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Stop a Trade WarTrump, Tariffs, and the Coming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 Commerce如何阻止貿易戰特朗普、關稅與未來的全球商業變革撰文/Peter E. Harrell載於/Foreign Affairs日期/2024.12.19
按語:本文登載在美國頂級外交刊物《外交事務》上,作者前兩年曾在拜登政府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家經濟委員會負責國際經濟與競爭力高階主管,現在智庫工作。標題是誤導性的,說是“如何阻止貿易戰”,事實上只是建議美國不要打關稅戰,特朗普“說說就好”,因為關稅一方面會對美國造成自傷,另一方面會傷害和盟友及夥伴的關係,最終無法遏制中國。畢竟中國只佔美國貿易總額的15%,其他國家只佔85%。因此,關稅最好只作為談判籌碼,而不是真的落地。特朗普應該採用的,非關稅的貿易談判手段,注重結果,而非形式。具體而言,作者建議,美國應當聯合盟友和夥伴,相互做一些經貿合作與讓步,集體將中國排除在全球供應鏈、經濟秩序及全球化程序之外。作者給了很多一些建議,例如建議美國說服所有國家對中國加徵關稅;推動各國(包括崛起的南方國家)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要求美國的貿易伙伴在出口管制和外國投資審查等領域遵循美國的規則(尤其在涉及中國的時候),同時簡化或豁免貿易伙伴在與美國開展貿易時所面臨的同等流程;美國改變規則,對所有包含中國生產元件的第三方國家產成品都按中國產品的標準加徵關稅,藉此加速供應鏈的“去中國化”;用關稅去威脅其他國家改變宏觀經濟政策,例如德國增加軍事開支、國內投資及擴大內需,減少對美國(及對中國)的出口壓力;
作者的建議,一言蔽之,就是“大院高牆”,把中國排除在經濟全球體系之外。拜登一定程度延續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是特朗普的迭代,即在保留針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前提之下,加強與盟友的政治經濟合作。作者希望“特朗普2.0”能夠融合拜登的策略,再做一個迭代。
以上“苦口婆心”的遊說,未必會被特朗普聆聽及採用,但可以猜想,這類想法有可能成為美國經濟決策界及安全決策界的跨黨派共識,並超越特朗普而存在,也即,即便特朗普不採用,也會為後任政府所採用。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國如何“破局”,自然是先知道美方可能如何出招;接下來,自然是加強和各國家的關係——尤其是一切主張“多級秩序”的國家,關注他們的對貿易不平衡的關注以及本土產業發展的考慮,真正做到共謀共商共建共享共贏,讓他們從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上得到比美國更多的切實好處。2024.12.28
(全文約5,3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當選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要發動一場美國幾十年來規模最大最廣泛的貿易戰。他提議包括對所有外國進口商品徵收20%的“普遍”(universal)關稅,並將對中國的關稅提高到60%。在他贏得第二個任期後的六週裡,他利用社交媒體威脅要對加拿大、墨西哥、金磚國家(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創立的一個九國集團)以及其他目標國家加徵關稅。
··· ···
(全文約5,300字)
Trump's tech allies and MAGA base clash over visas for skilled workers
特朗普的科技行業盟友與MAGA基本盤就技術勞工簽證問題發生衝突撰文/Michelle L. Price
載於/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日期/2024.12.27
按語:這兩天X平臺上鬧的沸沸揚揚,就是圍繞H-1B簽證(面向專業人士的非移民簽證)的問題。馬斯克等科技右翼都支援進一步開放H-1B簽證;正統的MAGA(民粹右翼)則認為應該收縮甚至限制H-1B簽證,以保護美國工人。兩方的辯論不斷升級,最終演變成為關於這場運動的核心的問題——即運動代表什麼人,扛什麼旗,實現什麼目標麼,以及如何實現目標。最終拍板,還得看特朗普。在合法移民問題上,特朗普的態度本來就在兩者(科技右翼和MAGA)中間。他喜歡的其實是來自歐洲/白人世界的移民。年初,他曾跟科技右翼說過要給在美國畢業的留學生自動頒發綠卡,但這只是一個空頭支票。不難想象,如果真的要這麼搞的話,那麼前提可能是,把申請美國留學的難度變得和申請美國工作簽證甚至移民的難度一樣。2024.12.28
(全文約1,7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唐納德·特朗普的支持者陣營內部,圍繞移民和科技行業問題在網上發生了一場口角,將其政治運動中的內部分歧公之於眾,也預演了他的支持者聯盟可能給白宮帶來的分裂,以及相互矛盾的觀點。
··· ···
(全文約1,700字)
MAGA civil war breaks out over American "mediocrity" culture
“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因美國的“平庸”文化爆發內戰撰文/Ben Berkowitz, Zachary Basu
載於/Axios
日期/2024.12.26
按語:另一篇介紹特朗普陣營內傳統MAGA基本盤與科技右翼(馬斯克、拉馬斯瓦米等)新近爆發衝突的短文。可以看出來,MAGA基本盤對於那些自以為是、“喧賓奪主”、竊取革命果實、打心眼裡看不起“白屌絲群體”的科技右翼們已經憋了很久,終於找到機會爆發。現在,雙方都有機會看清楚,到底對方是什麼“貨色”。但說到底,中低層白人藍領才是MAGA鐵打的盤,科技精英只不過是流水的兵,如果他們不能理解和順應MAGA基本盤,則只會被MAGA運動清洗出去。當然,沒有了這個政治聯盟的支援,MAGA也未必能守住政治成功。但無論如何,有一條可以肯定,經此一役,拉馬斯瓦米註定會被MAGA清洗,不可能再成為運動的政治領袖——在MAGA白人基本盤面前,他已經在一夜之間耗盡了所有政治資本。2024.12.28
(全文約1,8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在聖誕期間,一場“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內部的“內戰”爆發了,起因是一篇關於美國文化的社交媒體帖子演變成了一場圍繞種族、移民以及億萬富翁與工人階級的激烈爭鬥。
