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tuzhuxi 20241229
按:美國MAGA陣營爆發了圍繞技術移民問題的內戰,作者也去摻和了一下。
美國正在發生很有趣的事情,在特朗普政治陣營內部,以馬斯克-拉馬斯瓦米為代表的“科技右翼”和MAGA基本盤在H-1B簽證(面向專業人員的簽證)問題上吵的不可開交。
“科技右翼”的觀點:
-馬斯克說,美國在理工科畢業生、專業技術人才上是落後的,必須大量從其他國家(特別是印度)引進專業人士,才能填補職位空缺。包括矽谷在內的科技產業非常需要這樣的工作簽證(以及合法移民)
-拉馬斯瓦米說,美國的文化,太過安於平庸,甚至鼓勵平庸。大學裡都是玩,不好好學習。搞來搞去都是體育。而移民可以帶來更多更刻苦的專業人才,更好的育兒方式,增加美國社會的競爭力
-對於絕大多數矽谷精英來說,他們只關心把最精英的人引入美國,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最終當然也轉化為收入和利潤。他們不遺餘力地“提高效率”,大肆裁員——包括推動對聯邦政府的僱員進行裁撤——骨子裡,他們並不關心勞動者是美國人還是外國人。這就是資本邏輯。
可想而知,上面這些觀點對於MAGA來說絕對是大逆不道。MAGA基本盤的觀點:
-MAGA運動是美國優先,首先要保護美國勞動者的利益。這個問題,涉及到特朗普/MAGA運動為什麼人服務,扛什麼旗,要實現什麼目標,以及如何實現目標的根本問題。他們認為科技右翼跟他們並不是一條心,不是自己人;MAGA基本盤十多年來支援特朗普才有了今天,輪不到這幫科技右翼來指手畫腳、指點江山
-MAGA基本盤認為,美國不僅應該縮小H-1B簽證專案的規模,甚至應該將其徹底取締,這樣才能善待美國勞動者,保證更多的美國人獲得高質量尖端崗位的機會。最終,這樣才能在美國本土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更多的競爭,最後產生更多的本土人才,實現正向迴圈
-說什麼美國需要更多的外國移民才能帶來競爭力更是不可接受,美國在上個世紀的成就(包括載人上天,發明了各種頂尖科技),都是靠(當年從歐洲移民來的)白人成就的,成就美國的是“歐洲白人”,不是“從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來的入侵者”,正因為美國有了這些成功,才吸引了這麼多移民的湧入。作為後來的移民,對美國社會、文化、能力進行自我否定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此外還有一個潛臺詞是,MAGA基本盤只希望從文化、文明、種族相近的歐洲或其他白人社會引入移民。所以,馬斯克這樣的人是可以接受的,但有色人種就不在範圍之內了——他們會稀釋白人的種族與文化。拉馬斯瓦米,作為一個二代印度移民,如此抨擊美國白人文化。教訓MAGA基本盤說美國還需要更多的移民——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MAGA基本盤真正的思想領袖、精神導師斯蒂夫·班農也參與戰鬥,發表了意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間,他曾擔任特朗普白宮的首席戰略顧問。之後,他遠離了特朗普的核心圈,主要自下而上對MAGA基本盤/草根發揮作用,迄今仍有極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一直以來,班農都非常懷疑和反對馬斯克,將其作為大企業大資本和精英的代表,是混入MAGA革命隊伍、極其危險的投機分子。由於馬斯克大力支援特朗普,所以班農只能暫時接受、容忍馬斯克,但並不代表他(和MAGA基本盤)真的認可馬斯克。現在,蜜月期過去了,一遇到問題,矛盾立即爆發。班農稱馬斯克“終於暴露了本來面目”,“他和馬斯克幾乎在所有問題上看法都不一致”。
這時,兩個陣營的矛盾已經徹底表面化、公開化。而清楚看出,MAGA基本盤對於那些自以為是、“喧賓奪主”、竊取革命果實、打心眼裡看不起“白屌-絲群體”的科技右翼精英已經憋了很久,忍無可忍,這下終於找到了爆發的機會。這下雙方也都有機會看清楚,和自己結盟的另一邊到底是什麼“貨色”。
有兩件事可以肯定,第一,特朗普只幹一屆,年齡也擺在這裡,他不可能永遠領導MAGA,而班農在更長一段時間裡,還可以作為MAGA的精神領袖;第二,科技右翼和MAGA的聯盟是否能夠維持?很不確定。不僅科技右翼和MAGA基本盤有著根深蒂固的矛盾,甚至馬斯克和特朗普兩個人之間都有可能鬧掰。在後特朗普時代,科技右翼很有可能被掃地出門。現在缺少的只是第三支政治力量。無論如何,MAGA運動裡,誰是鐵打的盤、誰是流水的兵,是很清楚的:中低層白人藍領才是MAGA鐵打的盤,科技精英只不過是流水的兵。可以說科技精英利用了MAGA基本盤,也可以說是MAGA基本盤利用了科技精英。但如果科技精英他們不能理解和順應MAGA基本盤,則最終只會被MAGA運動清洗出去。當然,沒有了這個政治聯盟的支援,MAGA也未必能守住政治成果。
但無論如何,有一條可以肯定,經此一役,拉馬斯瓦米註定會被MAGA清洗,不可能再成為運動的政治領袖——在MAGA白人基本盤面前,他已經在一夜之間耗盡了所有政治資本。
