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店起家的TOPTOY,要在海外和泡泡瑪特硬剛?

源丨鋅刻度(ID:znkedu)
作者丨黎文婕
圖源丨MINISO
以62.7億元巨資入股永輝超市成為第一大股東後,葉國富又緊鑼密鼓地兌現了三年前立下的豪言壯語——拆分TOP TOY港股上市。
與此同時,TOP TOY也在近日正式宣佈啟動全球化戰略,計劃未來五年實現海外銷售佔比超50%,拿出100億元實現海外擴張野心。
不過在這條花路上,TOP TOY始終免不了和泡泡瑪特的一番較量。目前,名創優品市值為464.91億元,而泡泡瑪特市值已達2192億元,即便TOP TOY在順利拆分上市後趕上了名創優品的市值,也仍然被泡泡瑪特甩開了一大截。
儘管TOP TOY創始人兼CEO孫元文早在四年前就表達過TOP TOY和泡泡瑪特並不屬於同一物種,但四年過去,無論是對原創IP的加大開發,還是高歌猛進的出海計劃,TOP TOY似乎是在想用泡泡瑪特的魔法來打敗泡泡瑪特。

三年赴約上市
IP和品控跟上了?
五年前的12月,泡泡瑪特登陸港股,以38.5港元的發行價開啟一路瘋漲的勢頭,一直到次年2月,股價翻了近三倍,市值接近1500億港元。
同樣是在五年前的12月,有“零售狂人”之稱的葉國富盯上潮玩生意,名創優品推出潮玩子品牌TOP TOY,定位是“全球最大最全的潮玩集合品牌”。
從盲盒、積木、手辦到拼裝高達、娃娃模型,TOP TOY的產品線範圍十分廣泛,但也正如它的定位一樣,TOP TOY是一家集合店,因此對IP聯名十分依賴。據“角研社”統計,2024至今,TOP TOY進行了至少40起衍生品聯名活動,包括三麗鷗家族、瘋狂動物城、迪士尼、蛋仔派對、戀與製作人、HelloKitty、武林外傳等。
與知名IP聯名的好處是能夠借勢,在市場推廣層面,這些IP本身就擁有龐大且忠誠的粉絲群體,聯名產品一齣即能看到粉絲在各個平臺上進行討論、分享,迅速形成口碑傳播效應,短時間內就給TOP TOY帶來高曝光度。
因此TOP TOY成立一年時間,就在中國開出89家門店,GMV達到3.74億元。彼時,葉國富認為潮玩賽道的未來一片大好,表示“希望可以在3年內讓TOP TOY實現單獨上市”。
如今三年期限剛過,這一計劃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這背後,藏著葉國富的信心和潮玩市場的潛力。
據名創優品集團釋出的2024年度財報顯示,TOP TOY在2024年實現全年盈利,門店數量增至276家,營收達到9.8億元,核心品類毛利率提升7.3%。因此,既然TOP TOY可以實現獨立融資、自負盈虧,那麼就能幫助名創優品集團減輕整體的業務壓力,更能得到更多市場化資源,帶來增量業務。兩者拆分,對葉國富來說,應該是1+1>2。
但短期的資料並不意味著TOP TOY的未來高枕無憂,恰恰相反,TOP TOY在市場上的定位並不清晰,更多消費者仍然只將其視為專門售賣潮玩的渠道,而非原創潮玩品牌。
一方面是創新力不足,TOP TOY旗下的Tammy、Yoyo、Buzz等原創IP在潮玩市場的聲量不足,沒有吸引足夠大的粉絲群體。另一方面,在名創優品的體系下,原創IP的關注度很容易被層出不窮的知名IP聯名所掩蓋。
TOP TOY原創IP聲量不足 圖源:雷報
與模糊的定位並行的,還有質量問題。
“買了TOP TOY的庫洛米城堡,明明按照步驟來操作,結果有的零件包正好,有的零件包多出來兩個零件,有些地方拼出來都起翹了。”
“買過一把太空積木槍,拆了三次,崩潰了,體驗感0分,零件質量8分,說明書5分,以後不會再買了。”
“抽的豬豬俠盲盒品控實在不行,各種開縫開裂甚至還有頭冠都是彎的。”
在小紅書、微博、黑貓投訴等平臺上,關於TOP TOY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的吐槽比比皆是。如果沒有足夠多具有使用者粘性的原創IP來提供吸引力,使用者往往會在兩三次吐槽之後,頭也不回地走掉。
不過,擅長零售生意,更擅長洞察消費者心理的葉國富,這次打算在TOP TOY身上下重注,而泡泡瑪特,則是對標物件。

