量變形金剛潮玩“威震天”被馬斯克在推特上大讚後以1700美元的外網標價迅速售罄。網友評論說:“發展中國家”的品牌定出了不像發展中國家的價格。

毛茸茸版的東方玄學:
從塑膠潮玩到文化期貨

當馬斯克變身“推銷”,對國產潮玩讚譽有加,這“不像發展中國家定價”的商品背後,是中國工廠用三十年積累的肌肉記憶托起的新野心:中國潮玩,正將流水線上的成本優勢,轉化為以文化符號為核心的定價權。
2024年,名創優品自有潮玩品牌TOP TOY全年收入同比增長45%至9.8億元,門店淨增百餘家,首次實現全年盈利。TOP TOY擁有眾多對全球大IP的“二創產品”,定位為“全球潮玩集合平臺”。它們最新的計劃,是在未來五年在全球100個核心商圈內開超過1000家店,中國IP佔比計劃佔比50%以上。

與此同時,泡泡瑪特旗下自有原創IP“LABUBU”原價149元,卻在東南亞賣到480元人民幣,隨即風靡全球。2024年,它帶領THE MONSTERS系列IP為泡泡瑪特貢獻30.4億元營收,同比增長7倍多。

泡泡瑪特在海外
國產潮玩IP的優異成績背後,國產潮玩的優勢不可忽視:
產業鏈方面,以泡泡瑪特為例,它們形成了從設計、生產到銷售的閉環生態——產業鏈上游打造IP矩陣;產業鏈中游主抓質量、工藝與效率;產業鏈下游透過全渠道觸達消費者。
受眾豐富,也是國產潮玩的優勢。根據《2024潮玩穀子經濟消費趨勢洞察報告》,潮玩的受眾早已由35歲以下的年輕人滲透進更年長的群體。25至45歲的消費者在京東超市購買潮玩的佔比超過75%。此外,龐大的下沉市場也正在發揮功效——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潮玩市場客群數量將由如今的3000萬人增至4900萬人——國產潮玩正重構消費群體邊界。

優勢之下,中國不再滿足於做知名IP的平替,而是用東方美學與工業技術打造自己的文化地標;不再靠低價或獵奇短暫收割市場,而是用技術硬實力與文化底蘊重新定義潮玩的價值。以泡泡瑪特、名創優品為首的中國潮玩品牌們,將原本消費者觸手可得的未知玩物,變為了鋪滿網路的社交籌碼,也讓潮玩,從感官刺激升級為了消費符號。
誰能想到,短短幾年時間內,中國年輕人的焦慮、孤獨與渴求被認同,竟轉變為了產值?Z世代早已用69元的盲盒對抗起了職場焦慮,用3000元的手辦治療著社交恐懼症——毛絨玩具是他們的布洛芬,盲盒是他們的創可貼。隨時隨地能為情緒氪金,是新時代的財富自由。

這就是如今“萬物皆可潮玩”的時代真相:一款電影聯名潮玩的推出,可能可以讓一部電影的宣發費迅速回本;而對於遊戲公司的產品策劃來說,他們恐怕也早已意識到新的財路——玩家們的虛擬伴侶要的是皮膚,可真實伴侶要的則是手辦。
潮玩與其IP矩陣正慢慢浸潤於生活日常,早就不只是“衝動消費”的註解:當年輕人用潮玩填滿手辦櫃,連爸媽都開始打聽“這小人能升值嗎”,一份69元的盲盒,承接的是每位玩家被妥善安放的情緒價值。
文獻參考:
[1]《潮玩行業,IP起,萬物生》,浙商證券
[2]《2025年穀子經濟專題報告:探尋穀子市場高景氣度背後成因及IP價值》,廣發證券研究
[3]《2025潮玩行業分析報告-穀子與AI玩具,解碼Z世代的消費新勢力》,中國銀河證券行業點評報告
[4]《潮玩行業研究框架:何謂潮玩?誰在消費?為何消費?商業模式如何?未來發展怎樣?》,錢才一點通
[5]《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TOP TOY準備了100億追趕泡泡瑪特》,介面新聞
[7]《2024潮玩穀子經濟消費趨勢洞察報告》,煉丹爐
[8]《北京多巴胺最旺盛的年輕人,夜裡奔向了潘家園》,北京青年報
[9]《商場“B”計劃》,潮新聞
策劃丨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丨張弛 孫宏
作者丨哈尼
設計排版丨咕咕
圖片來源丨名創優品、泡泡瑪特、視覺中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絡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