這場MAGA內戰基本上都發生在X平臺上。現在的X平臺和原來不一樣:凡是能夠製造爭議的話題和觀點都更有機會被推送。考慮到這是MAGA內戰,我們也去湊湊熱鬧。
於是,我也去發表了一連串的文字(18條),供美國讀者參考。原文為英文。現將中文版摘錄如下:
1.科技右翼、矽谷精英們究竟是如何看待“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基本盤的呢?——那些紅脖子,那些鄉下人?也許和希拉里·克林頓、喬·拜登之流的看法沒有太大差別:他們認為後者是“可悲之人”、是“可拋棄之人”、是“垃圾”,或者直白地說,就是“白人垃-圾”
2.科技右翼是懷著根深蒂固的蔑視、憐憫、優越感,有時甚至是恐懼來看待這些MAGA基本盤的。他們覺得這些人(很可憐地)沒受過教育、無知、目光短淺、陌生、格格不入,難以捉摸,而且可能具有危險性
3.至於“美國”的真正理想(如果真有這麼個東西存在的話),對於科技精英們來說,能讓他們心生敬畏、承認並尊重的,依然是盎格魯-撒克遜裔白人新教徒(WASP)精英群體,也就是那些為早期美利堅帝國奠定基礎的新英格蘭/沿海地區的精英們
4.當然了,富有創新精神、秉持精英主義、靠自身奮鬥成功的科技精英們(而且他們中間有許多移民或新近移民的後代)也會批判性地看待盎格魯-撒克遜裔白人新教徒精英群體,不會在價值觀、意識形態上全心全意地認同後者
5.不過,對於科技精英來說,美國的理想形象,絕不是在那些所謂的“飛越之地”(坐飛機飛越時才會看到各州),從“鐵鏽地帶”到阿巴拉契亞山脈那廣袤的農村地區、鄉村地帶,所謂的美國“中心地帶”(heartland)所能找到的樣子。從知識、文化、意識形態以及精神層面來說,都不是的
6.這兩個群體之間的矛盾是根本性的、根深蒂固的、系統性的、不可調和的。它們之所以聯合到一起,純粹是出於政治上的權宜考慮,本質上也是暫時的。
7.對於科技右翼來說,“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基本盤的唯一價值在於:他們有投票能力——對於矽谷的超級富豪們來說,這是掌握(篡奪)政治權力、實現自身政治目標、議程以及獲取物質和精神回報必要且充分條件。
8.那麼科技右翼的議程是什麼呢?——短期來看,其中之一是加密貨幣,它只會讓富有的持有者受益,並且會極大地加劇美國本就嚴重的貧富差距和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
9.從中期來看,透過引進高技能的外國勞動力,取代他們眼中本質上平庸且成本效益不佳的美國工人,以便更好地服務於科技資本企業的利益
10.長期來看,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以及自動化)的發展,完全取代人類勞動力,減少對人類勞動力的依賴和相關的風險敞口
11.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他們會動用一切能夠影響和操縱政治的手段:從收買政客,到利用社交媒體來構建、引導、塑造並改變公眾輿論,包括利用從演算法、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在內的一切手段
12.大多數科幻作品正確描繪的一個場景是,在未來世界,一個超級科技集團(通常由一個極度自負的人領導)將有能力透過資本和技術的合力來主宰政治和社會。現在你已經能看到先兆了
13.因此,科技右翼並不是MAGA運動支持者們的真正朋友。這種出於政治權宜之計而結成的、帶有社會政-治實驗色彩的邪-惡聯盟最終將會瓦解,問題不在於是否會發生,而是什麼時候會發生。即便它能挺過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可能也維持不了更久
14.唯一有可能彌合這兩個群體的人或許是JD·萬斯,但即便他,也無法調和這兩個有著根本差異且立場相悖的群體之間內在的緊張關係和衝突
15.而如果沒有科技右翼的支援,MAGA運動能否繼續維持今天這樣的政治影響力、號召力和政治授權是很值得懷疑的。或許它又會淪為一股邊緣政治力量,等待著另一次重大的重新整合
16.眼下,有一點是肯定的——拉馬斯瓦米在MAGA運動中相當於做了政治自-殺。他完蛋了,沒得救了。事實上,他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作為第二代非白人移民,他永遠不可能在這個白人本土主義運動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
17.不過,未來美國有可能出現新的政治重組;科技右翼(如果它仍然是一股有凝聚力的力量的話)將會與MAGA運動分道揚鑣,加入一個新的陣營,也許會代表某種“第三條道路”,在新的陣營裡,也許他們能找到一個真正與自己契合、能產生共鳴的支援群體
18.圍繞H-1B簽證的爭議標誌著科技右翼和MAGA基本盤之間長期壓抑的緊張關係的爆發。雙方都在暴露自己的真實面目,嘗試拔劍相向。而這僅僅是後續更多戲劇性事件的開端。歷史正在我們眼前展開。
(全文結束)
【如您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贊打賞以資鼓勵(1元即可)!】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