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4預製菜產業發展報告
來源:最華人
作者:牧龍閒人
山東大叔馬鐵民,“死磕”種菜20年,把種菜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馬鐵民
你也許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種的菜,你十有八九吃過。
遍佈全國的肯德基、麥當勞,它們使用的生菜,有60%都是馬鐵民提供的;漢堡裡每兩片生菜葉,就有一片出自他的菜地。
他的結球生菜暢銷全球,遍佈迪拜、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著韓國50%的市場和新加坡90%的市場。
人們叫他“亞洲生菜大王”,靠著一棵棵小小的生菜,他一年狂攬10個億。
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的農民很苦,農業不賺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產相對落後。”
他希望透過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帶動更多的農民科學種植,賺更多的錢。
01
外企與農戶的“紛爭”
馬鐵民說:“很多人讀書是為了跳出農門,而我讀書,是為了做一個農民。”
馬鐵民是山東人,1976年出生于山東萊西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農業院校的老師。
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從小就對農學有著很深的興趣。
他考入西北農業大學,學的是農學專業,畢業後回到老家,在青島一家外企從事農產品貿易工作。
月工資上千塊,在那個年代,足以碾壓大部分的同齡人。

●馬鐵民
馬鐵民在公司負責對接農戶,簡單來說,就是把蔬菜種子發給農戶,指導他們按照標準進行種植;成熟後公司回購,加工包裝出口到海外。
本來是一件合作共贏的事情,可實際執行起來,卻讓馬鐵民相當頭疼。
外企對蔬菜品控要求嚴格,從播種到採收的各個環節都執行國際標準;而農戶們對標準化種植接受程度低,更傾向於依賴自己的經驗。
比如胡蘿蔔,公司要求露出土的部分,必須用土掩蓋,以防被太陽曬黑,導致顏色不均。
農戶們卻覺得,太陽曬過並不影響口感和味道,能吃就行。
其次,許多農戶會直接往地裡撒農家肥,認為這是天然肥料,種出來的蔬菜綠色健康。
但現代農業認為,未經專業處理的動物糞便,很可能含有致病菌和重金屬,對農產品造成源頭汙染。他們甚至會專門驅鳥,以防鳥類糞便帶來汙染。
還有,一些農戶為追求畝產量,臨近採收時會澆一遍水,讓蔬菜看起來更鮮亮、口感更脆。
而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採收前必須嚴格控水,以保證蔬菜質量,防止褐變或腐爛。
馬鐵民在外企工作了3年,這3年的經歷,給他的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讓他第一次接觸到標準的現代農業,深刻地認識到了科學種植的重要性。
那時他就想,自己一定要有塊地,完全按照國際標準來種菜。
02
孤注一擲,辭職種菜
2002年,26歲的馬鐵民辭掉外企工作,他賣了自己的婚房,又跟父母借了一筆錢,總共湊了40萬,踏上了自己的種菜之路。
周圍人不理解,覺得他放著風風光光的高薪工作不幹,卻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跑回村裡種地,一定是瘋了。
馬鐵民沒有在意別人的目光,他承包了260畝土地,又聯絡了兩個在外企工作時認識的客商,雙方達成口頭供貨協議後,馬鐵民便開始了種植。
他種了番茄、西藍花、青刀豆、結球生菜等7個品種的蔬菜,每天泡在菜地裡,監測作物的長勢和變化,完全按照國際化種植標準和技術要求操作。

●馬鐵民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蔬菜長勢良好,如果一切順利,預計能有70萬元的銷售收入。
然而世事無常,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直接將馬鐵民的事業推向了深淵。
那段時間,餐館大面積停業,農產品大量滯銷。
馬鐵民辛辛苦苦種的蔬菜賣不出去,之前聯絡好的兩個客商也食言了,拒絕來收購。
馬鐵民急得焦頭爛額。
他每天天不亮就把蔬菜拉到市場上賣,他跟市場裡的人說,他的菜是標準化種植的,可人家根本不理會,反而覺得他的菜賣相不好。
眼瞅著大片大片的蔬菜就要爛到地裡,馬鐵民只能厚著臉皮,挨個給手機通訊錄裡的人打電話,詢問有沒有需要蔬菜的。
天無絕人之路,恰巧,有個前同事正在負責給肯德基採購結球生菜。
所謂結球生菜,又叫球生菜、圓生菜,與普通生菜相比,它水分含量更高,口感脆爽多汁且略帶甜味,非常適合製作沙拉或漢堡。