和泡泡瑪特之間
差了3個名創優品
對上市傳聞保持低調的TOP TOY,對出海的態度卻十分激進。
3月25日,潮玩品牌TOP TOY宣佈啟動全球化戰略,計劃未來五年實現海外銷售佔比超50%、中國IP產品佔比達50%以上。品牌CEO孫元文透露,接下來的目標是覆蓋全球100個國家核心商圈並開設超1000家門店。
TOP TOY泰國首店
從這一戰略層面來看,TOP TOY幾乎是在沿著泡泡瑪特的策略走。今年1月,泡泡瑪特CEO王寧曾公開談到:“以前總說我們想要去學習迪士尼這樣一家IP企業,能夠成為中國的迪士尼。但是慢慢地,我們也希望我們不再說要成為中國的迪士尼,希望有一天我們能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兩者先後將出海定為接下來發展的重頭戲,但實力差距不小。截至發稿前,名創優品市值為414.38億元,而泡泡瑪特市值為2066.44億元,有業內人士分析TOP TOY獨立後或可享受超百億估值,那麼即便達到名創優品的水平,那麼和泡泡瑪特的差距也還有三個名創優品。
名創優品和泡泡瑪特的最新市值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王寧的期待並非一句口頭支票,2024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在港澳臺以及海外地區的業務營收達到13.5億元,同比增長259%,收入佔比更是提升至29.7%。
截至目前,泡泡瑪特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500家線下門店及2300臺機器人商店,海外門店佔比突破20%。其中,巴黎首店選址盧浮宮下沉廣場,紐約時代廣場和第五大道門店也正在籌備中,落位地標性位置,給泡泡瑪特帶來的是新市場的高效開拓。
如此一來便不難看出,TOP TOY定下的五年海外目標並不容易。如果說名創優品積累下的渠道優勢可以用TOP TOY打下堅實的基本盤,那麼可能更大的困難點在於IP創新。
圖源:前瞻經濟學人
“泡泡瑪特的IP在全球的知名度都很高,而且‘總有一款IP適合你’就是泡泡瑪特經久不衰的秘密。”潮玩行業從業人員告訴鋅刻度,“泡泡瑪特簽約了很多全球藝術家,所以能夠滿足各種不同審美的潮玩愛好者,例如Crybaby的淚滴系列在東南亞可以引發共鳴,Hirono的孤獨氣質很戳歐美年輕群體。”
而TOP TOY的五年計劃中明確提到中國IP產品佔比將達50%以上,這意味著,TOP TOY的IP出海以輸出為主,而非因地制宜,實行本土化政策。如此一來,全球文化不同、審美不同的消費者是否會買單,成了一個問題。
但這並不代表TOP TOY無法拿到理想中的成績單,如今潮玩生意正在風口上,Z世代的消費慾望和情緒價值還在持續攀升,這就是其中的機會。
對TOP TOY來說,一方面,名創優品的“IP經濟+全球化”雙引擎能夠助力其全球化發展,加之2024年全年,名創優品曾打造chiikawa聯名首發、哈利波特全球快閃、黑神話官方衍生品獨家線下首發等標誌性IP事件,全球供應鏈優勢與策劃優勢也能起到關鍵作用。
另一方面,目前潮玩市場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3年全球潮流玩具零售市場規模達到400億美元,預計2024 年將達到 448 億美元,2027年全球潮玩市場規模將超過650億美元,行業發展前景仍然可觀,即便有泡泡瑪特這樣的頭部企業在前,分一杯羹也並不難。
不過在四年前,孫元文曾說TOP TOY要做開放的安卓系統而不是ios系統,他既不同意TOP TOY要做潮玩界的名創優品的說法,也不認為和泡泡瑪特是同一物種。當時TOP TOY想要成為的,是集創作、設計、生產、銷售、IP孵化、電影為一體的新物種,但四年過去,市場或多或少地改變了TOP TOY的基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