為何此事重要:這場爭鬥暴露了MAGA運動中一個極為深刻的矛盾:該運動起初主要是憑藉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白人工人階級發展起來的,如今卻落到了億萬富翁科技大亨和實業家的掌控之下,而他們之中許多人都是移民。
■ 這也造成了MAGA陣營與“政府效率部”(DOGE)之間的緊張對峙局面,這種局面可能會對特朗普第二個任期的初期階段產生影響
■ 雖然有些人希望透過限制移民、扶持美國本土工人來讓美國再次偉大,但另一些人則一心只想削減成本、提高效率,不管由誰來幹活
··· ···
(全文約1,800字)
Singapore’s stock exchange hits 20-year low in listed companies Regulator aims to encourage more listings to stem trend of companies opting for US IPOs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跌到20年最低監管機構希望鼓勵更多企業上市,以遏制企業選擇赴美上市的趨勢撰文/Owen Walker
載於/Financial Times
日期/2024.12.27
按語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數量跌到二十年最低水平;全年IPO市場只能用慘淡來形容。監管機構醞釀的採用進一步放鬆監管(降低資訊披露要求、減少投資者保護措施)不會吸引更好的公司,只會吸引資質更差的公司,而且劣幣驅逐良幣,陷入惡性迴圈。這一點新交所歷史上實際已經經歷過。但還有一個更大的因素未必是新加坡監管機構看到的,即在當今時代,各國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包括新加坡周邊的東南亞國家)。金融實際上是國家實力和主權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裡,證券市場的發展也越來越依託本土實體經濟,本土企業、本土經濟、本土投資人、本土資金。在強大的本土實體經濟基礎之上,再進一步設法打造跨國金融中心,這也正是美國在金融領域的地位,也是中國長期發展的目標。新加坡作為一個“城邦”,本地經濟總量有限,沒有條件依靠本國企業及本土經濟支撐一個強大的證券市場。而在新的格局裡,純粹的“離岸金融中心”要想取得成功只會越來越困難——不僅新加坡如此,英國也已遇到同樣的問題。2024.12.31
(全文約1,8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在今年僅有四家公司上市,且有數家公司退市之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新交所”)的上市公司數量創下了二十年來的新低,該國監管機構正在研究如何阻止股票市場的下滑態勢。
新交所的上市公司數量在10月降至617家,為2004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自2013年達到782家的峰值以來,該數字一直在穩步下降,因為新加坡國內企業被海外上市所吸引,尤其是像美國這樣規模更大、交易更為活躍的市場。
··· ···
(全文約1,800字)
Some Educated Guesses about Elon
關於馬斯克的一些合理推測撰文/Abram Brown
載於/The Information
日期/2024.12.28
按語
:“沒人能夠阻止馬斯克(成為萬億身家)——除了他自己。2024.12.31
(全文約1,3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埃隆·馬斯克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佔據了非凡的地位,達到了一種鮮有其他商業巨頭能夠望其項背、近乎無處不在的程度。當然,每十年都會湧現出一批聲名遠揚、備受關注的人物——80年代的米爾肯(Milken),90年代的貝索斯(Bezos),2000年代的喬布斯等等。但極少有人能像他一樣無處不在,獲得如此巨大的公眾痴迷。聖誕節期間,我更加確信馬斯克是與眾不同的商業名人,因為我退休的母親——一位對科技和商業素來毫無興趣的拉丁語教師——向我問了好幾個關於他的問題。
··· ···
(全文約1,300字)
7 Charts That Explain 2024Nvidia, bitcoin and big tech capital expenditures soared. But heightened tension with China looms over the outlook for 20257張圖表看懂2024年英偉達股價、比特幣價格、大型科技公司的資本支出大幅飆升。但與中國緊張關係的加劇為2025年的前景蒙上了陰影載於/The Information日期/2024.12.30
按語:文章用七張關鍵圖示解釋了2024年的科技/財經趨勢:1)英偉達主導市場、2)企業對AI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3)AI成本下降與應用擴充套件;4)風投資本瘋狂湧入AI;5)私募市場主導(超過IPO);6)比特幣的爆發;7)中美關係緊張。其中也特別提到,中美地緣政治衝突為2025年前景提供了不確定性。2024.12.31
(全文約3,4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正文:
在方方面面,人工智慧定義了2024年。
作為GPU(圖形處理器)的主要銷售商,英偉達的產品支撐著人工智慧產業,而這一優勢地位也推動公司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使其截至12月27日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僅次於蘋果。儘管競爭對手及潛在競爭對手的數量日益增多,但英偉達銷售額的增長速度實際上要高於其在GPU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AMD。
對於英偉達的客戶而言,這些銷售額的增長意味著各企業在建設資料中心以開發和執行人工智慧模型方面的支出大幅攀升。四家大型科技公司在今年前9個月的資本支出增長了50%,達到1,500億美元以上。所有這些算力帶來的一個好處是:使用大型語言模型的成本正在大幅下降,較去年年初下降超過85%。
··· ···
(全文約3,4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