●結球生菜(左)和普通生菜
肯德基對原材料要求嚴格,對生菜的葉片厚度、形狀、顏色等都有統一的要求,那位前同事正苦於找不到合格的生菜。
馬鐵民力邀對方來自己的蔬菜基地考察。
對方在看到馬鐵民種的結球生菜後,非常驚喜,這些生菜不僅完全符合肯德基的要求,出成率還比其他供應商高出了6%-8%。
對方當場決定,全部收購馬鐵民的100多噸結球生菜。
就這樣,馬鐵民為生菜找到了銷路。
那一年,馬鐵民種植的7種蔬菜,結球生菜成了唯一賺錢的品種,其他6種蔬菜全部血虧,總共虧了20多萬。
也是從那時起,馬鐵民意識到,企業要想生存,光靠過硬的產品質量是不夠的,更要有好的銷售渠道。
於是第二年,他果斷放棄其他品種的蔬菜,開始專心研究種植結球生菜。
03
把生菜做到極致
在為肯德基供貨的過程中,馬鐵民發現了對方的一個“痛點”。
肯德基每天都要製作漢堡,一年四季需要用到大量新鮮的生菜,但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供貨商,能夠做到全年供應生菜。
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在不同的季節,跑到不同的地區尋找採購生菜。
馬鐵民就想,如果自己沿著地理緯度,把現在的種植模式複製到全國多個地區,利用各地區不同的生菜成熟季,實現365天全年供應呢?
這個想法非常大膽,馬鐵民是個雷厲風行的實幹家,他說幹就幹,從南到北跑了全國40多個城市。
從2004年到2006年,他在福建、上海、山東、河北選址,建起了首批4個生菜種植基地。

●馬鐵民在蔬菜種植基地
生菜嬌弱,需要非常精細化的管理,生長週期約3個月,適宜生長溫度25℃,倘若溫度高於30℃,就容易出現紅斑、燒心燒邊等症狀。
所以,馬鐵民的4個種植基地中,山東、上海負責春秋兩季;到了夏天要往北走,由河北張家口基地負責夏季生菜供應;到了冬天天氣轉冷,則由福建基地保證冬季的生菜供應。
每個基地播種、育苗、種植、採收時間各不相同,在業內首次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年的“生菜供應鏈”。
彼此完美互補,天天都有新鮮的生菜可以採收。
過程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困難重重。
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同,生菜的生長管理、水肥控制也都不盡相同,每開闢一個基地,都像是在打一場硬仗。
有一次在內蒙古,馬鐵民租下了一塊地,一連打了9口井,卻一滴水都沒見著。
幾百畝生菜苗眼瞅著就要渴死,他只能從村裡僱人,從兩公里外的河裡取水。
他們挑著扁擔、掛著水桶,用最原始的方式,組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農民挑水大軍,把乾涸缺水的荒地,硬生生澆灌成了可以育苗的良田。

●圖源:CCTV-17農業農村頻道
那些年,馬鐵民奔波在各個基地間,吃住都在菜地的窩棚裡。
選種播種時,要測試種苗的抗熱性、抗寒性;
生菜長起來,溫度低了要覆地膜,溫度高了又要精量施水控溫;
採收用的刀具、工作服、塑膠筐等,也要嚴格殺菌消毒,採收2小時內必須進行預冷,使菜心溫度降到1—4℃;
運輸則使用冷藏車,保證生菜最佳的新鮮度……
馬鐵民說:“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是源頭安全,如果源頭出了問題,後面再先進的技術和加工、再漂亮的包裝,都無法挽回前面的問題了。”
憑著優良的生菜質量,馬鐵民在業內闖出了名聲,他在2006年成立凱盛浩豐農業有限公司,並陸續在全國建立了12個種植基地。

●馬鐵民
他把小小的結球生菜,幹到了產量亞洲第一,種植技術、研發水平、年出口量均穩居全國第一。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2年亞洲沙灘運動會,再到2018年上合峰會,馬鐵民帶領的凱盛浩豐,多次被指定為蔬菜專供基地,還有3個品類蔬菜被端上了國宴餐桌。
它代表了中國蔬菜供應商的最高水平。
肯德基、麥當勞、賽百味、海底撈、家樂福等行業巨頭,都是它的客戶,還走出國門,遠銷中東、南亞、東南亞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04
智慧農業,科技種植
站在行業頂層,馬鐵民從未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他多次赴國外學習深造,將現代化的農業種植理念引入國內。
從2015年起,馬鐵民帶領團隊,跟中國建材集團合作,共同開發了“智慧玻璃溫室”。

●智慧玻璃溫室外景
集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於一體,對農業生產進行全程的智慧化控制。
智慧玻璃溫室內,佈局了數以千計的感測器、控制器,即時收集溫、光、水、氣、肥各項資料。
並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分析出最優解,下達澆水、施肥、控制光照等指令。
與傳統溫室相比,智慧玻璃溫室種出的蔬菜不僅品質好,產量也高出了3-4倍。

●智慧溫室育苗
除了生菜,馬鐵民在其他蔬菜領域也在發力。
他創立精品蔬果品牌“一顆大”,主打“0人工激素、0重金屬汙染、非轉基因”,憑藉過硬的品質,進駐盒馬、大潤發、百果園等品牌連鎖店。
2023年“雙十一”期間,“一顆大”20萬盒番茄,上線僅一個小時便被搶購一空,展現了極強的品牌力和競爭力。

●水果店內陳列的一顆大番茄
馬鐵民認為,人們過去講農業,只講農戶的生產端,這其實並不全面;農業不能只講生產,還要學會講品牌、學會講營銷。
他在努力打造一個“新農業”的圖景,助力中國農業的創新發展。
05
鄉村振興,農民為本
馬鐵民的種植基地裡,僱傭了大量的農民員工。
他手把手教他們標準化作業,教他們如何洗手、不能在田裡亂扔東西,告訴他們汙水和垃圾會帶來病菌、病菌會帶來害蟲。
他希望透過理論與實踐結合,把現代化的種植方式根植進農民的思想裡。

●凱盛浩豐智慧玻璃溫室內採摘
一直以來,馬鐵民都在利用自己企業的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帶動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村民李祥霞,家中原有7畝地,年收入僅為1.4萬元左右。
如今,她將土地流轉給凱盛浩豐,自己也進入凱盛浩豐工作。
土地流轉金加上工資,一年能拿到6.7萬元,是過去的4倍還多,邁上了一個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臺階。
而像李祥霞這樣的村民,還有很多。
20多年來,馬鐵民建立協議合作基地8萬餘畝,帶動1萬多農戶實現標準化農業生產,助力超10萬人增收致富。

●綠行者生產基地
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馬鐵民受邀登上觀禮臺。
這是國家對他的至高肯定。
堅持做智慧農業,研究科學種菜,馬鐵民用一顆顆小小的生菜,搭建起自己龐大的農業帝國,也為無數農民帶去了實惠和機遇。
他始終堅信,鄉村仍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在現代化的農業加持下,年輕人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一定大有可為。
當越來越多的農戶致富奔小康,當中國生菜開始佔領亞洲市場,這個山東“新農人”用20年證明:土地從不辜負深耕者。
為這位“生菜大王”的逆襲史點贊,致敬每一個在土地上創造奇蹟的中國人。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
:"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